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有解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有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5
2
/25
剩余2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作为“表意派”的中国戏曲是按照自己的表演观念来表现人物的诗化情感的。在中国戏曲中,演员通过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来表现人物的感情冲动。当然,演员在表演这种技术性的外部标志时也会伴随着一定的感情活动,但这种感情活动是在高度的理智控制下进行的。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现男主人公子都内心冲突的戏。副帅子都出于嫉妒主帅颍考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夺取了帅位。在班师还朝的路上和庆功宴上,颍考叔的鬼魂紧紧缠绕子都,使子都惊恐万状。演员运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扑”“鹞子翻身”“窜桌而出”“乌龙绞柱”“小翻抢背”“甩发”“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难度技巧来表现角色的精神状态。子都的恐惧状态虽然体现在演员的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现却是演员的“抢背”“吊毛”“僵尸”等技术手段。在深切体验规定情境的基础上,演员要精心设计具有观赏性的技术动作,把生活体验与程式表现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戏曲演员才能用程式动作揭示人物的内心感情。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是“表意派”演剧方法的重要特征。诗化情感的程式表现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情感表现的假定性。第二,情感表现的技术性。也就是说,戏曲演员的情感表现是假、真、美的辩证统一,是生活情感与技术表现的辩证统一。在表演角色哭泣时,戏曲演员不是写实地摹拟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哭,而要把哭处理得富有艺术性,具有意象的美感。在表现“哭”时,戏曲演员的面部表情既要悲情外溢(真)又不能让眼泪流出眼眶(假),“喂呀”的哭声和拭泪的动作还要保持优美的造型(美)。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就是真、假、美的辩证统一。例如,京剧《狮子楼》中,武松闻知西门庆是主使潘金莲毒死武大的元凶和奸夫,他怒气冲冲赶到狮子楼,决定上楼除奸报仇。为了突出武松愤怒的精神状态,盖叫天既没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楼动作,也没有采用戏曲舞台上一般的上楼动作,而是用“骑马蹲裆式”侧身上楼,他的双腿先交叉后平移,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下场门一直移动到上场门。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既传情又富有美感。由于舞蹈化的身段和技术化的表情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戏曲演员的程式表现就具有了双重戏 剧功能:既表现了角色的内心又展示了演员的表演技巧。这样一来,除表现人物的精神生活外,程式还具有了相对独立的审美功能。(节选自冉常建《表意主义戏剧:中国戏曲本质论》,有删改)材料二西方戏剧舞台表演基本上可以分为这样两大类型或范畴:体验和表现。体验和表现只是总结西方戏剧舞台表演的理论和概念,它并不适合中国戏曲的舞台表演实践。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这里的“神”,当然不是演员的体验,而是表演者自己的意念——对角色的理解、认识、美学评价和处理,戏谚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这里的“形”,也不是表现派的那种“理想范本”,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理解、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的舞台实践,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动作。中国戏曲表演中的外部动作不是体验角色的即兴表演,而是一种程式的表演。如《三岔口》中的摸黑开打,两个人物你来我去,空手对双刀,单刀对单刀,单刀对空手,两人对拳,擒拿转椅子摸索等,其中的技巧组织、对打安排、节奏停顿、舞台画面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和程式性,“台下一年,台上片刻”,这无疑是演员在台下“千锤百炼”的结果,绝然不是在舞台上即时体验所产生的即兴动作。苏俄戏剧家古里叶夫说过一个非常典型的话剧表演戏例:莫查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德布罗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惊人的比剑,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我才知道,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因此,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两相对比,不能不说非常具有妙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强调过数十次,演员在遇到“我在这儿做什么”的问题时,应该同时产生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这样做”。只有这样,他才能够深入到剧中人物的复杂的心灵世界里去,抓住角色精神生活的全部底蕴。但对中国戏曲表演来说,演员的表演根本就不存在“我在这儿做什么”的问题,而是“我怎么才能做好它”的问题。因为它本来就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的。故而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紧密结合,而西方戏剧表演的最理想状态,却是自我体验后的最理想即兴表演。中国戏曲演员的外部动作必须是经过精心加工的程式动作。这种高度美化的程式动作,用歌舞的形式,富有诗意地表现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并不追求在舞台上造成真实生活的幻 觉,而是以引人注目的方式把戏曲的娱乐鲜明地呈示出来。换一个角度讲,西方戏剧体验派的表演是由内到外(内心的体验激发外部的表现);表现派的表演是由外到内(通过体验所产生的外部动作,作为理想范本,在舞台表演中再次激发舞台的体验),即所谓“无动于衷而声泪俱下”,而中国戏曲的表演则是内外的结合和渗透,将“钻进去”所获得的领悟与“跳出来”所寻找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形)写“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神形兼备”。(节选自蓝凡《中西戏剧比较论》,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阐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为表意派演剧方法的特征,诗化情感的程式表现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情感表现的假定性;二是情感表现的技术性。B.