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西柳州市柳州高级中学、南宁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9月联考试题(Word版有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柳州高中南宁二中高三(九月)联考语文(本试卷共8页,共22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伪托之书”,是古代文人以“托古传道”为旨而编辑撰写的书籍,其绝大部分属史书,因而伪书大多是伪史。伪史一词最早出自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当晋宅江、淮,实膺正朔,嫉彼群雄,称为僭盗。故阮氏《七录》,以田、范、裴、段诸记,刘、石、符、姚等书,别创一名,题为《伪史》。”刘知几笔下的伪史就是在古代“尊古卑今、贵远贱近”的风气下,一些文人“假借他人之名以传其书”而伪造的史书。据《汉书·艺文志》载,早在先秦时期托古伪书就已有“儒家托于周公,农家托于神农,道家托于黄帝”的说法。纪昀在主持编修《四库提要》时,对伪书现象感慨道:“夫古书日亡而日少,淳风之书独愈远而愈增,其为术家依托,大概可见矣。”那些“托古传道”的伪书编撰者,大多是依托他人之名来传播自身思想,推介个人作品的。既然很多史书在彼时已经被厘定为伪史,为何又被存留下来并加以研究?今日看来原因似乎非常简单,即伪书还有一定的价值,很多伪书的学术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还很高。仅以东晋时期的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安国的《古文尚书》为例,明末清初考据学大师阎若璩沉潜三十余年,从篇数、篇名、历法、典章制度、文字句读、地理沿革等方面对《古文尚书》进行了精细考证,得出此书乃后世假托古人而作的定论,使悬置学术史千百年来的疑案得以破解。但其后三百多年来,该书依旧在《尚书》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究其原委,就是伪造的《古文尚书》中的很多文字,辑录于东晋以前的一些史书典籍,而这些史书典籍到了阎若璩所处的明末清初时期,大多已经散佚失传了,所以伪造的《古文尚书》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经过缜密详尽的考辨,认为《海内十洲记》 乃托名东方朔而撰,是一部不折不扣的伪书,但同时又指出该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认为《神异经》乃托名东方朔,《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系托名班固,这些伪书的文学价值一方面在于“词条丰蔚”“字句妍华”,足供采摭,增广见闻;另一方面在于它们是六朝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来的唐传奇、宋话本以及明清小说均产生了深远影响。事实上,我国历史上诸多伪书之所以是赝品,绝不是因为其所记述的内容是假的,而是由于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诸如此类的伪书,如果厘清作者的真实情况或者成书的具体年代,那么是可以有选择地对其加以利用的。伪书的作者几乎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士子,如伪造《孔子家语》《孔丛子》和参与伪造《古文尚书》的三国魏人王肃,就是当时朝野所公认的饱学之士和知名经学家。而实践表明,无论是《孔子家语》《孔丛子》,还是《古文尚书》,这三部书均有较高的学术品位和史料价值,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儒学发展历程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我们应该认识到,伪书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按照章学诚的观点,一旦确定了伪书作伪的历史背景和具体年代,其思想价值、学术价值、文学价值、语言学价值、艺术价值、药学价值和史料价值等也就逐渐显露出来了。(摘编自刘金祥《古代“伪托之书”的价值》)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伪书大多属于伪史,为古代文人的依托之作,即是古人以“托古传道”为旨而编写的书籍。B.纪昀举淳风的书离他的时代远反而增多的例子,说明有人托淳风的名来著书。C.虽然伪书是赝品,其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但其记述内容都是真的。D.很多伪书中的内容虽与其所伪的时代不合,但我们通过这些史料,可了解伪书作者所处时代的思想和学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通过引用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史通》中的内容,为人们追溯了“伪史”一词的由来。B.第三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设问行文,观点明确,体现出作者清晰的论证思路,结构合理。C.第四段采用了举例论证,论证了如果考辨伪书作者身份或成书年代,就能更好地挖掘伪书的价值。D.文章在介绍伪书的历史和目的的基础上,强调了伪书存留的意义和价值,论述重点明确。3.下列选项,不能选作原文最后一段论据的一项是() A.《银海精微》虽伪,然托医药大家孙思邈之名而获流传,却能“辨析诸症颇为明析”“其法补泻兼施,寒温互用,亦无偏主一格之弊。”B.《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在考辨伪书时,认为《子华子》“其书理致肤近,而持论不甚诡于道,文字亦春容雅则,至宋世一时盛传”。C.刘炫《鲁史记》今不传。“炫经术冠绝,史笔或非其任,而博学强识,时莫与伦。且隋世古书存者尚伙,炫所采录,必多可补前史之缺。惜亡从见之矣。”D.胡应麟认为伪书要注意:“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答案】1.C2.B3.D【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但其记述内容都是真的”说法过于绝对。根据原文“事实上,我国历史上诸多伪书之所以是赝品,绝不是因为其所记述的内容是假的,而是由于作者或著作成书的年代不真实”可知,只是大多数,而并非绝对。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力。B.“采用总分总的结构”说法有误。第三段中,第一句话“既然很多史书在彼时已经被厘定为伪史,为何又被存留下来并加以研究?……史料价值还很高”是总起句,以承上启下的方式说明伪史也存在一定的价值。