首页

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有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丰城中学2022-2023年度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卷2022.10.25考试范围:必修上册一、二、三单元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76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②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③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④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为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⑤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从心。⑥“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⑦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 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风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语,“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节选自《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不流动是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孤立和隔膜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并不是指单个人之间,当然,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C.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D.无论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他们无须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从心”。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礼俗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屠呦呦和她的学生疟疾,与艾滋病和癌症一起,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感染和死亡者主要集中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很多病人死亡,只是因为他们用不起昂贵的传统抗疟药物。青蒿素的问世,成为当之无愧的“救命药”。在疟疾重灾区非洲,青蒿素已经拯救了上百万生命。根据世卫组织的统计数据,自2000年起,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约2.4亿人口受益于青蒿素联合疗法,约150万人因该疗法避免了疟疾导致的死亡。津巴布韦自2008年开始推广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本世纪初,津巴布韦疟疾患病率为15%,到2013年这一比率已下降至2.2%,青蒿素抗疟药物的普及和推广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南非的夸祖鲁纳塔尔省,中国的复方蒿甲醚使疟疾患病人数减少了78%,死亡人数下降了88%;在西非的贝宁,当地民众都把中国医疗队给他们使用的这种疗效明显、价格便宜的中国药成为“来自遥远东方的神 药”。中药研究所2001年申报中药学博士点成功后,她于2002年又招收了博士生王满元。王满元现任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药药剂学系主任,他第一次“认识”自己的导师屠呦呦,是通过一个笔记本。这个32开深绿色的笔记本,记载着她年轻时对中药中各大类化学成分提取、分离的一些信息。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郑重赠与弟子,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王满元说,透过泛黄的扉页,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这本扉页上写着“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笔记,成稿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当时屠呦呦刚刚接手中国抗疟疾药物研发的“523”项目,在科研资料不易得的情况下,很多中药信息只能从各地学校“革委会”的传阅材料中收集。每每获得,她就抄录其中,纤毫必录。2002年,屠呦呦承接“中药标准及相关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专项中有关青蒿的子项目,当时,唯一的组员杨岚研究员将要去日本进修。