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创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带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年度创新联盟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生物一、选择题:1.生物体中含有丰富的酶及营养类物质。下列物质及酶类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A.DNA聚合酶B.氨基酸C.有氧呼吸酶D.解旋酶【答案】B【解析】【分析】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DNA聚合酶在DNA复制时起作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不会在内环境中出现,A错误;B、氨基酸作为小分子的营养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正确;C、有氧呼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因此,与有氧呼吸相关的酶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解旋酶在DNA复制时起作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错误。故选B。2.指头受伤后,人们可以采用口服、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等方式给药,以达到治疗效果。下列关于上述三种给药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上述三种给药方式中,口服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B.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相同C.静脉注射时,药物除了要通过血浆,还必须要通过组织液和淋巴液D.无论是哪种给药方式,药物最终都要通过血浆才能到达靶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由细胞外液组成,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等。内环境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外液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之间可 以进行物质交换,组织液与血浆之间也可以进行物质交换,但组织液→淋巴→血浆是单向的。【详解】A、口服药物运输的途径为小肠上皮细胞→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肌肉注射药物运输的途径为组织液→血浆→组织液→靶细胞,静脉注射药物运输的途径为血浆→组织液→靶细胞。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发挥作用的速度最快,A错误;B、肌肉注射与静脉注射时,药物从进入人体到发挥作用所经过的途径不相同,B错误;C、静脉注射时,药物可以不通过淋巴液到达靶细胞,C错误;D、血浆作为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无论是哪种给药方式,药物最终都要通过血浆才能到达靶细胞,D正确。故选D。3.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②③④参与人体内环境的构成,A、B两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①是胰岛细胞,则进食后A处的胰岛素含量低于B处的B.②和细胞内液之间可发生物质的双向交换C.③处的蛋白质含量要高于②④处的D.②③④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答案】C【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为组织细胞,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液。【详解】A、进食后,血糖含量上升,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增多,因此,进食后A处的胰岛素含量低于B处的,A正确;B、由图可知,②③④分别是血浆、组织液、淋巴液,② 血浆和细胞内液之间可发生物质的双向交换,B正确;C、③是组织液,其中的蛋白质含量要低于②血浆,和④处的蛋白质含量相差不大,C错误;D、②③④组成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D正确。故选C。4.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入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排到外界环境。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B.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依赖于内环境C.参与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系统有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等D.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骨骼肌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需要经过11层生物膜【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相对稳定状态,即内环境的各种成分、理化性质在允许的范围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详解】A、细胞进行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B、体内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依赖于内环境,B正确;C、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系统的参与,例如消化、呼吸、泌尿、循环系统。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C正确;D、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骨骼肌细胞中参与有氧呼吸需要经过:进、出肺泡壁细胞(2层)+进、出毛细血管壁细胞(两次,4层)+进、出红细胞(2层)+进组织细胞(1层)+进线粒体(2层)=11层生物膜,D正确。故选A。5.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如果某种器官的功能出现障碍,就会引起稳态失调。下列关于病症或疾病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分析,正确的是()A.一次性摄入过多蛋白质会引起组织水肿B.高原地区的人体内血红蛋白含量高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C.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D.