而此后,根据“仅以东晋时期的豫章内史梅赜所献孔安国的《古文尚书》为例……”“再比如《四库全书总目》的编者经过缜密详尽的考辨……”等进行举例论证,而该段最后也是所举论据的一部分。故该段是总分结构。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文章最后一段中,根据“我们应该认识到,伪书的意义和价值体现在诸多方面”可知作者在该段的主要思想是表述伪书的意义和价值。因此,论据也应从意义价值这方面去选取。A.该项以转折句式,表明《银海精微》虽是伪书,但却具有“辨析诸症”“补泻兼施,寒温互用”的医疗价值,故可用于论据。 B.该项所述的是《四库全书总目》编者对于《子华子》是否属于伪书的分析,而在分析中他指出了这本书“持论不甚诡于道,文字亦春容雅则”的艺术价值,可用于最后一段。C.该项虽指出“刘炫《鲁史记》今不传”,却指出因为其具备“博学强识,时莫与伦。且隋世古书存者尚伙,炫所采录,必多可补前史之缺”的价值,使其遗失变得甚为可惜。这也可从反面论证最后一段的内容。D.根据观点的具体内容“核之《七略》,以观其源;核之群志,以观其绪;核之并世之言,以观其称;核之异世之言,以观其述”可知,该项讲述的是如何去辨别是否为伪书的方法,与该段不符。故选D。(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宇宙中有两类天体:一类是发光的天体;另一类虽然不发光却可以反射或吸收光。但是人们发现,还有一类很诡异的物质暗藏在宇宙中。它不发光又绝对透明,在任何环境下都无法看到却又有质量的物质,被称为暗物质,即暗藏在宇宙中的物质。当然,这里说的“光”不是仅指可见光,而是包括几乎所有波段的“光”;这里说的“看”也不仅仅是用人的眼睛看,它包括了所有形式的现代望远镜或探测器的观察。由物理规律可知:任何物体的温度都不可能低于热力学温标的零度;任何高于热力学温标零度的物体都一定会有电磁波辐射发出。这两点告诉我们,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会有电磁波辐射。因此,只要我们能灵敏地测量到所有波段的辐射光,宇宙中的任何物质都逃不出我们的观察。图(a)给出不同温度的天体所发出的光波波长及其对应的亮度。图(b)给出不同天体所辐射电磁波的波长与其相应亮度。不难看出,尘埃、恒星及黑洞,无一不在我们所能观察到的波长范围内。可以说,任何波段的“光”均逃不过人类的“火眼金睛”,人类已经可以全波段全方位地观察整个宇宙。 ①参宿五星②太阳③热尘埃④冷尘埃⑤宇宙微波然而不幸的是,诡异的暗物质既不发出任何波段的电磁波,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发生作用。暗物质是用任何波段的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观察到的物质。构成暗物质的基础粒子应该是暗物质粒子,大量暗物质聚集也可能形成暗物质天体。(摘编自李金《寻找缺失的宇宙——暗物质》)材料二:国际暗能量调查项目团队的科学家利用弱引力透镜工具,分析了约1亿个星系的形状和光的图像,绘制出一份覆盖南半球1/4天空的地图。这是迄今为止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最大的暗物质地图,可以帮助人们对这一看不见的神秘物质“按图索骥”。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熟知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物质的15%,其余85%都是神秘莫测的暗 物质。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在大量奇特宇宙现象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提出了宇宙中可能暗藏有大量“看不见”却能通过引力作用被感知的暗物质。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人们已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暗物质的总量和占比,知道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暗物质之所以“暗”,是因为其既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发生作用,用任何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暗物质的存在还是一种假设,但它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事实,基于这一假设前提下的结构形成理论也能解释大部分星系观测数据。不过,人们对于暗物质的本质属性,比如基于何种基本粒子、质量为多少等依然未知。(摘编自《暗物质地图中的宇宙奥秘》)材料三:近日,全球最大的暗物质探测器发布了首个探测结果。该探测器名为LUX-ZEPLIN(LZ),LZ由一个巨大的钛罐组成,里面满载10吨极纯的液态氙。为了保护氙免受非暗物质的粒子和辐射影响,钛罐被设置在一个纯净水箱内,并被埋在超过地下1公里深的古老金矿中。“LZ的中心是地球上最纯净的地方,可能也是太阳系中最纯净的地方。”LZ团队成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ChamkaurGhag表示,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其他空间是无辐射和尘埃的。今年4月结束的为期3个半月的测试表明,LZ可能是迄今最敏感的探测器。然而,无论灵敏度如何,3个月的时间都不足以找到暗物质。“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目前虽然一无所获,但几年后,我们可能会开辟新的物理前景。”Ghag说。(摘编自《全球最大暗物质探测器“小试牛刀”》)4.下列对于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暗物质是暗藏在宇宙之中的物质,它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所有形式的现代望远镜或探测器都“看”不到它。B.参宿五星、太阳、尘埃、宇宙微波等不同温度的天体,在过了相应的临界点后,亮度都随着波长的增加而降低。C.虽然波长、亮度有所不同,但宇宙中的尘埃、恒星、黑洞都会辐射电磁波,这就使它们能够被我们观察到。D.由物理规律可知,物质都有电磁波辐射,人类已可全波段全方位观察整个宇宙,但对已经形成的暗物质天体无能为力。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宇宙中有发光的、不发光但能反射或吸收光的天体,也存在不发光也不具有质量且和任何波段的光不发生作用的物质。B.暗物质虽然无法被看见,但人们已经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暗物质的总量和占比情况,并绘制出整个宇宙的暗物质地图。C.