在戏曲舞台上,中国戏曲演员处理假哭和假笑等技术性动作,既要考虑角色的真实情绪,又要兼顾面部和造型的优美可观。C.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神形兼备”的民族化表演特点和表演体系。D.对于中国戏曲演员来说,因为程式动作本来就是既定的,所以表演的核心问题是“我怎么才能做好它”的问题。2.依据材料内容,以下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作者都在探寻中华戏曲的美学精髓,都饱含文化自信,都反对套用西方戏剧理论来裁剪中国戏曲。B.京剧《狮子楼》上楼除奸片段中,演员盖叫天采用“骑马蹲裆式”的程式动作,主要是为了凸显中国戏曲的技术化和观赏性。C.中国戏曲的“形”,不是西方戏剧表现派的“理想范本”,也不是西方戏剧体验派的即兴表演,而是永恒不变的程式动作。D.中国戏曲演员如果不刻苦训练,掌握唱念做打的程式动作等技术性外部标志,他就难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更不可能创造传情、精美的艺术境界。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证明材料二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苏俄戏剧家古里叶夫说:“假如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说中国或日本的古典剧是属于哪一种艺术的,大概多数人会说,这是表现的戏剧。”B.川剧演员周慕莲认为在戏曲表演中“神是“内在’,容是‘外表’。神贯于容,神不贯则容不动;神到容随,神贯而容动”。 C.曲学大师吴梅认为:“大抵剧之妙处,日真、日趣。真所以补风化,趣所以动观听。而其惟一之宗旨,则尤在于美之一字。”D.苏俄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认为.演员要与角色融为一体,“开始与角色同样地去感觉,用我们的行话来说,这就叫做‘体验角色’。”4.请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方法的异同。5.中国古代戏谚说“形似非神似,神似才为真;神形合一体,方是剧中人”,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C2.D3.B4.相同点:①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使用了举例论证和理论论证(演绎论证);不同点:②材料一关于《伐子都》《狮子楼》等中国戏曲表演的举例较为详尽,材料二关于中西戏剧表演的举例较为简略;③材料二使用了引用论证,用理论家名言或者民间谚语来证明中心观点,同时使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来说明中西戏剧表演特征的差异;材料一则没有使用这两种论证方法。5.①这句戏谚说明,中国戏曲理想的表演状态不是直接摹写现实和情感的“形似”,而是“神形合一”“神形兼备”的“神似”,这样才算抓住生活之“真”,才能成为剧中人。②这种理想表演的前提是“神”,是表演者对角色的理解、认识,对剧情的美学评价和处理都恰到好处,了然于心,即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③这种理想表演的呈现方式是“形”,是演员在领悟角色后对程式动作的把握,是用具有实践性和传承性的程式细腻表达诗化情感,感动受众。【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错误,根据原文“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可知,这里不能推导出结论“中国戏曲演员表演既不需要体验也不需要表现”。故选C。【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都反对套用西方戏剧理论来裁剪中国戏曲”概括有误,材料一没有谈到西方戏剧理论;B.“主要是为了凸显中国戏曲的技术化和观赏性”理解不准确,根据原文材料一“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既传情又富有美感”“这种生活体验基础上的程式表现就是真、假、美的辩证统一”,说明采用“骑马蹲裆式”的程式动作突显了中国戏曲的技术化和观赏性,但同时也表现了中国戏曲的“传情”作用;C.“永恒不变”的说法太绝对,根据原文材料二“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理解、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的舞台实践,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动作”“因为它本来就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的。故而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紧密结合”可知,程式是“既定的,早已设计好的”,是“沉淀、凝聚下来的”,虽然戏曲的程式动作相对稳定,但是仍然存在改进和变化。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可知,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是:中国戏曲表演既不属于西方的体验派,也不属于西方的表现派,而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A.古里叶夫认为中国戏曲属于表现派;B.周慕莲强调戏曲表演的神容合一,神贯容动,实际上就是证明内在的领悟(神)和外在表情、服饰(容)要高度统一,而“容”是外在“形”的组成部分,适合作为论据;C.提出了戏剧的价值和追求——真、趣、美;D.符合西方体验派理论,不能直接证明材料二的中心观点。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原文材料一“例如,《伐子都》是一部表现男主人公子都内心冲突的戏。副帅子都出于嫉妒主帅颍考叔的心理,用袖箭射死考叔,夺取了帅位。在班师还朝的路上和庆功宴上,颍考叔的鬼魂紧紧缠绕子都,使子都惊恐万状。演员运用了精彩的‘虎跳前扑’‘鹞子翻身’‘窜 桌而出’‘乌龙绞柱’‘小翻抢背’‘甩发’‘高空云里翻’‘平板僵尸’等高难度技巧来表现角色的精神状态。子都的恐惧状态虽然体现在演员的面部表情中,但更突出的表现却是演员的‘抢背’‘吊毛’‘僵尸’等技术手段”“例如,京剧《狮子楼》中,武松闻知西门庆是主使潘金莲毒死武大的元凶和奸夫,他怒气冲冲赶到狮子楼,决定上楼除奸报仇。为了突出武松愤怒的精神状态,盖叫天既没有采用生活化的上楼动作,也没有采用戏曲舞台上一般的上楼动作,而是用“骑马蹲裆式”侧身上楼,他的双腿先交叉后平移,随着强烈的音乐节奏从下场门一直移动到上场门。演员就是用这种程式动作表现了武松急切报仇的神态,既传情又富有美感。由于舞蹈化的身段和技术化的表情本身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戏曲演员的程式表现就具有了双重戏剧功能:既表现了角色的内心又展示了演员的表演技巧”可知,材料一使用了举例论证,关于《伐子都》《狮子楼》等中国戏曲表演的举例较为详尽;根据原文材料二“如《三岔口》中的摸黑开打,两个人物你来我去,空手对双刀,单刀对单刀,单刀对空手,两人对拳,擒拿转椅子摸索等,其中的技巧组织、对打安排、节奏停顿、舞台画面等等,都具有非常高的技巧性和程式性,“台下一年,台上片刻”,这无疑是演员在台下“千锤百炼”的结果”,“莫查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德布罗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惊人的比剑,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我才知道,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因此,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可知,材料二也使用了举例论证,关于中西戏剧表演的举例较为简略;根据原文材料二“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苏俄戏剧家古里叶夫说过一个非常典型的话剧表演戏例:莫查洛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个出名的滚翻动作,而他是从来没有练过武功的。