“风寒感冒”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答案】D 【解析】【分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调节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包括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蛋白质在消化道内被催化水解后吸收,不会引起组织水肿,A错误;B、血红蛋白为细胞内的物质,其含量高不是内环境失稳的表现,B错误;C、镰状细胞贫血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C错误;D、“风寒感冒”的发生,说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说明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D正确。故选D。6.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两部分组成B.躯体运动神经和内脏运动神经组成了自主神经系统C.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消化道的各种活动D.大量神经细胞可聚集在一起负责调控人体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脑神经和脊神经均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两部分。自主神经系统包括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详解】A、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包括大脑、脑干和小脑等)和脊髓两部分组成,A错误;B、自主神经系统包括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传出神经,不包括支配躯体运动的神经,B错误;C、交感神经兴奋会抑制肠胃蠕动,C错误;D、大量神经细胞可聚集在一起形成神经中枢,负责调控人体某一特定的生理功能,D正确。故选D。7.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下列有关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元即神经细胞,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B.在人体内,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的多 C.经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的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属于神经元的一部分D.树突和轴突上均有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轴突三部分,轴突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又称为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结缔组织膜,就成为一条神经;人的神经系统是由几百亿到上千亿个神经细胞以及为数更多的支持细胞(即胶质细胞)构成的。【详解】A、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等组成,A正确;B、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神经胶质细胞起着营养、支持、修复和保护的功能,因此,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比神经元的多,B正确;C、神经元由细胞体、轴突、树突构成,髓鞘不属于神经元的结构,C错误;D、树突和轴突上均有神经末梢,增加了细胞间的接触面积,分布在全身各处,D正确。故选C。8.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下列关于反射的说法,正确的是()A.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属于反射B.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一个神经细胞才能完成C.反射是生物适应环境的一种方式,因此所有生物都能进行反射活动D.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结构基础和适宜强度的刺激【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详解】A、反射的完成必须建立在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基础上,直接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发生相应的反应不属于反射,A错误;B、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细胞才能完成,B错误;C、没有神经系统生物没有反射活动,C错误;D、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结构基础和适宜强度的刺激,D正确。 故选D。9.激素调节有其自身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激素至靶细胞的运输是不定向的B.激素参与了细胞中的化学反应C.激素发挥作用后会被“灭活”,需要源源不断合成D.激素能对特定的靶细胞、靶器官起作用【答案】B【解析】【分析】激素调节的特点:(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激素只能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不直接参与生命活动。【详解】A、激素为信息分子,一般随血液运输到全身,传递信息,运输方向是不定向的,A正确;B、激素不参与细胞中的化学反应,只对反应起调节作用,B错误;C、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需要不断合成,C正确;D、激素具有特异性,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D正确。故选B。10.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后者又包含了脑神经和脊神经,它们都含有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和传出神经(运动神经)。下列对不同的神经或神经中枢调控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呼吸中枢和血糖平衡中枢均位于下丘脑B.脊神经是传出神经,支配躯干、四肢等部位的运动C.呼吸、心跳、胃肠蠕动、长跑等活动都不受意识支配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人会出现心跳加快的现象【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 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也可称为植物性神经系统。【详解】A、呼吸中枢位于脑干,A错误;B、脊神经按信息传递方向可分为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B错误;C、长跑活动受意识支配,C错误;D、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时,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胃肠蠕动减慢,D正确。