因为缺人手,当时刚刚成为屠呦呦博士生的王满元,就被要求进组。彼时,72岁的屠呦呦每个月都会打车到实验室,指导王满元开展相关研究。“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呢?”王满元记得,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呦呦都不作回答。作为她的弟子,王满元知道,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她对我的培养也是坚持这个信念。”在他攻读博士期间,屠呦呦还出资让他去北大医学部、协和医科大学学习中草药化学、波普解析等课程。“屠老师是一个特别执着、坚定、事业心特别重的人,心无旁骛。”令王满元印象深刻的是,屠呦呦平时有做剪报的习惯,尤其关注健康卫生领域的重大事件和新闻,经常让王满元寻找相关资料补充知识。在非典期间,她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合作,研究青蒿素类药物对非典疫情可能的治疗效果。王满元说:“他们这一辈科学家,有着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也有着很坚定和朴素的科学信仰。她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从她身上,我学到了做科研,在找到你关注的方向后,就要坚定地走完科研道路。”2011年度,屠呦呦喜获拉斯克等国际大奖。相比青蒿素的抗疟能力,屠呦呦在得奖后,尤为关注的,还有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在颁奖典礼上,屠呦呦表情平静地讲述完青蒿素的研发历程后,她才颇有些激动地说:“要呼吁进一步发掘传统中医药,继承发扬、继承提高、继承创新。中医药是伟大宝库,对世界人民健康的潜力还有待继续发掘。我们老祖宗替我们保留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我们找到了青蒿素,解决了全球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类似的传统药还有很多。”(摘自《屠呦呦传》)相关链接:①屠呦呦,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2011年9月,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②为了让191号青蒿乙醚中性提取物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试药报告。领导不放心地问:“试药有风险,再说你刚得过病毒性肝炎。”屠呦呦当仁不让:“不,我是组长,这是我的宝贝,我有责任第一个试药!”当年,她的表态令很多人惊叹:这位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江南女子有着鲜为人知的女汉子的一面。(摘自《北京文学》)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疟疾被世界卫生组织视为死亡疾病,非洲每年都会有至少100万人死于此病,随着青蒿素的问世和推广,死亡人数大大减少。B.青蒿素是非洲人的救命药,已拯救了上百万生命,其主要原因是此药不仅疗效显著,而且价格便宜,贫困的百姓能够用得起。C.从青蒿素对疟疾患者的治疗效果来看,研制者屠呦呦可谓功劳卓著,功德无量,她做了一 件有益于全人类健康的大事。D.在研制青蒿素的过程中,屠呦呦付出了辛勤艰苦的劳动,为了让青蒿素尽快用于临床试验,她不惜冒着危险去做试药,勇气实为可嘉。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笔记本是屠呦呦赠与王满元的入学礼物,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B.屠呦呦当年招收的学生王满元,在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崇高的价值追求的影响下,成为了当今中医药领域颇具影响力的学者。C.每次有人问及屠呦呦究竟属于中医还是西医时,她都不作回答,因为她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D.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等国际大奖后,终于可以让具有抗疟能力的青蒿素应用到病人身上,谈及此事,她的心情显得格外激动。6.结合文本探究屠呦呦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选择你感受最深的几点进行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红裙子爱丽丝·门罗妈妈在给我做裙子。整个十一月,我每次从学校回来,她都在厨房里,被裁剪成片的红色天鹅绒和一片片纸样包围着。她不是好裁缝。她只是喜欢做东西。我更小的时候,她给我做过一件蝉翼纱花裙子。我顺从地穿上这些衣服,我感觉还挺快乐。现在,我明智多了,我想要的衣服,是像我的朋友朗妮那样,从比尔商店买的衣服。我必须试衣服。有时候,朗妮和我一起从学校回家,她坐在沙发上看着我试。妈妈轻手轻脚地在我旁边打转,我很尴尬。我试图不停地和朗妮说话,尽量不让她注意到妈妈。“要是我能做出来的话,应该很漂亮。”妈妈语气夸张地说着,随之而来的是再长叹一声:“我怀疑她不领情啊。”她激怒了我,这种话当着朗妮的面说,仿佛朗妮和她一样是大人,只有我是孩子。我感觉自己像一个大笨蛋,浑身疙疙瘩瘩的。我和朗妮约好了什么都要告诉对方。但是有一件事儿,我没有说过。舞会,中学的圣诞舞会,妈妈正是为此给我做新衣服,也正因为如此,我不打算去了。十二月到了,下起了雪。我开始夜里起床,把窗户推开。