又譬如,人民演员盖德布罗夫在《哈姆莱特》里有一场惊人的比剑,可是等我和他聊起来,我才知道,他总共只上过两堂课,因此,斗剑的技术他是没有的”可知,材料二使用了引用论证,用理论家名言或者民间谚语来证明中心观点;根据原文材料二“中国戏曲表演的最理想状态是将传统的程式动作,经过千锤百炼地苦练,与剧情、角色紧密结合,而西方戏剧表演的最理想状态,却是自我体验后的最理想即兴表演”,“中国戏曲演员的外部动作必须是经过精心加工的程式动作”,“换一个角度讲,西方戏剧体验派的表演是由内到外(内心的体验激发外部的表现);表现派的表演是由外到内(通过体验所产生的外部动作,作为理想范本,在舞台表演中再次激发舞台的体验),即所谓‘无动于衷而声泪俱下’”,“中国戏曲的表演则是内外的结合和渗透,将‘钻进去’所获得的领悟与‘跳出来’所寻找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形)写 ‘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神形兼备’”可知,材料二同时使用了对比论证(比较论证)来说明中西戏剧表演特征的差异。【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根据原文“中国戏曲表演既不是体验,也不是表现,照中国传统戏谚的说法,它是一种“钻进去,跳出来”的表演,如依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的说法,则是一种‘神形兼备’的表演”,“中国戏曲的表演则是内外的结合和渗透,将‘钻进去’所获得的领悟与‘跳出来’所寻找到的合适的外部动作(程式表演)高度融合,以‘形’(有意味的外形)写‘神’(有美学评价的内形),‘神形兼备’”可知,这句戏谚说明,中国戏曲理想的表演状态不是直接摹写现实和情感的“形似”,而是“神形合一”“神形兼备”的“神似”,这样才算抓住生活之“真”,才能成为剧中人;根据原文“这里的‘神’,当然不是演员的体验,而是表演者自己的意念——对角色的理解、认识、美学评价和处理,戏谚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可知,这种理想表演的前提是“神”,是表演者对角色的理解、认识,对剧情的美学评价和处理都恰到好处,了然于心,即所谓“未曾动身先动神”;根据原文“这里的‘形’,也不是表现派的那种‘理想范本’,它不是体验后的产物或即兴表演的产物,而是建立在理解、认识角色基础上的产物,是无数的表演者经过无数的舞台实践,所沉淀、凝聚下来的程式动作”可知,这种理想表演的呈现方式是“形”,是演员在领悟角色后对程式动作的把握,是用具有实践性和传承性的程式细腻表达诗化情感,感动受众。(二)现代文阅读I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三三(节选)沈从文①杨家碾坊在堡子外一里路的山嘴路旁。堡子位置在山湾里,溪水沿到山脚流过去,平平的流,到山嘴折弯处忽然转急,因此很早就有人利用到它,在急流处筑了一座石头碾坊,这碾坊,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叫杨家碾坊了。②从碾坊往上看,看到堡子里比屋连墙,嘉树成荫,正是十分兴旺的样子。往下看,夹溪有无数山田,如堆积蒸糕,因此种田人借用水力,用大竹扎了无数水车,用椿木做成横轴同撑柱,圆圆的如一面锣,大小不等竖立在水边。这一群水车,就同一群游手好闲的人一样,成日成夜不知疲倦的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 ③一个堡子里只有这样一座碾坊,所以凡是堡子里碾米的事都归这碾坊包办,成天有人轮流挑了仓谷来,把谷子倒到石槽里去后,抽去水闸的板,视槽里水冲动了下面的暗轮,石磨盘带着动情的声音,即刻就转动起来了。于是主人一面谈说一件事情,一面清理到簸箩筛子,到后头上包了一块白布,拿着个长把的扫帚,追逐着磨盘,跟着打圈儿,扫除溢出槽外的谷米,再到后,谷子便成白米了。④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⑤凡是到杨家碾坊碾过谷子的,都知道杨家三三。妈妈十年前嫁给守碾坊的杨,三三五岁,爸爸就丢下碾坊同母女,什么话也不说死去了。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三三先是望到爸爸成天全身是糠灰,到后爸爸不见了,妈妈又成天全身是糠灰,……于是三三在哭里笑里慢慢的长大了。⑥妈妈随着碾槽转,提着小小油瓶,为碾盘的木轴铁心上油,或者很兴奋的坐在屋角拉动架上的筛子时,三三总很安静的自己坐在另一角玩。热天坐到有风凉处吹风,用苞谷秆子作小笼,冬天.则伴同猫儿蹲到火桶里,剥灰煨栗子吃。或者有时候从碾米人手上得到一个芦管作成的唢呐,就学着打大傩的法师神气,屋前屋后吹着,半天还玩不厌倦。⑦这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疏疏的树林里,常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因为一个人在屋里玩厌了,就出来坐在废石槽上洒米头子给鸡吃。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⑧这磨坊上游有一潭,四面有大树覆荫,六月里阳光照不到水面。碾坊主人在这潭中养得有几只白鸭子,水里的鱼也比上下溪里多。照一切习惯,凡靠自己屋前的水,也算是自己财产的一份。水坝既然全为了碾坊而筑成的,一乡公约不许毒鱼下网,所以这小溪里鱼极多。遇到有不甚面熟的人来钓鱼,看到潭边幽静,想蹲一会儿,三三见到了时,总向人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高声的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⑨母亲就从没有照到女儿意思折断过谁的竿子,照例将说:“三三,鱼多咧,让别人钓吧。鱼是会走路的,上面总爷家塘里的鱼,因为欢喜我们这里的水,都跑来了。”三三照例 应当还记得夜间做梦,梦到大鱼从水里跃起来吃鸭子,听到这个话,也就没有什么可说了,只静静的看着,看这不讲规矩的人,究竟钓了多少鱼去。她心里记着数目,回头好告给妈妈。⑩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己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⑪有时钓鱼的人是熟人,人家来钓鱼时,见到了三三,知道她的脾气,就照例不忘记问:“三三,许我钓鱼吧。”三三便说:“鱼是各处走动的,又不是我们养的,怎么不能钓。”同一件事情,对待不同,原来是来人讲礼,三三也讲礼。⑫钓鱼的是熟人时,三三常常搬了小小木凳子,坐到旁边看鱼上钩,且告给这人,另一时谁个把钓竿撇断的故事,到后这熟人回到磨坊时,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三三看着母亲用刀剖鱼,掏出白色的鱼脬来,就放到地下用脚去踹,发声如放一枚小爆仗,听来十分欢乐。鱼洗好了,揉了些盐,三三忙取麻线来把鱼穿好,挂到太阳下去晒。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⑬三三如一般小孩,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用大量笔墨介绍杨家碾坊及周围环境和碾米过程,交代了当地的生存境遇和社会关系,为下文人物的出场作了铺垫。B.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内容,详写三三对钓鱼者的不同态度,略写三三吹唢呐、喂鸡等事情,情节安排详略得当,轻重合宜。C.小说的叙事节奏富于变化。开篇以碾坊为中心交代环境,镜头切换迅速,叙事节奏很快;而以钓鱼为中心叙事是特写镜头,节奏较慢。D.小说写水车“咿咿呀呀唱着意义含糊的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十分形象,拟声词“咿咿呀呀”有着拟声似歌的音韵之美。7.下列对本文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常有三三葱绿衣裳的飘忽。”