故选D。11.一般情况下,相邻的两个神经元并不是直接接触的,而是通过突触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连接而成的。突触是通过神经递质完成信息传递的。下列有关突触和神经递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通过胞吐的方式释放,因此神经递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B.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和通过突触间隙时都会消耗能量C.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D.突触前膜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或胞体膜【答案】D【解析】【分析】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详解】A、神经递质不全都是大分子有机物,如谷氨酸、甘氨酸等氨基酸也可作为神经递质,A错误;B、神经递质通过扩散作用通过突触间隙的过程不消耗能量,B错误;C、若神经递质为抑制性神经递质,则不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C错误;D、突触由三部分组成,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中,突触前膜一定是上一个神经元的轴突膜,突触后膜可以是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胞体膜,D正确。故选D。12.人体各部分的运动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都有其代表区。下列关于人体大脑皮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主要由神经元的胞体及树突构成B.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有关 C.大脑皮层是人体的最高级中枢,可直接调控机体的各项运动D.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人体下肢的运动【答案】A【解析】【分析】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可以引起下肢的运动;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可以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躯体的运动受大脑皮层以及脑干、脊髓等的共同调控,脊髓是机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枢,脑干等连接低级中枢和高级中枢。【详解】A、大脑皮层是指大脑的表面覆盖着主要由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构成的薄层结构,A正确;B、大脑皮层运动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运动的精细程度有关,B错误;C、大脑皮层是人体的最高级中枢,直接或间接调控机体的各项运动,C错误;D、躯体各部分位置与其在皮层对应位置的关系是倒置的,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D错误。故选A。13.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O2和C6H12O6进入胰岛B细胞的方式是不相同的B.由图可知,提高无氧呼吸强度可以促进胰岛素的C.胰岛素含量升高会抑制过程②的进行D.乳酸含量的变化可能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在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吸收、利用、贮存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详解】A、由题图可知,O2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C6H12O6进入胰岛B细胞需要膜蛋白的协助,不属于自由扩散,A正确;B、据图可知,乳酸可促进胰岛素合成分泌,提高无氧呼吸强度可以产生较多乳酸,促进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C、胰岛素分泌增加,会促进细胞对葡萄糖的吸收,C错误;D、乳酸可促进胰岛素合成分泌,推测乳酸含量的变化可能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过程,D正确。故选C。14.在里约奥运会的举重项目比赛中,某国运动员遭到集体禁赛,理由是在过去的四年国际举重比赛中,该国举重运动员为了提高成绩,违规服用兴奋剂,违反了“公平竞争”的原则。下列关于兴奋剂的说法,错误的是()A.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一定时间内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B.可卡因通过阻止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分解,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C.可卡因有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会使心脏功能异常D.应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答案】B【解析】【分析】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发挥作用后,由突触前膜上的转运体回收到神经元中。而毒品可卡因能使该转运体失去作用,从而导致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数量增加,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人脑产生迷幻兴奋的感觉。【详解】A、兴奋剂可使下一个神经元持续兴奋,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一定时间内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A正确;B、可卡因通过阻止突触前膜转运蛋白对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B错误;C、交感神经能提高兴奋性,可卡因等兴奋剂能干扰交感神经的作用,导致心脏功能异常,还会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C正确;D、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都会危害健康,故应远离毒品,向社会宣传滥用兴奋剂和吸食毒品的危害,D正确。故选B。15.对二甲苯(PX)是一种化工原料,会对生物的眼睛、生长、发育等产生不利影响。强光 会对生物的视觉神经造成伤害,因此生物会对强光产生视觉逃避行为。某实验小组以爪蟾蝌蚪为研究对象,发现PX会影响蝌蚪的视觉逃避行为。葡萄糖醛酸内酯(简称GA)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GA本身对蝌蚪无影响)。