我跪在床头,风,有时候夹杂着雪花,扑向我裸露的喉咙。我把睡衣上面的扣子解开,想象挨冻的时候血管在皮肤下变成的灰蓝色。早上我一醒来就憧憬地摸摸额头,看看烧不烧。每天我都挫败地起了床。舞会那天,我用铁发卷做头发。今天我需要一切可能的女性化仪式来保护自己。我永不满足的妈妈,正在给裙子缝白色的花边领口,因为她觉得这衣服看起来太像大人了。最后她帮我把衣服拉链拉上。朗妮穿了一件淡蓝色的绉绸裙。就算我的裙子没有荷叶领,比起她的来,也算不得成人化。她时髦的衣裳,精致的头发,让我觉得自己多少像个怪物木偶,被塞进一团红色天鹅绒里。体育馆里闻起来有松树和香柏的味道,高年级的女孩表情厌倦,冷淡,迷人。我真希望自己也是这样的。乐队开始演奏。舞池里人群一阵骚动,男孩子过来了,女孩子去跳舞了。朗妮也去了。没有人邀请我跳舞。我的眉毛紧张地挤在一起,样子一定又惊恐又难看。我试图微笑。不过,我觉得荒唐,眼前没人自己却在笑。为什么别人都有人请,唯独我没有呢? 确定的感觉从体内升起,仿佛一阵恶心。我冲进洗手间,把自己藏在小隔间里。有人在我后面一个隔间,冲了很长时间的水,洗手,梳头。是玛丽·福琼。我只知道她的名字,因为她是女子运动协会的干事。“这里挺凉快。”我很意外,一个高年级女生,竟然这种时候和我搭讪。“我今天晚上来只有一个原因。”玛丽·福琼说,“因为我负责布置会场,所以我想看看大家都进来以后会场是什么样子。否则干吗这么麻烦呢?我又不是‘男生狂’。”借着高高的窗户透进来的光线,我看见她细瘦的面孔,轻蔑的表情,让她看上去像个大人,居高临下。“大部分女孩都这样。你发现了吗?这个学校是‘男生狂’最大的聚集地。”我们聊了很多。她想上大学,她打算自己打工挣钱,反正她要做一个独立的人。听着她说话,我感觉仿佛自己敏感的不快时期已然过去了。我明白了。她尊重自己,她已经开始计划自己要做的事儿。音乐再响起来的时候,玛丽说:“我们还要待在这里吗?走吧。我们可以到小店喝杯热巧克力。”我跟在她身后,没有看任何人。我发现,我不再那么害怕了。现在,我决心再也不管舞会,不等任何人来挑选我,我有自己的计划。有个男孩对我说了句什么,他拦在我面前。我没明白他是请我跳舞,他只好又说了一遍。他是我们班的雷蒙德·波廷,我这辈子都没和他说过话。他以为我答应了,将手放在我的腰上,我几乎想也没想,就开始跳舞了。我们走到了舞池中间。我的腿不再颤抖,我的双手也没再出汗。我想,我应该告诉他,搞错了,我正打算要走。但是,我什么也没有说。我的表情有一些微妙的变化,我终究毫不费力地变成了严肃的、心不在焉的表情,就是那些被选中的跳舞的姑娘的表情。雷蒙德·波廷送我回家,走到我家大门口,我说:“好了,晚安。”他也说:“好的,晚安。”他不知道他把我从玛丽·福琼的世界,带回了普通人的世界。我绕房子一圈,走到了后门,我想,我跳了舞,有个男孩陪我走回家。这都是真的。我的生活并不坏。我路过厨房窗口,看见了妈妈。她坐在那儿,只是为了等我回家,告诉她舞会怎么样。我不会告诉她,我永远不会说。不过,当我看到那为守候我而亮着的厨房,看到身穿褪色起球的涡纹花呢衣服的妈妈,看见她困乏却坚持等待的表情,我就明白了,我有一种不可言说的、沉重的职责——要快乐,我差点就没有尽到职责,且今后每一次都可能弄砸,都不能让她知道。(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讲述了一个青春期少女经历对自我、亲情、异性的认识困境,以及通过一次舞会获得人生成长的故事。B.小说以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始终围绕主人公的情感与心理展开,将女孩在舞会前后的情感心理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C.“我”认为玛丽思想成熟,目标明确,受她的影响,“我”也开始计划自己的人生,此后对舞会变得毫不在意。D.小说结尾“我”强调不会把舞会的经历告诉母亲,表明自己思想独立,但此时“我”已经懂得了母亲对“我”的爱。8.小说中的“红裙子”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9.诺奖颁奖词曾评价门罗:“已经接近解开了他们所有人最大的秘密——人类的心和它的反 复无常。”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冬十月甲申,民部尚书裴矩奏“民遭突厥暴践者,请户给绢一匹”。上(唐太宗)曰:“朕以诚信御下,不欲虚有存恤之名而无其实。户有大小,岂得雷同给赐乎?”于是计口为率。上厉精求治,数引魏微入卧内,访以得失。微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微固执以为不可不肯暑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对曰:“夫兵在御之得其道,不在众多。陛下取其壮健,以道御之,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取细弱以增虚数乎!且陛下每云‘吾以诚信御天下,欲使臣民皆无欺诈’。”上悦,乃不点中男。上与侍臣论周、秦修短。萧瑀对曰:“纣为不道,武王征之;周及六国无罪,始皇灭之。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而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上曰:“朕昔受委专征,民间遂有此曲,虽非文德之雍容,然功业由兹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曰:“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上曰:“践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德彝顿首谢。上神采英毅,群臣进见者皆失举措。上知之,每见人奏事,必假以辞色,冀闻规谏。