作者通过写三三生活的环境,生动地塑造出了一个秀美、灵动的湘西少女形象。B.“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吧。”“鱼是各处走动的……怎么不能钓。”三三对潭边,钓鱼者的双重标准,展现出她的天真可爱。 C.小说中的“三三”和《边城》中的“翠翠”,无论是成长的环境,还是人物的性格,都有许多相通之处,她们都是沈从文独特审美的体现。D.“三三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就长大了”,作者借助场景的转换加快叙事的节奏,也将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表现了出来。8.沈从文笔下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请结合本文和《边城》,谈谈沈从文塑造女性形象的方法。9.沈从文在谈及《边城》创作动机时说:“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请结合本文简析这种人生形式。【答案】6.C7.D8.①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三三心想着,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这段心理描写把一个小女孩内心的小小得意表现得淋漓尽致。《边城》中的翠翠本来是满心欢喜地去看船,期待和傩送见面,没见到后无意识的自言自语:“人那么多,有什么三脚猫好看?”表现出翠翠的难过之情。②原汁原味的语言描写。翠翠对爷爷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她的埋怨、娇嗔。三三说:“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写出了三三的小小任性和天真。③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烘托。沈先生的笔下,有湘西世界美丽的山水景象,还有奇特的风俗人情,这样的环境,塑造出了一个个有着山的秀美与水的灵动的湘西少女的形象。9.①人性美:如三三吹唢呐,踩鱼脬,可见其纯真可爱;赶逐横蛮无理的鸡,可见其天性善良;三三爱笑,小事可乐,可见其活泼开朗。这些都是人性之美的体现。②人情美:妈妈成天全身都是糠灰,随着碾槽转,抚养三三长大;妈妈炒鱼待客,说这是三三的鱼。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母女二人感情真挚。母亲对不讲规矩钓鱼的人非常宽容;钓鱼的熟人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母亲晒干了用来招待客人。这些细节多可以看出乡亲邻里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③有不讲规矩的人钓三三的鱼;母亲和三三在他们撇断了钓竿后,有一些小小的幸灾乐祸,母女同笑。这些细节说明作者没有过于美化人性,而是很自然地表现出一种不是完全理想化的人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开篇以碾坊为中心交代环境,镜头切换迅速,叙事节奏很快”错误。此处镜头的切换并 不快,视角徐徐展开,叙事节奏是缓慢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D.“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错误。语境写出了三三慢慢成长的过程,交代三三如一般小孩慢慢长大的事实,没有表现“三三盼望长大的心情”,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首先,都采用深入细致的心理描写。本文中“三三就笑,心想着:‘怎么不是三三的鱼?潭里的鱼若不是我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三三心想潭里的鱼若不是她照管,早被村里看牛孩子捉完了。这里的心理描写把三三内心的得意之情表现得惟妙惟肖。《边城》中“天已快夜,别的雀子似乎都休息了……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闲坐下来,看着天上的红云,嗅着空气中残留着的白天热闹气息,不觉寂寞惆怅涌上心头。渐渐长大的翠翠内心有了一份骚动不安的情感,却不能像雀子、杜鹃、泥土、草木、甲虫那样,热烈勃发,朦胧的对爱的渴望,使她有了一份莫名的孤独与寂寞。由此把一个少女单纯而隐秘的内心情感展现给读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哀怨心理。而“人那么多,有什么三脚猫好看?”翠翠本来是满心欢喜地去看船,期待和傩送见面,没见到后无意识的自言自语表现出翠翠此时内心的难过与伤感。其次,都采用原汁原味的语言描写。本文中三三说“不行,这鱼是我家潭里养的,你到下面去钓罢”“娘,娘,你瞧,有人不讲规矩,钓我们的鱼,你来折断他的竿子,你快来”等描写,写出了三三的小小任性和天真的性格。《边城》中翠翠对爷爷说:“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大河里鲤鱼吃去了。”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写出了她的埋怨、娇嗔。两年前的端午节,当祖父问翠翠明天一个人去城里看划船怕不怕时,翠翠说:“人多我不怕。但是只是自己一个人可不好玩。”这话既是翠翠情窦初开的反映,也是翠翠与傩送爱情故事开始的预兆。翠翠复杂的情思通过朴实的话语表达出来了。最后,都有自然环境、风土人情的烘托。沈先生的笔下,有湘西世界美丽的山水景象:磨坊外屋,上墙,上爬满了青藤,绕屋全是葵花同枣树……还有奇特的风俗人情:男女对歌、唱小歌、端午节赛龙舟……这样的环境,塑造出了一个个有着山的秀美与水的灵动的湘西少女 的形象。《三三》通过描写这年夏天少女三三因爱意觉醒而产生的一段朦胧情思,表现了未被现代都市文明污染的、古老湘西社会淳朴自然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边城》从四个角度来论述《边城》所描写的风土人情,分别是乡里乡亲的和睦之情、爷爷和翠翠相依为命的祖孙之情、纯情天真又扑朔迷离的爱恋之情、天保和傩送之间的手足之情。【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人性美:沈从文笔下的三三具有纯洁的“人性美”,她身上被赋予了一种没有被污染的人性,作家运用诗化小说的体式和全知的叙事视角表现了这种人性美,如三三吹唢呐,踩鱼脬,可见其纯真可爱;“在这时,什么鸡欺侮了另一只鸡,三三就得赶逐那横蛮无理的鸡,直等到妈妈在屋后听到鸡声,代为讨情时才止”,赶逐横蛮无理的鸡,可见三三的天性善良;“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三三爱笑,小事可乐,可见其活泼开朗。这些都是人性之美的体现。人情美:“到米碾好了,筛好了,把米糠挑走以后,主人全身是灰,常常如同一个滚到豆粉里的汤圆。然而这生活,是明明白白比堡子里许多人生活还从容,而为一堡子中人所羡慕的”“爸爸死去后,母亲作了碾坊的主人,三三还是活在碾坊里,吃米饭同青菜小鱼鸡蛋过日子,生活毫无什么不同处”,妈妈成天全身都是糠灰,随着碾槽转,抚养三三长大;“到有客时,这些干鱼同辣子炒在一个碗里待客。母亲如想到折钓竿的话,将说:‘这是三三的鱼’”,妈妈炒鱼待客,说这是三三的鱼。这些细节都可以看出母女二人感情真挚。母亲对不讲规矩钓鱼的人非常宽容;钓鱼的熟人把所得的大鱼分一些给三三家,母亲晒干了用来招待客人。这些细节可以看出乡亲邻里之间关系的和谐融洽。“……人若顽皮一点,听到这个话等于不听到,仍然拿着长长的竿子,搁到水面上去安闲的吸着烟管,望到这小姑娘发笑,使三三急了,三三便喊叫她的妈”,有不讲规矩的人钓三三的鱼;“有时因为鱼太大了一点,上了钓,拉得不合式,撇断了钓竿,三三可乐极了,仿佛娘不同自已一伙,鱼反而同自己是一伙了的神气,那时就应当轮到三三向钓鱼人咧着嘴发笑了。但三三却常常急忙跑回去,把这事告给母亲,母女两人同笑”,母亲和三三在他们撇断了钓竿后,有一些小小的幸灾乐祸,母女同笑。这些细节说明作者没有过于美化人性,而是很自然地表现出一种不是完全理想化的人性关系。