尽管暗物质的存在还是一种假设,人们对于暗物质的本质属性也处于未知状态,但用暗物质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事实。D.LZ探测器的中心是地球上最纯净的地方,是没有辐射和尘埃的,这一属性使LZ成为迄今最敏感的暗物质探测器。6.为什么说探测暗物质是非同寻常的事?这对我们有何启发意义?请结合材料概括分析。【答案】4.D5.C6.说“探测暗物质是非同寻常的事”是因为:(1)暗物质占据宇宙物质的85%,探测暗物质对于我们了解宇宙的意义是非同寻常的。(2)暗物质因为自身特性,用任何形式的现代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观察到,探测本身是非同寻常的。启发意义:要有敢于探索、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要敢于大胆假设,细致推求。【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和分析文本信息的能力。D.“但对已经形成的暗物质天体无能为力”错误,变或然为必然,根据材料一中“构成暗物质的基础粒子应该是暗物质粒子,大量暗物质聚集也可能形成暗物质天体”的说法,“暗物质天体”只是个可能的存在,而选项将其表述为一个实际的存在。故选D。【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力。A.“也不具有质量”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中说的是“它不发光又绝对透明,在任何环境下都无法看到却又有质量的物质”。B.“绘制出整个宇宙的暗物质地图”错误,曲解文意,文中说的是“这是迄今为止用这一方法获得的最大的暗物质地图”,可见不是整个宇宙的地图。D.“这一属性使LZ成为迄今最敏感的暗物质探测器”错误,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三“在这个星球上没有其他空间是无辐射和尘埃的。今年4月结束的为期3个半月的测试表明,LZ可能是迄今最敏感的探测器”可知,“没有辐射和尘埃”与其“成为迄今最敏感的暗物质探测器”不构成因果关系;“成为……”表述绝对,原文是“LZ可能是迄今最敏感的探测器”。 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以及探究其启示意义的能力。题干问“为什么说探测暗物质是非同寻常的事”,可见题干的关键在于探测暗物质的原因,然后再结合探索的原因、过程等,分析其启示意义。原因:由“在广袤的宇宙中,我们熟知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物质的15%,其余85%都是神秘莫测的暗物质”可知,暗物质占据的比例很大,探测暗物质有助于人类了解宇宙,因此探测暗物质的意义非同寻常;由“暗物质之所以‘暗’,是因为其既不发出任何波段的光,也不和任何波段的光发生作用,用任何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直接观察到。目前暗物质的存在还是一种假设,但它可以解释绝大部分观测事实”可知,暗物质用任何探测器或望远镜都无法直接观察到,其自身具有特殊性,因此探测本身非同寻常。意义:由“上世纪40年代,科学家在大量奇特宇宙现象的基础上大胆猜想,提出了宇宙中可能暗藏有大量‘看不见’却能通过引力作用被感知的暗物质。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可知,科学探究应当敢于大胆假设,细致推求;由“国际暗能量调查项目团队的科学家利用弱引力透镜工具,分析了约1亿个星系的形状和光的图像,绘制出一份覆盖南半球1/4天空的地图”“经过多年探测和研究,人们已较为准确地估算出了暗物质的总量和占比,知道它在宇宙中无处不在”可知,科学研究需要科学家们具有敢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北中国萧红一早晨起来就落着清雪。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有两个戴着大皮帽子的人,在那里响着大锯。“扔,扔,扔,扔……”好像唱着歌似的。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的两旁长着。说是养了一百来年的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是,今年却是这树林的主人自己发的号令,用大锯锯着。 树上的喜鹊窝,新的旧的有许多。树一被伐倒,喜鹊窝也跟着覆到地上,有的跌破了,有的则整个的滚下来,就坐在那亮晶晶的雪上。一百多棵榆树,现在没几棵了。上房的门喀喀的响着就开了,老管事的手里拿着一个信封,从台阶上下来,怀怀疑疑,把嘴唇咬着。那两个拉锯的,一看这情景就知道大先生又在里边闹了。老管事的走进大门洞,把信封拿给他们两个细看。他们都不识字,老管事的也不识字。不过他闭着眼睛也可以背得出来,这样的信,他的主人从生了病的那天就写,一天或是两封三封,或是三封五封。已经写了三个月了。老管事的把信封头朝下、脚朝上的倒念着:中华抗日英雄耿振华吾儿收父字全念对了,中间写在红绶上的那一行,他只念了“耿振华收”。一个拉锯的,连忙补添着说:“耿振华吾儿收。”清雪还照旧的下着,两个拉锯的,又在那里唰唰的工作起来。这样好的木头那里去找去!现在锯了,毁了,劈了烧火了。好像他们自己的命运一样,看了未免有几分悲哀。“百多棵树,耿大先生想儿子想疯了。”大少爷一走,开初耿大先生不表示什么意见。他想过了一些时候,就会回来的。自己年轻时,也是那样。孙中山先生革命的时候,还偷偷的加入了革命党呢。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儿子的母亲,一哭哭了三四天,说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她就看出孩子有点不对。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哭过了的,还有他问过母亲一句话,他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妈就说:“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儿子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不明明跟母亲露一个话风吗?可惜当时她不明白,现在她越想越后悔。儿子一去就是三年,只是到了上海时,有过两封信。以后就音信皆无了。传说就在上海的抗日部队里,当了兵。后来,又说他早就不在上海了,在陕西八路军里边工作。母亲在这三年中,会说东忘西的,无所因由似的说哭就哭。 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他夜里坐了三年,竟把头发坐白了。大少爷一走,全家都散心了。院墙倒了,用一排麦秆附上;房子漏了雨,拿一块砖头压上。一切的光辉生气随着大少爷的出走失去了。现在耿大先生早已经病了,有的时候清醒,有的时候则昏昏沉沉的睡着。今年阴历十二月里,他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这消息是儿子从前的一个同学那里传出来的。