尝谓公卿曰:“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苟其君慢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公辈宜用此为戒,事有得失,无惜尽言。”(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B.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C.魏征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曰/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D.魏微固执以为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日/中男壮大者乃奸民/诈妄以避征役/取之何害/而卿固执至此/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申,前一位是癸未,后一位是乙酉,文中是以干支相配来记日。B.中男,未成丁的男子。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成年。C.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的年号。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D.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常用“海内、六合、八荒”泛指天下。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A.裴矩奏请皇上给受到突厥侵略的家庭每户赏赐一匹绢,唐太宗认为按人口多少给予赏赐才符合实情。 B.魏征反对封德彝征召中男人伍的建议,多次拒绝在皇帝的敕令上签字,他的意见始终不被唐太宗采纳。C.萧瑀认为周武王伐纣、秦灭周朝和六国,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唐太宗不同意他的观点。D.封德彝在宴会上特意安排奏《秦王破陈乐》以歌颂唐太宗英明神武,被唐太宗批评后,他才叩头以示谢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2)苟其君愎谏自贤,其臣阿谀顺旨,君既失国,臣岂能独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①这首词系苏轼任杭州通判,途经富春江七里濑时所作。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力助刘秀起兵。刘秀称帝后,他拒官隐居,终日垂钓富春江上。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叶轻舟既见证经历,又体现心境,词人借小舟轻行水上写内心轻松愉悦,与“轻舟已过万重山”异曲同工。B.上阕紧扣题目中的“过”字,通过视角的转换,于景物的变化中,传达出词人丰富的主观感受。C.下阕“算当年、虚老严陵”,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D.本词意象活泼灵动,意境丰盈深邃,写景、抒情、议论完美融合,寄托了作者的生命感悟与人生态度。15.这首词语言特色鲜明,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12分)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归园田居(其一)》中“,”两句与王籍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2)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因病戒酒,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写诗人被贬后独自饮酒,借酒浇愁。(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句子是“,”。(5)《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望中原仍记得“_____________”,而当年拓跋焘行宫外却是“_____________”的场景,强烈的反差传达出词人收复中原的忧虑。(6)“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短歌行》中作者以“,”起兴,以引出下文对贤才待以嘉宾之礼。 第Ⅱ卷(表达题)74分三、语言文字应用(14分)在全国上下的脱贫攻坚战中,从来都不缺文艺的身影。文艺的优势是什么?是形象生动,接地气,连人心,百姓容易接受。党的十九大召开不久,文艺工作者创作了小品《喜鹊为啥叫喳喳》,小品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和脱贫攻坚政策融入其间,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一台小品讲活了政策文件,牧民们听得懂,记得牢,看得。近年来,有许多这样的文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也有不少老百姓的歌曲、小品、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深入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好政策,发挥文艺的重要作用,让脱贫实践。文艺的力量是什么?是抒发人的情感,提振人的精神。扶贫先扶志,文艺工作者大有作为。