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高宗建炎元年五月甲午,召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己未朔,李纲至行在,奏曰:“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甲子,以李纲兼御营使。纲入对,言曰:“今国势不逮靖康间远甚,至于所当急而先者,则在于料理河北、河东。料理稍就,然后中原可保,而东南可安。”帝善其言,问谁可任者,纲荐张所、傅亮。时帝手诏择日巡幸东南,纲言:“车驾巡幸之所,关中为上,襄阳次之,建康为下。陛下纵未能行上策,犹当且适襄、邓,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帝乃谕两京以还都之意。已而帝意复变,纲又极言其不可,且曰:“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若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陆,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陛下虽欲还阙,不可得矣,况欲治兵胜敌,以归二圣哉!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帝然之。而汪伯彦、黄潜善阴主扬州之议。或谓纲曰:“外论汹汹,咸谓东幸已决。”纲曰:“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乙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还行在。纲言“圣意必欲罢亮,乞付黄潜善施行,臣得乞身归田里。”泣辞而退。或曰:“公决于进退,于义得矣,如谗者何?”纲曰“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会侍御史张浚劾纲以私意杀宋齐愈,且论其招军买马之非,潜善、伯彦等复力排纲,请帝去之,遂罢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浚论纲不已,乃落职提举洞霄宫。凡在相位七十七日。(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李纲辅政》)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B.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C.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D.金人不道/专以诈谋取胜中国/不悟一切/堕其计中/赖天命未改陛下/总师于外/为天下臣民所推戴/还二圣/抚万邦/责在陛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朔气传金柝”中的“朔”与文中的“朔”同义。B.行在,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文中指后者。 C.车驾,本指马驾的车.也指帝王所乘之车,因用为帝王代称,文中指高宗。D.两京,两个京城的合称。有多种说法,文中指宋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纲直言进谏,认为国势不如靖康期间,当务之急要任用如张所、傅亮等有能力的人管理好.河北、河东,才能保住中原。B.李纲心怀天下,认为高宗即使不能选择上策去关中,也应该到襄、邓二州,以示不忘故都,来维系天下人的心念。C.李纲忠君爱国,不计个人得失,当皇帝还都之意发生变化时,李纲据理力争,当皇帝想罢免傅亮,李纲不惜以辞职来进谏。D.李纲嫉恶如仇,因与黄潜善、汪伯彦的政见不合,就将不停地弹劾自己杀宋齐愈和招兵买马的张浚降职为提举洞霄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国之存亡,于是焉分,吾当以去就争之。②吾知尽事君之道,不可则全进退之节,祸患非所恤也。14.请结合文本,概括李纲极力反对迁都东南的理由。【答案】10.B11.A12.D13.①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②我只知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的方法与道理,不被任用时要保全进退的节操,至于祸患并非是我所顾虑的事情。14.①精兵健马尽西北,起于西北则足以占据中原而领有东南,反之则不行;②若放弃中原,则内忧外患,东南也不得安宁;③曾经降诏,应许留在中原,迁都东南则失信于天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金人不讲道义,专用诈谋来取胜,我们不省悟,一切都落入他们的计策之中,幸亏天命没有改变,陛下统帅大军在外,受到全国臣民的拥护爱戴,迎接徽、钦二帝回朝,安抚周边各国,这个大任就由陛下担任了。“专”意为“专门”,和“以诈谋”一起修饰“取胜”,作状语,中间不可断开,而其与前面的“道”连接则语意不通,故排除AC; “不悟”的主语是中国,如“中国”与前句相连则“不悟”就缺少主语,故“中国不悟”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A.“朔气传金柝”中的“朔”应为“北方”之意,与文中的“朔”不同义。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李纲……就将不停地弹劾自己杀宋齐愈和招兵买马的张浚降职为提举洞霄宫”说法错误。根据原文“……遂罢纲为观文殿大学士。浚论纲不已,乃落职提举洞霄宫”可知,是李纲被降职为提举洞霄宫。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于是”,在此;“去就”,离去或留下,担任或辞去职务,此处偏向“不担任官职”“离职”“抛弃官职”“辞去官职”;“争”,力争,抗争。(2)“尽”,竭尽全力;“全”,保全;“节”,节操;“恤”,考虑,顾虑。【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由“自古中兴之主,起于西北则足以据中原而有东南,起于东南则不能复中原而有西北,盖天下精兵健马皆在西北”可知李纲认为自古以来中兴的君主,都起兵于西北,这样完全可以占据中原而控制东南地区,起兵于东南则不能收复中原而控制西北,因为天下的精兵健马都在西北。由“若委中原而弃之,岂惟金人将乘间以扰内陆,盗贼亦将蜂起为乱,跨州连邑”可知,李纲认为如果放弃中原,岂只是金人将乘机骚扰内地,盗贼也将纷纷起兵作乱,敌兵和盗贼所占据地盘将跨州连县,那么内忧外患,东南也不得安宁。由“况尝降诏,许留中原,人心悦服,奈何诏墨未干,遽失大信”可知,李纲认为皇帝曾经下诏,答应留驻中原,百姓都十分高兴敬服,为什么诏书的墨迹未干,就马上失去天大的信用。 参考译文:宋高宗(赵构)建炎元年(1127年)五月甲午日,召李纲任命他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六月初一日,李纲到达皇帝巡幸所居之地(应天府),上奏说:“金人不讲道义,专用诈谋来取胜,我们不省悟,一切都落入他们的计策之中,幸亏天命没有改变,陛下统帅大军在外,受到全国臣民的拥护爱戴,迎接徽、钦二帝回朝,安抚周边各国,这个大任就由陛下担任了。”甲子日,以李纲兼任御营使。李纲入对说:“现在的国家形势远不如靖康年间,至于当务之急应优先去做的,就是管理河北、河东。管理稍有就绪,这样之后中原可保全,东南可以安定。”高宗认为李纲讲得很好,问谁可以出任两河职务,李纲推荐张所、傅亮。当时高宗亲笔诏书选择日期巡幸东南。李纲说:“陛下巡幸常驻的地方,以关中为最好,其次是襄阳,建康为最不好。陛下即使不能采用上策,也应当暂且到襄、邓二州,用以表示不忘故都汴京,来维天下人的心念。”高宗便将还京的旨意告谕东、西二京(即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不久高宗的旨意又发生变化,李纲又极力劝说道:“自古以来中兴的君主,都起兵于西北,这样完全可以占据中原而控制东南地区,起兵于东南则不能收复中原而控制西北,因为天下的精兵健马都在西北。如果放弃中原,岂只是金人将乘机骚扰内地,盗贼也将纷纷起兵作乱,敌兵和盗贼所占据的地盘将跨州连县,陛下要想回到京城,也不可能了,况且想治理军队战胜敌人,迎接徽、钦二帝回朝!更何况陛下曾经下诏,答应留驻中原,百姓都十分高兴敬服,为什么诏书的墨迹未干,就马上失去天大的信用!”高宗认为他说得对。