为验证PX和GA的生理作用,该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表所示,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视觉逃避行为以视觉逃避指数为指标(每分钟视觉逃避的次数)。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实验步骤组别123A组体外培养液+适量爪蟾蝌蚪适量生理盐水置于相同且适宜环境下培养,每天同一时间用视觉逃避检测装置观察视觉逃避行为,计算视觉逃避指数平均值,并记录。B组等量的PX稀释C组①A.爪蟾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避行为属于非条件反射B.表中①处的实验处理为等量的GA稀释液C.图中的②表示C组实验结果,③表示B组实验结果D.PX可能会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突触后膜无法形成动作电位【答案】B【解析】【分析】1、反射:指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神经的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2、反射的类型:根据反射形成的过程可将其分为两类: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3、本实验自变量为培养液的种类,因变量为视觉逃避指数。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 【详解】A、爪蟾蝌蚪遇强光发生的视觉逃避行为是一出生就有的,属于非条件反射,A正确;B、由题意可知,实验是要验证PX和GA的生理作用,故题表中①处的实验处理为等量的GA与PX混合溶液,B错误;C、由题意可知,PX会影响蝌蚪对强光的视觉逃避行为,时间越长,抑制越明显,而GA具有一定的解毒作用,可以缓解PX的抑制作用,故图中的②表示C组(PX和GA处理)实验结果,③表示B组(PX处理)实验结果,C正确;D、PX可能会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导致神经递质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突触后膜不能接受到信号,无法形成动作电位,D正确。故选B。16.单板滑雪障碍追逐赛主要考验运动员的滑行能力、速度和线路控制能力及飞跃技术水平等。下列对该项比赛中运动员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叙述,合理的是()A.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快、瞳孔扩张、支气管收缩B.比赛过程中,胰岛B细胞的活动旺盛,使运动员体内的血糖含量增加C.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小脑中某区域对身体的调控加强D.运动员细胞外液中的O2浓度降低会刺激呼吸中枢产生兴奋,使其呼吸频率加快【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1)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包括大脑、小脑、间脑(主要由丘脑和下丘脑构成)、中脑、脑桥、延髓。(2)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系统内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神经元群。包括:大脑皮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详解】A、交感神经兴奋可促进支气管扩张,A错误;B、比赛过程中随着血糖的消耗,胰岛A细胞的活动旺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增多,使运动员体内的血糖含量增加,B错误;C、小脑具有协调机体平衡作用,据此可推测,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小脑中某区域对身体的调控加强,C正确;D、由于剧烈运动使得呼吸加快,进而导致运动员细胞外液中的CO2浓度升高会引起呼吸中枢兴奋,使其呼吸频率加快,D错误。故选C。 17.研究发现,重复刺激海马体突触前神经元时,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会出现如图所示的变化,从而建立神经元之间稳定的联系,形成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感觉性记忆B.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会将兴奋传递到该神经元的胞体部分C.短时记忆与突触形态的改变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重复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可使突触后膜中稳定的肌动蛋白变成游离的肌动蛋白【答案】B【解析】【分析】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相接触,共同形成突触。【详解】A、临时记住某个验证码属于第一级记忆,A错误;B、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结构,位于树突上的突触后膜会将兴奋传递到该神经元的胞体部分,B正确;C、短时记忆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的改变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C错误;D、根据图示可知,重复刺激突触前神经元可使突触后膜中游离的肌动蛋白变成稳定的肌动蛋白,D错误。故选B18.炎性甲亢是甲状腺滤泡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发生改变,导致滤泡细胞中的甲状腺激素大量释放进入血液,从而引起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种疾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调节的B.炎性甲亢患者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含量比健康人的高C.相比健康人来说,炎性甲亢患者的神经系统更易兴奋 D.炎性甲亢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旺盛,但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答案】B【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2、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详解】A、根据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过程可知,甲状腺的分泌活动是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来进行调节的,A正确;B、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高于正常范围,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因此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少,B错误;CD、由于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高,其具有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氧化分解,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相比健康人来说,炎性甲亢患者的神经系统更易兴奋,机体细胞代谢旺盛,但其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D正确。