耿大先生拿起这些日子所有的报纸,看了半夜。直到鸡叫天明,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带着千军万马,从中国杀向“满洲国”来了。耿大先生一梦醒来,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等他昏迷的时候,他就要笔要墨写信。只要客人来了,他就说:“你等一等,给我带一封信去。”家里的人,觉得这是一种可怕的情形。若是来了日本客人,他也把那抗日英雄的信托日本人带去,可就糟了。所以自从他一发了病,也就被幽禁起来,把他放在花园角上那凉亭子里去了。那花园里素常没有人来,一到了冬天,满园子都是白雪。凉亭里边生了一个炭火盆,他寂寞的时候,就往炭火盆上加炭。有一天,厨子给老爷送饭的时候,一开门,满屋子的蓝烟。往地上一看,耿大先生就在火盆旁边卧着,一只手按着自己的胸口,好像是在睡觉,又好像还有许多话没有说出来似的。耿大先生死了。1941.3.26(有删改)文本二: 好的作家在具体的文学创造中,会采用很多策略加强时空叙事的张力和粘合力,使叙事中的时间进程和空间拓展趋于复杂化,丰富文本的审美意蕴,萧红的小说擅于在单一故事情节发展中蕴涵隐性情节,把时代风云变化的隐性情节隐藏在具体平实的小人物日常生活遭遇的表层情节发展中,让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一方面可以更完整地理解表层情节进程中不能得到很好解释的某些因素,另一方而也丰富和拓宽了小说风云变化的时代背景,这样处理不仅能够揭示时代特征,还能巧妙地展现人物的心路历程和作家的主观意图。(摘编自楚金波《论萧红短篇小说的时空叙事策略》)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两段的场景描写,展现了侵略者占领之下的单调压抑的日常生活图景,奠定了全文的情感基调。B.小说写耿少爷离家之后家中环境日益破败、人心散了,预示着家庭最终败落的命运和耿大先生的悲剧结局。C.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D.耿大先生年青时也参加过革命党,小说以此关联两代人的青春,展现了不同时期下青年同样的担当精神。8.小说中“树”多次出现,富有意味。请分析这样写的用意。9.请根据文本二,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分析。【答案】7.C8.①榆树是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②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③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④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9.①说弟弟们尽念日本字,隐含了北中国已沦陷的现实,这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②母子间平实的对话,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③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的审美追求。【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 .“这体现了耿大先生对儿子前后矛盾的态度”错误。由“可是耿大先生则不然,关于儿子,他一字不提。只是夜里不睡觉,静静的坐着,往往一坐坐个通宵”“只希望他在外边碰了钉子就回来了”“他枕着那些报纸,忽然做了一梦。在梦中,他的儿子并没有死,而是做了抗日英雄”可知,从“一字不提”,希望他“碰了钉子”,到称儿子为“抗日英雄”,都是出自深沉的父爱,前后并不矛盾。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中物象作用的能力。本文中一共四次出现“树”这一形象。文章的开篇写到“在一个灰色的大门洞里”“不远就有一段树林,沿大道两旁长着”,可以看出榆树是耿大先生家园环境的一部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文章第三段中“说是养了一百来年大树,从祖宗那里继承下来的。将来还要传给第二代、第三代儿孙,最好是永远留传下去,好来证明这门第的久远和光荣”,可以看出养树、惜树象征对家园的热爱,对血脉传承的重视。耿大先生的儿子出走之后,耿大先生从儿子同学那里“听到儿子大概是死了的消息”,从此就病了,清醒的时候就指挥着伐树,从而可以看出伐树隐喻了家庭命运的转折、家败人亡的悲剧。文章中写到树木被砍伐时这样写道:“清醒的时候,他就指挥着伐树。‘伐呀,不伐白不伐。’把树木都锯成短段。‘烧啊!不烧白不烧,留着也是小日本的’”,由此可以看出焚树表现了沦陷区人民不屈的信念和玉石俱焚的决心。【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本题要求学生从表层情节和隐性情节相互渗透的角度,对画线处耿振华母子的对话进行评析。首先要找出对话中的显性信息,再探讨其不表现于外的深层次内容。(1)对话内容很短,先是儿子跟妈妈说:“妈,弟弟他们每天应该给两个钟头念中国书。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表层情节是“弟弟们尽念日本书”,其实质是隐含了贝中国已经被日本占领,根本没有“中国书”可念,已经沦陷的现实,其中一句“尽念日本书,将来连中国字都不认识了,等哪天咱们把日本人打跑了,还满口日本话,那该多么耻辱”可以看出耿振华的内心想法,他是心有不甘的,所以他才会说“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这也很好的解释了耿振华离家的原因;(2 )文中对话简单平实,情节上在母子之间展开,只有寥寥的“妈妈说”“儿子说”,没有过多的描写,内容上也简短明了,比如“什么时候会打跑日本?”“我就要去打日本去了……”,在普通的语言对话后面,隐含着当时残酷的社会背景,母子之间的对话是儿子走的三四天前发生的,儿子眼泡是红的,一定是不忍心走,但是为了抗战离开家里,暗示了抗日斗争的艰辛,同时也可以看出,土地可以沦陷,但是人心不能沦陷,在耿振华身上凸显了坚韧不屈的民族气节;这次对话只是耿振华母子之间的对话,也只是普通人之间的对话,却是千千万万个中国人的“对话”,作者截取了这样的一场看似普通的对话,反映了普通民众的想法和追求,这样处理反映了作者擅长以小人物的命运表现时代主题。二、古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易曰:“自上下下,其道大光。”又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夫明王之施德而下下也,将怀远而致近也。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春秋之时,天子微弱,诸侯力政,皆叛不朝;众暴寡,强劫弱,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之不绝若线。