但汪伯彦、黄潜善暗中主张迁都扬州。有人对李纲说:“外面议论纷纷,都说已决定巡幸东南了。”李纲说:“国家的保存和灭亡,在此可见分晓,我当用辞去官职去力争这件事。”乙亥日,召河东经制副使傅亮归还行在,李纲说:“圣上的意思必定是想罢免傅亮,请交付黄潜善执行,我请求辞职回家种地。”李纲落泪告辞离去。有人对李纲说:“先生在出仕和退隐上很果决,(虽然)是得到了道义,(但)如何对付进谗言的人呢?”李纲说:“我只知竭尽全力侍奉君主的方法与道理,不被任用时要保全进退的节操,至于祸患并非我所顾虑的事情。”适逢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以个人的意见杀宋齐愈,并且控告他招兵买马的罪过,黄潜善、汪伯彦又极力排斥李纲,请高宗把他调离朝廷,于是罢免李纲为观文殿大学士。张浚依然不停地控告李纲,于是(皇上)将李纲降职为提举洞霄宫。李纲在相位共七十七日。(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临江仙·送王缄①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②,何处是吾乡。[注]①王缄是苏轼亡妻王弗的弟弟,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王缄到钱塘看望作者,作者作此词相送。②传舍:《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忘却”句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不思量,自难忘”表达的情感相似。B.“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一句,承上启下,由思妻之情转到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叹。C.“坐上别愁君未见”中的“君”是指作者亡妻王弗,意指除妻子外自己的心思无人能懂。D.全词的中心句是“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写出词人渴望早日结束漂泊的内心憧憬。16.本词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表达丰富的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开篇“忘却”正话反说,表达的正是对亡妻压抑不住的思念之情。②“凭将清泪洒江阳”,化抽象为具体,把思念倾注在泪水之中,流露出词人思念亡妻的哀婉急切。③“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以故乡无恙反衬出词人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④“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则以“断肠”代悲伤,在酒席的强颜欢笑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寓意悲伤到了极点。⑤“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流转的驿站比喻成词人自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漂泊不定的凄凉状况;同时,该句亦借用典故,以寓作者“人生如寄”的深沉感叹。【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君’是指作者亡妻王弗”错。从全词来看,这里的“君”应该是指王缄。下片切入现实中的送别,此句意思是在送别的酒宴中,你(王缄)未见到我的别愁,归来后才发现自己已悲伤到无肠可断。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词将送别的惆怅、悼亡的悲痛、政治的失意、乡思的愁闷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词人极度伤感悲苦的心绪。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第一,运用反语。前两句“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中,“忘却”正话反说,写的是作者十年来对亡妻的彻骨相思,为了摆脱悲痛的缠绕,他只好努力设法“忘却”过去的一 切。而大凡人之至情,越是要“忘却”,越是不易忘却。从王弗归葬眉山至妻弟王缄到钱塘看望苏轼,其间相隔正好“十载”,这“十载”苏轼没有一年不想念王弗。“忘却”所起的作用不过是把纷繁堆积的难以忍受的悲痛,化为长久的有节制的悲痛而已。但是王缄的到来,一下子勾起了往日的回忆;日渐平复的感情创伤重又陷入了极度的痛楚之中。表达的正是对亡妻压抑不住的思念之情。第二,化抽象为具体的手法。“凭将清泪洒江阳”意思是:今日送别,请你将我伤心之泪带回家乡,洒向江头一吊。王缄的到来让作者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非常伤感,此处化抽象为具体,把思念倾注在泪水之中,流露出词人思念亡妻的哀婉急切。第三,反衬手法。“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王缄的到来让苏轼得知“故山好”,自感宽慰,但又觉得自己宦迹飘零,赋归无日,成为天涯孤客,于是,不禁悲从中来。以故乡无恙反衬出词人羁旅天涯的孤寂与悲凉。第四,借代的手法。“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以“断肠”借代悲伤,在酒席的强颜欢笑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寓意悲伤到了极点。王缄要离去使作者伤感,国忧、乡思、家恨,统统融进了“别愁”之中,从而使这别愁的分量更有千钧之重。“归来欲断无肠”,是说这次相见之前及相见之后,愁肠皆已断尽,以后虽再遇伤心之事,亦已无肠可断了。第五,比喻和用典的手法。“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将整个人生一切看破之意。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流转的驿站比喻成词人自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词人漂泊不定的凄凉状况;同时,该句亦借用典故,《汉书·盖宽饶传》云:“富贵无常,忽则易人。此如传舍,阅人多矣。”此词“此身如传舍”一句借用上述典故而略加变通,以寓“人生如寄”之意。又《列子》:“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何处是吾乡”暗用其意。以寓作者“人生如寄”的深沉感叹。(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过秦论》总结的“_________”的秦亡教训,都印证了“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道理。(2)柳永的《望海潮》中“_________”一句描绘出了男女老少喜乐的状态,可见杭州民生安乐。(3)“酒”能浇灌胸中块垒,使人获得短暂的快慰。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面对世路艰难,选择“_________”;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感慨知音难觅,在“_________”后才露喜色。 【答案】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②.与其所以失之者③.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④.嬉嬉钓叟莲娃⑤.酌酒以自宽⑥.青眼聊因美酒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嬉”“叟”“莲”“酌”“横”。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22年伊始,电视剧《人世间》热播,给观众带来别样的温暖与感动。