文艺工作者不仅要通过优秀的文艺作品帮助贫困群体立志向,树理想,也要从文化立人的角度,以多种多样的文艺形式提升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培育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目前,相当多的文艺工作者通过文艺支教、专业培训、辅导讲座等各类文艺服务项目,丰富村民精神生活,让贫困群体既富口袋也“富脑袋”。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众志成城   兴致勃勃   耳熟能详   如虎添翼B.众擎易举   兴高采烈   喜闻乐见   锦上添花C.众擎易举   兴致勃勃   耳熟能详   锦上添花D.众志成城   兴高采烈   喜闻乐见   如虎添翼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B.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C.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D.生动揭示了牧区贫困户之所以致贫的原因,巧妙融入了牧民最为关心的草场承包权延长30年等政策,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与文中“富脑袋”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作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合肥基本形成“米”字形高铁网络,正在形成以快速客运铁路为主骨架的区域综合交通网络。B.他的“一抓准”“一口清”绝技,他创造的整套服务经验和服务艺术,至今为全国广大商业、服务业职工学习和称颂。C.2001年,博鳌亚洲论坛永久落户海南,这使得博鳌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渔村一跃成为举世瞩目的“外交小镇”。D.先生尝自谓“笔锋常带情感”,其实先生在言谈讲演之中所带的情感不知要更强烈多少倍!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复句改为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央视网联合出品的新青年生活分享类节目《你好生活》第三季于近日收官。这档节目主要面向年轻观众,既突出了青春视角,也营造出了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是一个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的节目。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张照片,记载着一个故事;一张照片,讲述了一段经历;一张照片,勾起了一份回忆;一张照片,饱含了一份情感。成长路上,总有一张照片让你难忘。学校拟举行“记录成长——照片里的故事”作品展,你将选择哪张照片参展?你的照片有着怎样的故事?请写出来分享给同学们。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限文体;不得出现你所在的学校名称(如果出现用“复兴中学”代替)、真实姓名;不少于800字。丰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答案1.B【解析】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错误,曲解文意。根据第三段和四段内容,“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可知,乡土社会没有具体目的,所以“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的说法是错误的。2.C【解析】A.“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没有说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B.“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有误,因果关系错误。根据“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从俗即从心”可知,原文是说因为“熟悉”而非“感情深厚”。D.“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无中生有。原文只说“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作者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远胜于”的说法是无中生有。3.B【解析】B.“抽象真理”“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错误,曲解文意。根据“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可见礼俗不是一种“抽象真理”而是“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不是“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而是“个别关联”。