故选B。19.下图甲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上。图乙表示不同强度的刺激及对应的膜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③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B.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②③上一定不会双向传导C.随着膀胱的充盈,感受器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K+外流的速率加快,人体的尿意加强 D.刺激神经元④,逼尿肌没有收缩,结合图乙分析最可能的原因是刺激强度小于S5【答案】C【解析】【分析】图甲排尿反射的过程为:膀胱充盈刺激→膀胱壁感受器→①→②→大脑皮层→产生尿意。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在脊髓,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控制,婴儿经常尿床的主要原因是大脑发育不完善,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有限。图乙可知引起兴奋的阈刺激是S5。【详解】A、③是传出神经,受惊吓后导致尿失禁的原因可能是过程③中的信号传递出现了异常,A正确;B、排尿反射发生的过程中,神经冲动在神经元②③只能是但向传导,B正确;C、随着膀胱的充盈,感受器细胞所受的刺激加强,Na+内流的速率加快,人体的尿意加强,C错误;D、兴奋的产生必须要有适宜的刺激,刺激强度较弱,不会产生兴奋,据图乙分析,刺激神经元④时,逼尿肌并没有收缩,原因可能是刺激强度低于S5,不足以引起膜电位的变化,D正确。故选C。20.若要了解某种动物胰岛素的功能,则需要进行生理实验。在不考虑其他激素影响的前提下,下列关于生理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行实验时,选取的动物的体重、发育状况等要保持一致B.该实验可以用摘除法,实验组手术摘除胰腺,对照组手术但不摘除胰腺C.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可对摘除胰腺的动物饲喂胰岛素D.若用注射法,则实验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答案】C【解析】【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胰岛素分泌过多易患低血糖,分泌过少易患糖尿病。摘除法设计的实验方案探究胰岛素的功能,故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手术摘除胰,对照组手术但不摘除胰腺,其它操作和实验组相同处理。【详解】A、进行实验时,选取的动物的体重、发育状况等无关变量要保持一致,A正确;B 、该实验可以用摘除法,实验组手术摘除胰腺,对照组不摘除胰腺,但要进行手术,目的是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生理状态相同,B正确;C、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会在胃中被分解,不可采取饲喂法,C错误;D、若用注射法,则实验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确保单一变量原则,D正确。故选C。21.垂体和下丘脑病变都会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甲、乙两名患者均表现为甲状腺激素水平低下,医生给甲、乙注射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分别在注射前30min和注射后30min测定甲、乙体内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从而鉴别病变的部位,结果如表所示。已知甲、乙均只有一个器官病变,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组别TSH浓度/(MU·L-1)注射前注射后健康人930甲229乙12A.甲病变的部位是垂体B.甲体内的TRH浓度比乙体内的高C.乙病变的部位是下丘脑D.甲、乙体内可能均无甲状腺激素的反馈调节内【答案】D【解析】【分析】1、下丘脑分泌TRH,TRH运输到并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分泌TSH;TSH随血液循环到达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当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而不至于浓度过高,也就是说,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既存在分级调节,也存在反馈调节。2、由题表分析可知: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 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详解】A、由题表分析可知,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A错误;B、由题表分析可知: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而TRH是由下丘脑分泌,下丘脑受损,会导致TRH分泌量减少或不分泌,乙中的下丘脑并没有任何受损,可以正常分泌TRH,所以乙中TRH浓度应比甲中高,B错误;C、由题表分析可知: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C错误;D、由题表分析可知:甲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显著升高,说明甲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是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下丘脑;乙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后,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保持不变,说明乙个体发生病变的部位不是下丘脑,而是垂体;由于甲的下丘脑和乙的垂体分别受损,当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到达一定程度时,甲和乙无法分别进行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D。22.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①激素都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来调节细胞代谢的②巨人症和呆小症是由同一种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③促进肾上腺素分泌的过程中可能伴随着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④下丘脑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⑤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的神经细胞分泌并作用于胰腺的激素⑥生长激素通过提供蛋白质合成所需要的能量来促进身体的发育A.