媒体形容电视剧版《人世间》是一部“平民史诗”,但《人世间》里的“平民史诗”并不是以一种厚重、严肃的说教方式呈现的,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细节①地铺展开来。导演、总制片人李路把该电视剧的成功归结于对时代和生活的细腻捕捉,“《人世间》是一部不论是对普通人的描摹和刻画,还是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反思,都能向观众传达一种观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让观众与时代产生共情的厚重的百姓生活史”。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②的时代巨变为文艺创作展开了极为广阔的生活图景。大型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我们的四十年》《奋斗吧中华儿女》《伟大征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长津湖》,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大江大河》《功勋》……一批批炽热而凝重的文艺精品,记录了伟大祖国的非凡成就,激发了中华儿女万众一心、接续奋斗的昂扬激情。瞩目未来,时代浪潮翻滚向前,文艺发展③。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宏森表示,希望广大文学创作者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把握广袤中国大地的深刻变化,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面貌,为人民捧出一批带着露珠、散发泥土芳香的文学精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较短的语句。可以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请对文中画横线句子所用的修辞进行简要分析。【答案】18.①举重若轻②波澜壮阔③天高地阔(大有可)19.《人世间》是一部厚重百姓生活史,它对普通人进行描摹和刻画,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都向观众传达一种观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能让观众与时代产生共情。 20.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带着露珠”“散发泥土芳香”比喻文学精品具有来源于人民群众创造的美好生活,与时代同频共振,展现时代新人精神面貌的特征,使文句更生动活泼,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前文“并不是以一种厚重、严肃的说教方式呈现的,而是通过大量生动细节”可知,不是厚重、严肃的方式,而是通过大量细节呈现“平民史诗”,故可填写“举重若轻”,意思是处理艰难问题或进行繁重的工作时都显得很轻松。第二空,修饰“时代巨变”,可填写“波澜壮阔”,意思是声势浩大,规模宏伟。第三空,依据后文“把握广袤中国大地的深刻变化,展现时代新人的精神面貌”可知,文艺发展有着巨大作用,前景广阔,可填“天高地阔”或者“大有可为”。“天高地阔”:天空高远,大地辽阔,形容空间很广阔;“大有可为”:指前途极有希望,值得去做。【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句子的主干:“《人间世》是一部厚重的百姓生活史”;接着找出四个定语:对普通人的描墓和刻画,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反思,向观众传达一种观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让观众与时代产生共情,这四个定语都是修饰“百姓生活史的《人间世》”。可用“它”代替“《人间世》”,第一个定语可转换为“它对普通人进行描摹和刻画”,同理下面三个可转换为“(它)对社会问题进行探讨和反思”“(它)都向观众传达一种观照现实的力量和温度”“(它)能让观众与时代产生共情”。后面的三个“它”可承前省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为人民捧出一批带着露珠、散发泥土芳香的文学精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带着露珠”强调“新鲜”,即素材要来源于当下美好生活,反映时代新人风貌;“散发泥土芳香”强调素材要来自人民,反映人民的真实生活和思想情感,与时代同频共振。运用比喻意在说明文艺创作要来自于人们群众鲜活的生活,作品才能真实、生动而富有意义的展现时代的新面貌,比喻的作用使文句更生动活泼,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二)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提起地震很容易想到震级,震级越大,可能造成的破坏力越大,而破坏力其实还有另一种指标,可以更为直观地描述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这就是烈度。我国的地震烈度采用国际上比较常用的12度分级。烈度和观测点有关,同一个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四川汶川地震后,靠近地震断裂带的地方烈度非常大,达到毁灭级11度,距离地震断裂带越远,烈度越小。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①,还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地下水位、建筑物性能、震级大小,以及震源深度等因素有关。很多人关心自己家的房子能抗几级地震,其实更为准确地说,②。我国抗震设防的目标要求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这里的小震是指低于设防烈度1.5度左右的地震,中震指相当于设防烈度的地震,大震指高于设防烈度1度左右的地震。除了整体目标,我国还绘制地震区划图,具体到某个地方建筑物抗震设防水平。地震区划图本质是地震的长期预测,根据地震历史资料和断层特征、断层地震演化规律等地质资料,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震进行时间、地点和震级三要素的预测,再结合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地下构造和地震动衰减关系等因素,确定目标区域内的设计地震动参数。1957年,我国绘制成第一代地震区划图。随着核电站、油气管道、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建设量提高,也要与设防要求相适应,地震区划图的修订可以使各地的建设更好适应当地的烈度水平为准,并提高我国的整体抗震设防要求。除了地震区划图,③。这种图是把烈度固定下来,然后绘制概率分布,人们就可以知道某种烈度水平下,某地发生地震风险的概率,地震保险业也可以依据此图开发产品。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随着核电站、油气管道、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建设量增大,也要与设防要求相适应,地震区划图的修订可以使各地的建设更好适应当地的烈度水平为准B.随着核电站、油气管道、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建设量提高,也要与设防要求相适应,地震区划图的修订可以使各地的建设更好适应当地的烈度水平C.随着核电站、油气管道、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建设量提高,设防要求也要与之相适应,地震区划图的修订可以使各地的建设更好适应当地的烈度水平为准D.随着核电站、油气管道、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建设量增大,设防要求也要与之相适应,地震区划图的修订可以使各地的建设更好适应当地的烈度水平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D22.