4.A【解析】A项,“非洲每年都会有至少100万人死于此病”分析错误,从原文第1段“在青蒿素问世和推广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亿人次感染疟疾,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可知,应该是“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此病”。此处缩小了范围。5.B【解析】A项,“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分析错误,从原文第2段“2002年,王满元刚刚入学时,屠呦呦将这本笔记郑重赠与弟子,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在当时的王满元看来,这本写满了中药化学属性的笔记‘依旧不过时’。王满元说,透过泛黄的扉页,仿佛看到了一位严谨笃行的学术前辈每日伏案的瞬间”可知,屠呦呦送王满元笔记本是为了“让他对植物化学有所了解”,没有体现出“她认为王满元通过笔记本可以感受到她的良苦用心,这体现了身教胜过言教的道理”。C项,“因为她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分析错误,从原文第3段“‘屠老师究竟算西医还是中医呢?’王满元记得,每次有人这么问她,屠呦呦都不作回答。作为她的弟子,王满元知道,中医西医之争,屠呦呦并不关心”“屠老师一辈子做科研的奔头儿就是利用科学技术探索中药更好的疗效”可知,中医西医之争,并不是屠呦呦关心的问题,她关心的是药物的实效,并不是如选项中所说屠呦呦本人对这个问题也比较模糊,不能给出确切的答案。D项,“终于可以让具有抗疟能力的青蒿素应用到病人身上”原文没有提到,“谈及 此事,她的心情显得格外激动”分析错误,从原文第5段“相比青蒿素的抗疟能力,屠呦呦在得奖后,尤为关注的,还有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以及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的话语可知屠呦呦激动的是这个奖对于中医药学的意义。6.①工作不辞辛苦,富有奉献精神。她搜集资料,做剪报,年逾古稀仍然不辞劳苦地工作,为研究青蒿素付出了毕生的精力。②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精神,遇到很多困难,也不放弃。③有很强的国家荣誉感和集体归属感,有坚定和朴素的科学信仰,有用医药拯救全人类的大爱情怀。④淡泊名利,取得成绩获得奖励时,淡定平静。(任答3点给满分)7.C【解析】“……此后对舞会变得毫不在意”错误,从文中来看,当“我”决定再也不怕了,再也不管什么舞会的时候,一个男孩雷蒙德却邀请“我”去跳舞,这时“我”发现自己并不能像在洗手间和玛丽聊天时候想的那样可以毫不在意,最终“我”接受了男孩邀请并和他一起步行回家。8.(1)烘托人物形象。通过红裙子,展现出“我”的心理变化和青春成长。(2)推动情节发展。由母亲做红裙子,引出下文参加舞会;红裙子是“我”在舞会上自卑的重要原因,从而引出下文的觉悟。(3)揭示思想主旨。围绕红裙子,展现主人公青春期的身份认同困境,“我”学会独立和成熟,表达了生命的探索与成长的主题。   9.(1)作者善于处理人类心理及其善变之谜,她的小说对人物的隐秘心理进行特写,展现人类幽微复杂的内心情感。(2)本文聚焦主人公青春期成长心理,展现了主人公敏感丰富的内心世界,有困惑、茫然、不安、期待,有孤独无助,有满足自洽。(3)本文展现了主人公“反复无常”的心理变化,如对舞会从逃避到期待,又从不安到淡然,最后到满足。10.C【解析】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征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不可”是“固执以为”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上怒”是主谓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11.C【解析】“按照帝王出生的时间来纪年”表述错误,一般古时帝王登基则取新年号,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来纪年。值得注意的是帝王并不都是只有一个年号,在位中途也有改年号的现象。12.A【解析】B.“他的意见始终不被唐太宗采纳”错,原文“上悦,乃不点中男”,说明唐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C.曲解文意,“他们虽然取得了天下,但都不得人心”错误。错误理解了“得天下虽同,人心则异”。“人心则异”意思是“人心向背不同”,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征伐他,周朝和六国都无罪,秦朝灭掉了它们。D.张冠李戴,“封德彝在宴会上特意安排奏《秦王破陈乐》以歌颂唐太宗英明神武”错误。由原文“太宗贞观元年春正月丁亥,上宴群臣,奏《秦王破陈乐》”可知,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春正月丁亥(初三日),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由此可知,是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而不是“封德彝”在宴会上特意安排奏《秦王破陈乐》以歌颂唐太宗英明神武。13.(1)周朝取得天下后,注重加强道德仁义的修为,秦朝取得天下后却更加崇尚诡诈和暴力,这正是周朝长久秦朝短促不同的原因。(2)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 【解析】(1)“增”,增加,加强;“修”,修为;“此修短之所以殊也”,判断句;“所以”,……的原因。