桓公于是用管仲、鲍叔、隰朋、宾胥无、宁戚,三存亡国,尊周室,霸诸侯。晋文公用咎犯、先轸、阳处父,强中国,败强楚,合诸侯,朝天子,以显周室。郑僖公富有千乘之国,贵为诸侯,治义不顺人心,而取弑于臣者,不先得贤也。伯牙子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鼓琴者。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讎之;怨儺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说苑·尊贤》)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B.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C.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D.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怀远而致近”与“致万乘之势”《过秦论》)两句中的“致”字含义不同。B.“不绝若线”与“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两句中的“绝”字含义不同。C.“三存亡国”与“枉用相存”(《短歌行》)两句中的“存”字含义相同。D.“不务袭迹”与“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王想流芳后世,一定要尊重贤土。朝廷没有贤士,就像渡江海的人没有船只,去往远方的人没有车马,贤士是想要称霸成王的人的依靠。B.春秋时期,天子的权力微弱,诸侯的势力强大,国家濒于灭亡,齐桓公、晋文公均任用贤士,使自己的实力强大,并尊奉周天子。C.钟子期能听懂伯牙的琴声,钟子期死后,伯牙为之摔琴绝弦。文章以此为例,论证了贤士往往也像这样曲高和寡,让人难以接近。D.子路向孔子讨教治理国家的方法,孔子认为,治理国家在于尊重并任用贤能的人和轻视罢免没有才能的人。13.翻译文中画线句。(1)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2)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雠之。【答案】10.B11.C12.C13.(1)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2)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尊贤而贱不肖”并列结构,“而”字表并列,中间不必断开,排除AC;“曰”是对话标志,后面应断开;“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结构对仗,各自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能力。A.第一个“致”,使……来。句意:使远方的人归附并使近处的人投奔自己。/第二个“致”,达到。句意:发展到兵车万乘的国势。“致”字含义不同。B.第一个“绝”,断绝。句意:像线一样不断绝,形容局势危急。/第二个“绝”,阻断,走不通。句意:坐着小船到断壁下面。“绝”字含义不同。C.第一个“存”,使……得到保存。句意:多次使几乎灭亡的国家得到保存。/第二个“存”,问候、思念。句意:屈驾前来探望我。“存”字含义不相同。选项错误。D.第一个“务”,致力于。句意: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的方法。/第二个“务”,致力于。句意:致力农耕纺织,修缮防守与进攻用的器械。“务”字含义相同。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论证了贤士往往也像这样曲高和寡,让人难以接近”错误。结合原文“非独鼓琴若此也,贤者亦然,虽有贤者而无以接之,贤者奚由尽忠哉!骥不自至千里者,待伯乐而后至也”可知,这个例子是用来证明贤士需要得到伯乐的赏识才能发挥作用。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犹”,如同、好像;“千里之望”,飞翔千里的愿望;“致”,达到。(2 )“不已用”,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是“不用己”,不重用自己;“贱”,看不起;“雠”,同“仇”,仇恨。参考译文: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的君王,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易经》说:“地位高的人谦虚地对待地位低的人,他的道德大为光明。”又说:“以尊贵的身份礼遇地位低的人,就能够大获民心。”贤明的君主施恩德并谦恭地对待士人,就能够使远方的人归附并使近处的人投奔自己。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而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春秋时期,周天子地位卑微权势弱小,诸侯以武力为政,都反叛不朝拜;人数多的欺辱人数少的,强大的劫掠弱小的,南夷与北狄交互入侵,中原之国局势危急。桓公在这种情况下任用管仲、鲍叔、隰朋、宾胥无、宁戚,多次使几乎灭亡的国家得到保存,以尊奉周室,称霸诸侯。晋文公任用咎犯、先轸、阳处父,使中原之国强大,打败强大的楚国,会合诸侯,朝见天子,以彰显周王室的地位。郑僖公的富有可以抵得上一个中等国家,身份贵为诸侯,治理不得民心,而被臣下弑杀的原因,是没有先得到贤才。伯牙弹琴,钟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泰山的情怀,钟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钟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后来,钟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为之弹琴的人了。不但弹琴是这样,贤人也这样。虽然有有才德的人,但是没有人与之交接,贤者又通过什么(路径)来尽忠呢!良马不会自己到达千里之远,是要等待伯乐的赏识后才能到达千里。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之人知道他看不起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之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 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国家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是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就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了。