示例:①除了与震中(地震断裂带)距离有关以外 ②应是抗震设防的烈度是多少③还可以绘制地震风险图【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三处语病:一,“大型工程建设量提高”搭配不当,应将“提高”改为“增大”;二,“也要与设防要求相适应”缺少主语,可改为“设防要求也要与之相适应”;三,“使各地的建设更好适应当地的烈度水平为准”句式杂糅,可改为“使各地的建设更好适应当地的烈度水平”,或“使各地的建设以当地的烈度水平为准”。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选项D。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第一处,通过举汶川地震距离地震断裂带越远,烈度越小的例子,可以知道影响烈度大小的因素和与震中(地震断裂带)距离有关,而后面说到还与很多其他因素有关,所以和“还”相搭配的是“除了”,应填“除了与震中(地震断裂带)距离有关以外”。第二处,后文说到的是抗震设防的目标,而目标是和设防烈度有关,所以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抗震设防的烈度,应填“应是抗震设防的烈度是多少”。第三处,根据后文“这种图是把烈度固定下来,然后绘制概率分布,人们就可以知道某种烈度水平下,某地发生地震风险的概率”可知,这种图是可以知道某地发生地震风险的概率的图,可填“还可以绘制地震风险图”。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近日,一位00后老板考虑到中秋节不少员工因距离遥远,无法与身在老家的父母团圆,创新推出了“代尽孝”福利:将员工9月份工资的50%作为中秋孝心金打进员工父母账户,同时自己买单给每位员工父母赠送价值不菲的中秋礼盒。此举引来网友热议。有人评价说老板将福利真正发送到家,激活了新时代孝亲新思维;有人认为老板此举太过魔幻,没有考虑员工的生活压力,既可能激发新的家庭矛盾,也存在触犯法律红线的风险。 对于这种“代尽孝”福利,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你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尽孝本由己,何须他人劳“孝”本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有黄香温席,卧冰求鲤,孝亲之心,代代相袭。而“代尽孝”则是他人代替子女尽孝,名曰“尽孝”,其实未必。探寻事情的出发点,老板的本心无疑是好的。中秋佳节盼望团圆是人之常情,老板考虑员工心情,是关怀和体贴;自掏腰包送上礼盒,是慷慨和善意。不妥在哪?不妥在未经同意以员工工资代尽孝。“代尽孝”,于情理不通。孝心本应是子女内心生发出的孝敬父母之心,尽孝的行为也绝不限于给父母物质支持。“代尽孝”虽然让父母获得钱财上的照顾,却在精神慰藉与生活照料上缺位。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在尽孝这件事上,也应“为孝由己”,通过真情让父母感到温暖。此外,“代尽孝”也缺乏对员工生活的考量。考虑尽孝之情,为何不体察生活的艰辛?柴米油盐酱醋茶,许多人的生活还要为明天的饭食而精打细算,动辄尽一半工资的尽孝金无疑会给本就捉襟见肘的生活雪上加霜。不仅要看到生活上的不易,还要想到潜在的家庭矛盾。并非所有家庭都和谐美满,其乐融融,怀揣着“代尽孝”善意的同时,不能忽视现实生活的复杂。 “代尽孝”,还于法理不容。《劳动法》早有规定,依法获取劳动报酬是劳动者的合法权利。擅自将他人劳动收益处分,可能会触碰法律的警戒线。尽管“代尽孝”之心向好,但在情与法的冲突之间,需要懂法与畏法之心。万一某些员工不买账,老板就枉费一片好心,反倒将自己陷于不义之境。诚然,在当下无根社会扩展,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子女与父母感情淡漠的现象屡见不鲜,确实应引起关注。但身为外人,能做的只有劝解与引导。若身有余力,再为老人家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而不是半强制地“代尽孝”。身为子女,何妨放慢脚步。等等身后身形已然佝偻的父母,将拳拳孝心化为体贴与陪伴?《时间都去哪了》中,“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唱出父母们 的心声。他们将半生光阴倾注给我们,再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目送我们渐行渐远。步履不停的我们,慢下来,等一等,回头望一望,莫等他人代以尽孝,更莫等再回头时路那方的人已不见。尽孝本由己,或许父母等待的不过是子女短暂的回首或停留。【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时事评论类材料作文题。这则材料的关键词是“‘代尽孝’福利”。毫无疑问,材料中老板想要向员工及员工父母传达出企业对他们的关怀之心,以及弘扬孝道,这一出发点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为员工福利勇敢创新的积极性也是值得肯定的。而争议的重点,就在于“代”这一个方式上。首先,从员工的角度而言,我们无从得知“代尽孝”这种方法是否经过与他们的沟通,若是企业擅自做主,那么从情理上,老板的好意更像是“虚假同感偏差”,而未考虑过他这么做(特别是直接扣除工资的50%)是否会影响员工的房贷车贷、教育费用等等生活压力,甚至有可能引发家庭矛盾;从法理上,这也违背了员工的知情权、财产所有权,有可能因此触碰法律红线。其次,从员工父母的角度考虑,难道他们想要这笔钱、这份礼物甚过于与儿女团圆吗?想必大多数父母不会这么认为。那么,给员工多放几天假,或者允许部分距离较远的员工采用调休、居家上班等灵活工作方式,难道不是更为两全其美吗?甚至,他们想要的是员工自己尽孝,而非他人的代孝。所以,本试题要求讨论的最佳角度就是明确对这个福利,特别是“代”这种方式的态度,从合理合情合法合规等角度,陈述自己认同或不认同的若干理由,或者由事件引发对新时期子女尽孝方式的探讨,而不宜泛谈孝道或亲情的重要性。写作时应围绕自己对于“代尽孝”这种方式的看法,而不能全盘围绕“孝”本身去讨论。同时,还应注意评价争议性事件,应公允有度。比如,无视老板“代尽孝”做法的部分合理性,将其定位为“形式主义”“炒作作秀”“虚伪做派”,言辞激烈地抨击,或者过于拔高这种做法,视之为“完美的尽孝方式”“绝佳的创新”,都不太妥当。论证时,首先可以认同老板做法初衷的善意性,同时表达自己是否认同或不认同的态度。若是选择认同,则可抓住“善意”这个点进行强化,指出这体现了老板的敬老爱老之心,而且他自掏腰包送节日大礼包也体现了其慷慨解囊之义,或者指出这种“代尽孝”方式的创新性,同时还可对此引申,探讨是否还有其他更多的尽孝方式的创新,如企业组织晚会,让子女与父母视频电话,企业给父母赠送车票机票,轮流给员工休假探亲等等。若是选择不认同,则可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逐一指出其不合理之处。如第一,员工真的需要老板的“代尽孝”吗?代尽孝的中秋礼金来源于员工9月份工资的50% ,员工是否能承受起?如果员工也为父母准备了中秋礼物,这份福利可能是锦上添花,但也有可能给本就压力大的员工再增一块经济负担的巨石,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或许会将这份好心扭曲。第二,“代尽孝”福利是否合法?员工是否知情?孝心金究竟有没有进员工父母的账户,而是被某些人借“代尽孝”之名,行中饱私囊之举?第三,老板“代尽孝”了,员工呢?如果员工以此为由,只给父母物质上的供养,却不进行精神上、情感上的交流,反而是对孝文化的践踏。从而得出代尽孝,终究不如亲自尽孝的结论。立意:1.尽孝,无须假他人之手。2.寸草报春晖,尽孝须躬行。3.企业代尽孝,思维有创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Word版有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11:01:10
页数:25
价格:¥3
大小:49.0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