(2)“苟”,假如,假使;“岂”,助词,表示反诘,可译为“怎么”;“全”,保全。参考译文:冬十月甲申(二十九日),民部尚书裴矩上奏说:“遭受突厥暴虐践踏的平民,朝廷应赐给每户一匹绢。”太宗说:“我用诚实信用治理天下,不想徒有抚恤百姓的虚名而没有实际恩德。户有大小,怎么能每户给一样的赏赐?”于是以人口数目作为赏赐的标准。 唐太宗励精求治,多次把魏征引进寝室,向他询问治理国家的得失。魏征知无不言,太宗都高兴地加以采纳。太宗派遣官员征兵,封德彝奏请“没到十八岁的中男,其中身体强壮高大的,也可以一并征召”。太宗听从了封德彝的奏请。敕令发出,魏征坚持认为不可以,不肯签署敕令,四次把敕令退回去。太宗愤怒,召见并责备魏征说:“身体健壮高大的中男,是奸民欺骗官府,虚报年龄以逃避兵役。征召他们又有什么害处,而你却如此固执!”魏征回答说:“统率军队,在于统率是否得当,不在于兵员数量的众多。陛下征召身体健壮的中男,用正确的办法统率他们,便足以无敌于天下,何必多征召幼弱以充虚数呢?况且陛下经常说‘我以诚信治天下,想使臣民都不要欺诈’。”太宗听了很高兴,于是没有征召不满十八岁的中男。唐太宗与侍臣们讨论周朝长久和秦朝短促的政治问题。萧瑀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征伐他,周朝和六国都无罪,秦朝灭掉了它们。周朝和秦朝取得天下虽相同,但人心向背却不同。”太宗说:“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周朝取得天下后,注重加强道德仁义的修为,秦朝取得天下后却更加崇尚诡诈和暴力,这正是周朝长久秦朝短促的根本原因。是大凡取天下或许可以通过抗争而取得,而治理天下就不能不顺应民意的缘故。”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春正月丁亥(初三日),太宗大宴群臣,演奏《秦王破陈乐》。太宗说:“我先前接受委派专行征伐,民间便有了这首乐曲。虽然不具备雍容高雅的文德,然而立国的功业由此而成,不敢忘本。”封德彝说:“陛下以神武平定天下,哪里是文德足以能比的。”太宗说:“平定乱世依靠武力,保守基业依靠文德,文与武的用处,全在于各因时制宜。你说文才不如武功,这话有些过分。”封德彝叩头谢罪。唐太宗神采奕奕,英伟刚毅,大臣们觐见时都手足失措。太宗知道这种情况,每次有人奏事,总是尽量和颜悦色,希望听到规谏的话。太宗曾对公卿们说:“人想要看见自己的形体,必须借助明镜。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过错,必须依靠忠臣。假如君主刚愎自用,那么他的臣子就会阿谀奉承,屈从旨意,君主失去了国家,臣子怎么能独自保全。你们应以此为戒,政事如有过失,一定要无所保留畅所欲言。”14.C【解析】C.“表达了词人对严陵的推崇,希望自己像他一样摆脱世俗羁绊,超然世外”错误,“算当年,虚老严陵”意思是笑严光当年白白地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东汉初年的严子陵,辅佐刘秀打天下以后,隐居不仕,垂钓富春江上。昔人多说严光垂钓实是“钓名”,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15.①运用叠词。如“重重”“曲曲”,音韵和谐,写出了群山连绵之美。②炼字精准,如“翻”“点”,“长”“乱”“青”等,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景物的特点。③善用修辞。如比喻“鱼翻藻鉴”“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生动形象;如排比,“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句式整齐,气韵贯通。(分析对偶也可)④语言整体风格清新明快,简洁凝练。(任答3点给满分)16.(1)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2)潦倒新停浊酒杯  往往取酒还独倾(3)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4)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5)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6)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17.D【解析】第一处,“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众擎易举”比喻大家同心合力,就容易把事情做成功。根据“全国上下脱贫攻坚”的语境,应选“众志成城”。第二处,“兴高采烈”形容兴致很高,情绪热烈,侧重于兴趣浓,十分高兴;“兴致勃勃”形容兴头十足、精力旺盛。语境强调小品生动,牧民们兴趣浓厚,应选“兴高采烈”。第三处,“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耳熟能详”指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语境强调的是群众喜欢听,喜欢看,而不是“熟悉”,应选“喜闻乐见”。第四处,“如虎添翼”比喻强大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凶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根据文艺的力量对“脱贫实践”的影响的语境,应选“如虎添翼”。18.A【解析】画线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为什么致贫的原因”句式杂糅,应改为“为什么致贫”或“致贫的原因”,修改为“牧区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排除BD;二是“使文艺真正受惠于贫困牧民”主客体颠倒,应理解为:使贫困牧民真正从文艺中受惠,排除C。