两项B.三项C.四项D.五项【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②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③ 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④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详解】①蛋白质类激素一般不进入细胞内,①错误;②巨人症和呆小症分别是由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紊乱引起的,②错误;③血糖浓度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感受器,下丘脑中的交感神经会通过突触结构,释放神经递质,该过程会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促进其分泌激素,使肝糖原分解,进而升高血糖,③正确;④下丘脑中有渗透压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等,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等激素,因此具有神经调节和内分泌调节的双重功能,④正确;⑤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分泌的,⑤错误;⑥生长激素通过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发育,⑥错误。综合上述分析,①②⑤⑥错误,C项符合题意。故选C。23.某小组为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对若干生理状况良好且一致的幼年小鼠进行了分组实验,处理方法及实验时间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组别处理方法实验时间甲组切除甲状腺14天乙组手术但不切除甲状腺YA.按照对照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乙组中的Y也应为14天B.甲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可能明显慢于乙组小鼠的C.可将各组小鼠单位时间内的氧平均消耗量作为因变量来记录实验数据D.可设置丙组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对小鼠灌胃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其他实验条件同乙组【答案】D【解析】【分析】1、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2、甲状腺激素的调节过程: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甲状腺激素,同时甲状腺激素还能对下丘脑和垂体进行负反馈调节。【详解】A、甲、乙两组涉及的自变量是有无甲状腺,乙组是对照组,设置乙组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手术的影响作用,控制无关变量,两组中的实验时间都是无关变量,两组应相同,因此乙组中的Y也应为14天,A正确;B、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能促进幼小动物的发育,甲组小鼠不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而乙组可以产生甲状腺激素,因此甲组小鼠的生长发育的速度可能明显慢于乙组小鼠的,B正确;C、本实验是研究甲状腺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分解,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耗氧量增加,所以可以用测定耗氧量方法来分析其生理作用,故可将各组小鼠单位时间内的氧平均消耗量作为因变量来记录实验数据,C正确;D、可设置丙组实验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对小鼠灌胃适量的甲状腺激素,其他实验条件同甲组,以证明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作用,D错误。故选D。24.科学家发现一种新型的血糖调节因子—FGF1(一种多肽),其调节血糖的部分机制如图所示,其中PC为丙酮酸羧化酶,丙酮酸在乙酰辅酶A和PC的共同作用下,转化成草酰乙酸。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FGF1和胰岛素都发挥了信号分子的作用B.p-PDE4和PDE3B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由图可知,过度肥胖的人血糖浓度可能较高D.可以通过口服FGF1药物来治疗2型糖尿病【答案】D【解析】【分析】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据图分析,FGF1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后,促进PDE4转化为p-PDE4,p-PDE4抑制脂肪分解,减少了葡萄糖的合成,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能作用于靶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因此FGF1和胰岛素都发挥了信号分子的作用,A正确;B、p-PDE4和PDE3B都能抑制脂肪分解,故在调节血糖方面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C、据图可知,脂肪分解形成的游离脂肪酸可以在肝脏内转化为糖类,因此过度肥胖的人血糖浓度可能较高,C正确;D、FGF1为多肽类物质,通过口服经过消化道会被分解,故不能通过口服的方式摄入,D错误。故选D。25.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脊髓的SG区(结构如图1所示)发生功能障碍所致。SG区神经纤维末梢上分布有离子通道N,该通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密切相关。科研人员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实验组SG区神经元,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测定突触后膜的电信号变化,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已知谷氨酸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2所示结果表明抑制剂处理会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B.推测通道N开放可能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中的谷氨酸释放量增加C.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属于条件反射D.抑制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的活性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思路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1、反射弧结构:感受器、传入神经、突触、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2、突触: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对后膜的作用兴奋或抑制。