(二)古诗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①已为佳人绝,青眼②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病后登快哉亭③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病来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故园又负黄华④约,但觉秋风发上生。[注]①《吕氏春秋·本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朱弦:这里指琴。②《晋书·阮籍传》载:阮籍善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见所悦之人,乃见青眼”。③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本诗是诗人被贬徐州病后所作。④黄华:菊花。14.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诗首联“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B.黄诗尾联以眼前“归船”“白鸥”之景呼应首句,顺势作结,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C.贺诗首联以“鸣蝉”起兴,“得意”既写出了蝉鸣的神态,又微露了诗人的欣羡之情。D.贺诗尾联“秋风发上生”意指鬓发斑白,把秋风与白色勾连,用语新奇,不落俗套。15.同样登高望远,贺诗的颈联和黄诗的颔联在意境营造和情感表达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B15.(1)黄诗颔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寄寓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和投身自然的喜悦之情。(2)贺诗颈联以斜阳、暮鸦、衰草、荒城等为主要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 感和落拓不遇的失意之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B.“眼前‘归船’‘白鸥’之景”错误。“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诗人说自己希望能坐上归船,吹弄着悠扬的长笛,回到那遥远的故乡——我的这颗心呵,早已和白鸥订好盟约了。“归船”“白鸥”不是眼前之景,而是作者的想象、期待。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境和情感的能力。黄诗颔联“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这是诗人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的描绘,也是诗人胸襟怀抱的写照。诗句选取了落木、千山、天空、江月等景物,加以“千”“远大”“分明”等修饰语,写出了秋景高远壮阔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同时也暗含对官场的厌倦之情。贺诗颈联“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意思是乌鸦带引斜阳日光投进古寺,草儿带引野外景色进入荒城。诗句选取“斜阳”“暮鸦”“衰草”“荒城”等意象,营造出凄清萧瑟的意境。天色向暮,自然界的飞禽均有所托,而人的归宿却不知在何处。暮霭之中,唯见远去的道路渐渐隐没在一片凄迷的草色之中。鸦投古刹,是黄昏时万物栖息的典型景象;而落日斜晖,又隐隐约约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和落拓不遇的失意之恨。(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屈原在《离骚》中诉说自己曾因佩带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的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中国古典建筑往往依地形而建,设计精巧。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留下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记载。(3)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纯朴的民风。【答案】①.亦余心之所善兮②.虽九死其犹未悔③.各抱地势④.钩心斗角⑤.箫鼓追随春社近⑥.衣冠简朴古风存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犹、钩、箫、简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有努力的人都值得尊重。今年高考的报名人数达到1193万的规模,而在这一千多万人中,大约只有40%的人能上本科。如果想要上顶尖学校,就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一群出身普通、缺乏资源支持的小镇青年脱颖而出,在①中挤过独木桥,和所谓的“优胜者”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保持敬意吗?更②的是,为了同一个目标,他们不仅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而且还具备更乐观的心态、更坚韧的奋斗精神。因为生活环境等种种因素限制,“小镇做题家”身上或许会呈现出一些短板,但在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之后,大多数人都只是通过“小镇做题家”自我宽慰,他们没有陷入情绪陷阱,没有③,而是选择收拾行囊、重新出发,这难道不值得我们尊重吗?“小镇做题家”背后是这样一群中国人,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绝对不是“没有能力空会做题的书呆子”,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奋斗者,进取者、实干者。17.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第三段指称“小镇做题家”时,使用的都是第三人称“他们”,如果换成第二人称“你们”,表达效果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简要说明。