19.B【解析】文中“富脑袋”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A.“米”字形,以形象的方式表示强调;B.“一抓准”“一口清”表示特殊含义,该词语就不再表示它原来的意思,而是具有了新的含义,与文中引号的作用一致;C.“外交小镇”表示特定称谓,表示给事物起的别名;D.“笔锋常带情感”表示引用,指行文中引用他人的话或成语、格言、诗词等。20.这档节目是一个主要面向年轻观众、突出青春视角、营造出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并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的节目。 (符合单句要求但信息不全,缺一项扣1分。句式,2分;主要面向年轻观众,1分;突出青春视角,1分;营造出一种难得的历史纵深感并搭建起青年与历史对话桥梁,1分。不符合单句格式要求,0分) 【解析】首先,要确定划线句子的主干“这档节目是……的节目”或“这是一档……的节目”;然后再将“节目”的修饰语按照“属数动形名”的语序进行排序即可。21.例文:记忆中的画面  记忆是一条长廊,两边挂满了我们生活的各种瞬间,它们或闪烁着温暖的光,或低沉,或活跃,无论怎样,它们都是我岁月长河中拾起的贝壳,是无可替代,无与伦比的。爸爸的笑  爸爸是一个“不浪漫”“没有情趣”的人,这是我妈妈给他套上的形容词。是的,爸爸严肃、古板、老老实实,我很少见他笑,我和妈妈为一个笑话捧腹大笑时,爸爸依旧淡定地做自己的事;即使是拍照时在“茄子——”的提醒下,也只是勉强挤出一个僵硬的笑,真是一张撬不开的嘴啊!父亲节那天,我清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给爸爸发一条“父亲节快乐”的短信。没想到收到短信后他居然笑嘻嘻地来到我房间,说:“咱们出去吃早餐吧!”我愣住了,看到爸爸那总是写满淡定的老脸笑得像一朵绽开的花,该怎么形容那种感觉呢?我迅速按下拿在手中的数码相机的快门,难得捕捉到的爸爸会心的微笑,便定格在这父亲节。爸爸的这次微笑,就像经年干枯的土地迎来了第一滴雨水,就像冲破长夜的第一丝光明。爸爸不是不会笑,而是我从没想过我也能用女儿的爱令他开怀……后来,我偷偷地将这张实在值得珍藏的照片晒出来,专门买回相框装好,放在我卧室的显眼处,没事便端详这伟大的微笑。  爸爸的笑让我学会了回报,是的,爱需要回报,虽然只是一点点的爱,但对于在乎你的人来说,那就是全世界。妈妈的笔记本  在一次清理房间时,我发现了一个泛黄的笔记本,本子封面画着一只可爱的老鼠,那是我的生肖。扉页写着开始使用的日期:2000年1月1日。那年我刚上幼儿园,总是撒娇不愿在学校寄宿,哭着闹着要回家。扉页的空白处,贴着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我刚进幼儿园的时候,在幼儿园大门口跟爸妈的合影,不得不承认非常具有纪念意义。我翻动笔记,偶尔有妈妈的娟秀的字,但更多的,却是每页都有一张关于我的照片,用糨糊粘住的。从妈妈的笔记本里,我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和洋娃娃的亲密、和积木的合影、和爷爷奶奶的合影……看着看着,思绪也迅速地飞回照片上的年代,眼睛却已被泪水渐渐模糊。  妈妈的笔记与其说是笔记,不如说是相册。不,不是相册,而是我成长轨迹的影像记载。这让我领悟到,世界上有一种最深沉的爱,深沉而绵长。  这一个个画面拼凑成属于我的独家记忆,它们是我生命中美丽而独特的贝壳,每一枚都弥足珍贵,每一枚都值得一辈子珍藏,它们温暖着我,鼓舞着我,启迪着我,丰富着我越走越开阔的人生。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确定作文的立意,完成作文。材料的主题是“照片”,是非常贴近生活的一个事物,是考生基本都很感兴趣的事物,由此可以引发考生的诸多联想,比如跟父母家人的照片、亲戚朋友的照片、跟老师同学的合影等等。根据材料要求,“学校拟举行“记录成长——照片里的故事”作品展......请写出来分享给同学们”可知,我们在写作的时候要重点抓住照片里的故事,来记录成长的过程。文体不限,但是比较适合写成记叙文。例如我们可以围绕照片中的人物、事件来展开叙述,抓住照片中人物的表情、动作、或者某个值得记忆的点来描写,通过记录自己的成长故事,来展现一定的主题。照片当然也有传统的黑白照片,又涉及现代流行的数码照片,这也可以拓宽考生的写作素材和构思空间。行文中必须做出选择,并体现最难忘,最深刻的事。描述参展照片内容,也可以夹杂些议轮,但应该传递正能量,并思考照片的价值意义,也就是照片所透出的力量。所谓“力量”可以是一种奋斗精神,拼搏的身影,道德修养的体现,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痛,亲人的陪伴,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帮助等等,都可以有故事的。如此生活化的题材,考生看到材料很亲切,很容易勾起考生的回忆,构思起来就灵活自如了。在列举具体事例方面要注意详略得当;语言表达上要尽量注意人物描写的方法和细节描写等。参考立意:(1)照片里的故事——记录我的成长(2)记忆中的画面(3)照片里的温暖故事(4)一张记忆犹新的照片(5)成长路上的故事(6)成长中的青春感悟(7)挫折助力成长(8)成长之路不能没有奋斗(9)失败经历启示成长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11:03:06 页数:13
价格:¥2 大小:45.7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