3、静息电位: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外正内负;动作电位:钠离子内流造成的,外负内正。【详解】A、由图2可知,抑制剂处理会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A正确;B、利用通道N抑制剂处理SG区神经元,一段时间后给予突触前神经元一定的电刺激,经测定发现,突触后膜的电信号频率降低,即通道N抑制剂处理后,部分通道N关闭,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从而能减缓神经病理性疼痛,据此推测通道N开放,会引起突触前神经元谷氨酸释放量增加,B正确; C、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成的反射弧,而患者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在大脑皮层产生痛觉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C错误;D、据题意可知,谷氨酸是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形成神经病理性疼痛,因此如果抑制突触后膜谷氨酸受体的活性是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思路之一,D正确。故选C。二、非选择题:26.下图为内环境组成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B、C分别代表______,三者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2)某人通过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一般需要溶解在质量分数为0.9%的盐水中,目的是______。除此之外,内环境的稳定还包括______、______等理化性质方面的稳定。(3)若组织细胞代谢异常旺盛,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并分泌出细胞,则短时间内可能造成C的______升高,从而引起______现象。【答案】(1)①.血浆、淋巴液、组织液②.相比于淋巴液和组织液(或B、C),血浆(或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2)①.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②.温度③.pH(3)①.渗透压②.水肿组织水肿【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是血浆,B是淋巴,C是组织液,ABC三者共同构成内环境的组成。【小问1详解】根据箭头的流向可知,A是血浆,B是淋巴,C是组织液,三者成分大致相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相比于淋巴液和组织液(或B、C),血浆(或A)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小问2详解】质量分数为0.9%的盐水浓度和体液浓度接近,药物一般需要溶解在质量分数为0.9%的盐水中,目的是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温度和pH值三个方面。【小问3详解】 若组织细胞代谢异常旺盛,短时间内产生大量代谢产物并分泌出细胞,则短时间内可能造成C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从血浆中吸收水分,从而引起组织水肿现象。27.下图为人体内某反射弧的结构图,其中m、n为反射弧结构,a、b为反射弧上的位点,c为突触。回答下列问题:(1)若上图反射弧完成了一个反射,请写出反射过程中信息的传递途径: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c处信息传递的形式是______。(2)为了证明某种药物对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且仅作用于突触,请利用兴奋传递特点以及右图中的位点信息完成实验步骤:①将药物滴加于c处,刺激位点______,效应器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动作。②将药物滴加于______处,刺激位点______,效应器______(填“产生”或“不产生”)动作。若上述现象发生,则说明该种药物对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且仅作用于突触。【答案】(1)①.n→b→c→a→m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①.b②.不产生③.a④.b⑤.产生【解析】【分析】根据神经元上的神经节可判断,a为传出神经,b为传入神经,c为突触,n为感受器,m效应器,虚线框为神经中枢。【小问1详解】题图中n内的神经末梢及m分别为感受器和效应器,反射途径为n→b→c→a→m;c为突触,突触处信息传递的形式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小问2详解】信号在突触间单向传递,因此实验应设计刺激b点,分别将药物滴加于c处和a处,然后观察效应器是否发生反应。若药物滴加在c处时,刺激b处,效应器不产生动作;滴加在a处时,刺激b处,产生动作,说明该种药物对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且仅作用于突触。28.下图为人体胰岛素的分泌过程及其发挥生理作用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可知,胰腺在图示反射弧结构中充当______,此反射为_____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2)当兴奋传递至胰腺细胞时,会促进胰腺细胞外______的大量内流从而产生兴奋。这一过程体现了胰腺细胞膜具有______的功能(答出两点)。(3)在上述血糖调节中充当信号分子的物质有______(答出三种),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引起蛋白质磷酸化后,发生的一系列生理过程具体有______(答出三点)。【答案】(1)①.效应器②.非条件(2)①.Na+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①.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②.促进糖的氧化分解、促进脂肪组织和肝将糖类转化为非糖物质、促进肝和骨骼肌细胞中糖原的合成【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处神经纤维在静息时,K+外流,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处表示突触,分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胰岛素是人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其生理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降低血糖浓度。【小问1详解】由题图可知,胰腺是由神经末梢支配的,参与构成效应器;血糖调节中枢在下丘脑,胰腺分泌激素的神经调节中枢在下丘脑,故为非条件反射,不需要经过大脑皮层的参与。 