【答案】17.①千军万马;②难能可贵;③自怨自艾。18.①选文第三段用“他们”指称“小镇做题家”使得评论更加冷静客观,剖析问题显得更透彻;②如果改换成第二人称“你们”,仿佛是面对面交谈,表达上更加亲切、友好,肯定和鼓励的味道更浓一些。【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说高考要想上本科很艰难,而小镇青年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从众多高考学子中脱颖而出挤过独木桥的,可填“千军万马”。千军万马: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第二空,小镇青年不仅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而且还具备更乐观的心态、更坚韧的奋斗精神,这一点尤其可贵,可填“难能可贵”。难能可贵:意思是做到了难做之事,十分可贵。第三空,根据“情绪陷阱”可知此处与情绪有关,而小镇青年在发现理想和现实的落差之后没有在悔恨中度过,而是择收拾行囊、重新出发,可填“自怨自艾”。自怨自艾:指悔恨自己的错误。【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称特点及效果的能力。①“他们”是第三人称,选文第三段用“他们”指称“小镇做题家”,评价他们“他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他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他们绝对不是‘没有能力空会做题的书呆子’,而是……”,这是站在旁观者的角度看问题,客观评价“小镇做题家”们,第三人称使得评论更加冷静客观,剖析问题显得更透彻;②如果改换成第二人称“你们”,就变成“你们坚信‘奋斗改变命运’,你们选择扼住命运的咽喉。你们绝对不是‘没有能力空会做题的书呆子’,而是……”,仿佛是面对面交谈,表达上更加亲切、友好,肯定和鼓励的味道更浓一些。(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6分)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1683年,牛津大学阿斯莫林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标志着现代博物馆的诞生。博物馆发展至今,其功能在收藏、研究的基础上,①______。博物馆作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其三大功能中,收藏是基础和前提,②______,教育是目的和结果。“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以博物馆为窗口和媒介,能实现研究成果从专业小众向普通大众的转化,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进而实现文明互鉴,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是博物馆强国建设的核心要义之一。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和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见证物的机构,其教育功能的发挥,③______,辅助以讲座、讲解等形式。新近出现的博物馆研学,也存在“游”“学”割裂、资源供需结构矛盾、各方主体磨合不够等问题。可以深度贯彻馆校合作,针对不同学龄,开发和推广兼具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的系列博物馆研学课程。在多次实践教学的基础上,评估研学效果,完善课程内容、改进研学方式,并以此汇编出版教案,将课程向更大范围推广。同时,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适当引进市场机制,推广非学历教育研学,形成体制与市场双轨运行,满足多元、定制化需求,实现博物馆教育向深度发展。 (摘编自《发挥好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光明日报》2021年5月28日)【答案】①.新增了教育功能②.研究是手段和过程③.通常以展览为核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根据其功能在……的基础上”可知,此处要填写的句式是“增加了……功能”;而其功能从后文“收藏是基础和前提……教育是目的和结果”可见,是“教育功能”。故可填写“新增了教育功能”。第二处,三句分别写一个功能,根据前文的“收藏”,后文的“研究”可知,该空应填写的功能是“研究”,根据“基础和前提”“目的和结果”来推断,要达成最后一个功能必须要有“手段”和“过程”,故可填写“研究是手段和过程”。第三处,根据后句“辅助以讲座、讲解等形式”可见,该空要填写“主要”形式,而“博物馆作为收藏、保护、展示……的机构”可知,从教育功能角度思考,应该填“通常以展览为核心”。(三)语言文字运用Ⅲ(共两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每项任务都有一个最佳的压力水平,取得的成绩与压力水平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当压力水平由低向上变化时,成绩会有所提高,直至达到最佳压力水平;而如果压力水平再进一步提高,成绩则会下降。完成任何一项任务都必须遵循这一规律,以合适的兴奋度取得最佳的唤醒水平。有人将此称为“倒U形假说”。良性的压力会驱使人们工作更加卖力,把事情做得更好。而无论是负面压力还是压力过重都会带来不良影响,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疾病。只有一个人若长期处于压力和压力过重之下,他的身体最终会因无力招架而崩溃的后果。他可能会患上冠状动脉心脏病、高血压等生理疾病,或者抑郁症和焦虑等心理疾病。同时,过重压力还有可能导致个体行为的改变,如酗酒或服用镇定剂。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21.网球运动员常胜希望自己是赛场的“常胜将军”,请你根据“倒U形假说”原理为他设计一条取胜秘诀。不超过50字。【答案】20.比如一个人若长期处于压力或过重压力之下,他的身体最终会因无力招架而崩溃。21.示例1:逐步施压寻找到自己的最准兴奋点,赛中保持最佳状态(以最佳状态参赛),但要防止压力过大。示例2:比赛中自始至终防止压力过大(兴奋过度),保持半压力(半兴奋/ 适当兴奋)状态。【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只有……若”结构混乱,可去掉“只有”。二是“压力和压力过重”并列不合逻辑,并列成分词性要一致,把“压力过重”改为“过重压力”;“和”表示兼有,“压力”与“过重压力”不能用“和”连接,改为“或”。三是“他的身体最终会因无力招架而崩溃的后果”成分赘余,也可将“的后果”直接删去。另此段1、2句为观点句,根据画线句子后的“他可能……”的举例说明可推知画线句子意在举例,因此句首为“比如”更合适。【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发表观点的能力。根据“倒U形假说”原理:取得的成绩与压力水平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当压力水平由低向上变化时,成绩会有所提高,直至达到最佳压力水平;而如果压力水平再进一步提高,成绩则会下降。所以赛场上要想长胜,必须保持最佳兴奋水平,以达到最佳参赛状态。要防止压力过大,那就需要找准最准兴奋点,保持半压力即半兴奋状态。据此拟写取胜秘诀即可。四。作文(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假如航班从北京飞往广州,那你觉得这班飞机有多长时间是行驶在航线上的呢?正确答案是:从来没有。如果你坐在靠窗的位置,只要扫视一下机翼边缘,便能观察到副翼的躁动——副翼就是用来不断修正航线的。自动驾驶系统每秒钟都会数千次计算飞机实际航线和预设航线间的偏差,然后将校正的指令传导到副翼。人生同飞机航行一样,需要预设,更需要不断调整。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人生需要预设,但更需要不断调整副翼在飞机飞行过程中,是处于躁动状态的,因为它要不断地修正航线。我们的人生亦 如此,我们需要预设,但更需要不断调整。很多人都会有这样一种体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生活中,总会出现一种现实与理想差距很大的失落感。造成这一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会习惯性的对一件事情,进行了一个完美的预设和想象。然而真正面对事实的时候,却发现这一切和完美的预设偏离如此之大。有人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当我们去开车的时候,从启动的那一刻,我们的双手是不能离开方向盘的。即便是在一些你看上去很笔直的路上,开车的时候你仍需要不断的去调整方向盘,并面临着偏离的一个危险。也正如《清醒思考的策略》这一本书中就说:生活的运转方式,就像飞机和汽车一样,尽管我们希望它变成另一个样子,可以规划,可以遇见,无干扰,但是总会偏离。在《纸上谈兵》故事中,赵括在讨论书法的时候头头是道,这个就是具备了所谓的提前预设的一个能力。但是他在真正实战打仗的时候却遭遇惨败,是因为在预设之后真正进入一个模式的时候,无法进行调整和微调。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进行微调和修正,就是因为会把每一次的调整作为一个计划失误,潜意识的会告诉自己,自己的计划失败了,害怕因此产生的影响。但是事实上,每个人所预设的计划大多都不会实现,如果得以实现了,也只是一个意外之举而已。德怀特艾森豪威尔说过:计划本身一文不值,计划的过程才是一切。很多人总是在抱怨着事实与幻想不符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只是在一件事情上构建了一个完美的预设,但是却缺乏了一个适当调整的能力,这是我们人生最大的遗憾。明白了仅仅有预设,是无法保证拥有一个正确完美的人生,就要在预设后不断地调整,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就如蝴蝶经历了破蛹的艰难和痛苦,只有褪去过去的躯壳,才可能有新的成长,达到新的高度,才能自由地飞翔在这美丽的世界上一样。人生需要不断前进,那么,我们在需要预设时,更多一些不断调整,让人生更富有幸福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表达应用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材料作文。作文一般由材料和要求组成,关键语或出现在材料中,或设置在要求里,抓住这些关键语就可以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及命题意图。材料第一段主要讲副翼就是用来不断修正航线的,第二段直接点明材料的意图,由飞机联想到人生,人生需要预设, 更需要不断调整,注意“预设”与“不断调整”之间构成递进关系,写作时要侧重写不断调整。写作时文体特征要明确,记叙文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思想感情;议论文要通过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文体杂糅,似是而非,简单概述,缺少描写,以叙代议,不讲道理等情况是大忌。立意:(1)人生需要预设,但更需要不断调整。(2)人生的精彩就在不断调整中产生。(3)我们预设人生,又不断调整,才有新的成长。素材:1.婚姻的调整把这一现象引申到我们的婚姻生活中也是如此。为什么在生活中,有一些自由恋爱的人,或者说在婚前感情基础非常深厚的人,仍然以婚姻失败告终。那是因为这样的一些人,在婚前都会进行一个合理的规划和约定,会进行一个良好的沟通。但是在婚姻之后,却失去了一个具体调整的策略。而对于婚姻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需要连续的调整和修正。即便是看似完美的婚姻,也是需要夫妻双方的极力配合。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婚姻吃力,但是吃力的婚姻就是婚姻中的常态,否则就会走向破裂。2.未来的人生舞台就是新时代的舞台,就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征程中,不断展现人生价值的时代舞台,就是不断面对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提出的新挑战和新机遇的时代舞台,就是不断适应由开放互联、动态变化的社会所带来的不确定选择的时代舞台,就是不断调整事业、家庭、亲情、友情、爱情等各种错综交织关系的时代舞台,尽管我们可能预设了自己的人生,但要学会在挫折失败中不断调整,在理顺各种关系中找到人生的坐标,完成自己人生的蜕变和成长。3.人生是一条抛物线,人生就要不断作出合理的阶段性调整。再完美的预设也会遭遇生活的冰雹,我们要随时随地让自己保持心安理得,遇事不慌,保持平和心态,珍惜,认真,现实,顺应现实,不为现实所败,勇敢地改变自己、突破自己、调整自己、完善自己。结构层次:开篇简述材料,引出论题:我们需要预设,但更需要不断调整;接着联系现实,列举古今事例,并引用《清醒思考的策略》的话进行论述;然后分析人们不愿调整的原因,并指出缺乏适当调整的能力,是人生最大的遗憾;最后呼应开头,提出建议。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6 10:58:04 页数:24
价格:¥2 大小:1.5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