【小问2详解】细胞的兴奋是由Na+内流引起的。钠离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神经递质作用于胰腺细胞引起其兴奋,又体现了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小问3详解】由图可知,引起胰腺分泌的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血糖,而胰岛素又可以降低血糖,因此在上述血糖调节中充当信号分子的物质有神经递质、血糖、胰岛素;胰岛素可降低血糖,当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引起蛋白质磷酸化后,可促进细胞对糖的氧化分解、促进糖类转化为非糖物质、促进糖原的合成。29.甲状腺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其合成、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下图为甲状腺参与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TSH、TH分泌后均通过______运输至靶细胞发挥作用,相比于TRH,TH作用的靶细胞种类更______(填“多”或“少”)。(2)I是合成TH的主要元素,I-可通过______的方式进入甲状腺细胞。若人体吸收的I-过少,则体内TSH的含量比正常人的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3)在应激状态下,人体垂体—TSH→甲状腺—TH→垂体的路径受到抑制。此时,人体通过交感神经调控TH的分泌,这种调节机制有利于人体____________。【答案】(1)①.体液②.多(2)①.主动运输②.高③.若人体吸收的I-过少,则会导致体内TH的合成、分泌量减少,对垂体的反馈作用减弱,使垂体合成、分泌的TSH量增多(3)利用神经调节反应快速的特点,确保人体在应激状态下对高TH含量的要求【解析】【分析】当身体的冷觉感受器受到寒冷刺激时,相应的神经冲动传到下丘脑,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能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调节方式为分级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会抑制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负反馈调节。 【小问1详解】TSH为促甲状腺激素、TH为甲状腺激素,二者分别是由垂体和甲状腺分泌的,其分泌后均通过体液运输至靶细胞发挥作用,相比于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的靶器官只有垂体),TH作用的靶细胞种类更“多”,几乎为全身的细胞。小问2详解】I-进入甲状腺细胞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该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若人体吸收的I-过少,则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减少,进而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减少,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进而使垂体分泌的TSH的含量增多。【小问3详解】人体在应激状态下细胞的生命活动变得旺盛,此时人体中垂体—TSH→甲状腺—TH→垂体的路径受到抑制,通过交感神经调控TH的分泌,这是利用神经调节反应快速的特点,从而确保人体在应激状态下对高TH含量的要求。30.某研究小组欲研究妊娠期大鼠大量摄入酒精对子代鼠血糖的影响,将进行酒精灌胃至分娩前的孕鼠作为酒精组,对照组孕鼠用等体积的蒸馏水进行处理。实验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酒精组孕鼠所产的新生鼠体重明显降低,血糖升高。回答下列问题:(1)下丘脑可通过______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基因只能在胰岛A细胞中表达的根本原因是______。除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之外,还有______(答出两种)等激素参与了血糖含量的调节。(2)腹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后,酒精组和对照组新生鼠的血糖浓度变化如下图所示:①注射葡萄糖溶液30min后,对照组的血糖浓度开始下降,这是______的分泌量增多的结果。酒精组血糖浓度下降缓慢,在120min时给酒精组孕鼠注射胰岛素,其血糖浓度依然保持基本不变,则可推测酒精组孕鼠血糖浓度偏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②酒精组孕鼠所产的新生鼠体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答案】(1)①.交感②.基因的选择性表达③.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 (2)①.胰岛素②.胰岛素受体被破坏,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或酒精抑制胰岛素受体的活性)③.其所产新生鼠体内的血糖无法被充分利用,新生鼠通过代谢脂肪(及蛋白质)为生命活动供能【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注射葡萄糖30min后,对照组的血糖浓度开始下降,这是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糖的摄取、储存和利用,从而降低血糖浓度;酒精组血糖浓度下降缓慢;【小问1详解】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其只能在胰岛A细胞中表达的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除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之外,还有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激素参与了血糖含量的调节。【小问2详解】①胰岛素具有降血糖的作用,腹腔注射等量且适量的葡萄糖溶液后,30min后,对照组的血糖浓度开始下降,这是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多的结果。酒精组血糖浓度下降缓慢,在120min时给酒精组大鼠注射胰岛素,其血糖浓度依然基本不变,由于激素具有特异性,必须和相应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则可推测酒精组大鼠血糖浓度偏高的原因是胰岛素受体被破坏,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功能(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或酒精抑制胰岛素受体的活性)。②由①可知,酒精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其所产新生鼠体内的血糖无法被充分利用,新生鼠通过代谢脂肪(及蛋白质)为生命活动供能,导致其体重下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2-05 15:49:02 页数:26
价格:¥2 大小:531.8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