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10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10月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科学技术不仅是一种物质性实践,而且还可以视为一场开拓性的社会伦理试验。它不仅使已有的伦理问题得到了空前拓展,而且还引发了传统伦理与科技发展的现实之间的诸多冲突。近30年来,一些新的科技进展——原子武器、生殖技术、基因技术、信息技术等导致了尤为尖锐的伦理争执,同时,日益严重的全球问题——人口、资源、环境危机全面地揭示了近现代科技活动的负面效应,进一步向人们展现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间的剧烈冲突。科技活动与传统价值观念间的冲突。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在此,我们主要分析两类冲突。其一是所谓科技活动对自然的操纵和对“自然秩序”的破坏。持这一态度的人可称为自然律论者,他们认为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应为了人的目的有意识地改变自然的原初过程,任何对自然过程的干预都是在破坏“自然秩序”。而现实情形是,早在人类的祖先直立行走之时,“自然秩序”即开始被打破,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遵循“自然秩序”。如果说基因重组技术是对自然的操纵,那么拯救了亿万生命的抗生素技术是不是对自然的操纵?烹调技术是否干预了人的自然生理过程呢?这种评判本身是没有实证依据的。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它没有理论与现实意义。至少,它表达了人们普遍存在的对科技活动给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不确定性的疑虑。如果说科技活动是在有意识地变更自然过程的话,科技工作者必须确保对每一项对自然过程的重大改变工作都应该万分慎重,因而,自然律论者所持的评判立场是具有重要的监督意义的。其二,科技的发展使一些绝对化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更为彰显。以有关生命的伦理原则为例,我们时常会遇到两个原则,一个是“每个人都有不可剥夺之生存权”,另一个是“人应该有尊严地活着”。在传统社会中,它们似乎是两条绝对性原则,但是,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出现了有关安乐死的争论,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医务人员与许多倍受病痛折磨的垂危病人在这两条原则间难作抉择。对于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体系间的冲突来讲,由于事实总会随着情势的变化不断得到澄清,人们可以通过对观念前提的反思和对实际情况的深入讨论,在某种共识之上,使冲突实现一定程度的缓冲。而真正纠结不清的,是科技伦理实践中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与充满利益考量的复杂伦理现实之间的冲突。值得指出的是,冲突中所涉及的观念不仅有传统的价值观,还包括伴随着现代科技社会发展产生的新的价值观念。1986年,美国一家收养代理处准备安置一个2个月大的女婴,由于她的母亲患有亨廷顿病,收养者提出鉴定女婴罹患此病的可能性。负责检测的基因专家陷入两难的伦理困境之中:一方面,收养者有权知道实情,其要求似乎是公正的;另一方面,女婴自己也有不可剥夺的隐私权。这个案例涉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造成的。孤立地考虑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导致了反映部分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的价值观念与其他相关主体的现实利益间的矛盾。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例如,保险公司是否应该要求投保人进行基因检查,以预测其寿命或患遗传性疾病的概率?航空公司应不应该检查飞行员的基因,以判断他(她)有无罹患精神疾病的可能?这些问题往往会迫使人们在十分具体的利益情境中,考量价值观念的利益 局限性和实现条件。科技文明的确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新的价值观念,但是,如果我们仍然将价值观念视为一种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乃至神圣化的抽象理念,那么,所谓新的价值体系本质上还是传统的模式,难免因价值体系自身的不完善和界定不明而与复杂的伦理现实产生冲突。(摘编自刘大椿、段伟文《科技时代伦理问题的新向度》)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科学技术既会让物质世界发生改变,也会对社会伦理产生多种维度的影响。B.在自然律论者看来,任何为了人的目的对自然的原初过程进行改变都是不对的。C.基因专家因女婴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间的矛盾无法解决,陷人两难境地。D.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不能很好地处理航空公司应不应该检查飞行员基因的问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子武器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人口等全球问题的凸显是本文立论的事实基础。B.文章从两个方面阐释了科技活动所负载的价值与传统伦理价值体系之间的冲突。C.举“有关安乐死的争论’’的例子,是为了更好地阐释绝对化的伦理原则之间的冲突。D.第三段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科技活动完全遵守“自然秩序”是不可能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然律论者的评判是没有实证依据的,因此对现代科技活动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B.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总会随着现实情势的变化逐步走向自然消失。C.将价值观念绝对化、静态化、孤立化乃至神圣化,是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的特点。D.只要我们用新的价值观念更新传统价值观念,就能解决科技发展与传统伦理的冲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15年天津工生所19名科研人员组成了一支攻关团队,向“二氧化碳淀粉人工合成”这一重大科技问题发起总攻。6年间,他们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在一次次失败后迎难而上,终于在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该成果被国内外专家认为是“典型原创性突破”,“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摘编自《中国科学院表彰30支“科技创新先锋团队”》)材料二:“植物合成淀粉的化学本质就是太阳能还原碳,然后逐步从简单分子聚合到复杂分子。”根据合成生物学理念,马延和带领团队从头设计淀粉合成的代谢途径,重构太阳能到淀粉化学能的能量传递路线,希望实现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的目标。然而当把所有需要的酶制剂加入反应器后,并没有形成反应堆,也不能合成淀粉。马延和团队针对每个模块检测,发现它们都具有催化功能,但是组装之后没有此功能,这说明模块之间是有问题的。经过反复实验和艰苦探索,马延和重新设计了反应步骤,终于跨越了从虚拟设计到现实实现的鸿沟。但是还有一个关键问题——二氧化碳还原能量输入,这一问题涉及生物路线和化学路线的选择,目前生物路线的努力还不足以满足后续路径对能量的需要,化学催化成为重要选择。在中科院大连化物所李灿院士的支持帮助下,马延和团队努力进行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的耦合。发现甲醛等中间产物积累会抑制后续反应进行后,科研人员对途径进行了充分的分区和优化,来消除甲醛的积累,实现了化学和酶化的耦合反应。至此,淀粉人工合成3.0版本形成,4个小时可从二氧化碳合成直链淀粉。经分析,人工合成淀粉的结构与自然淀 粉一致。该成果得到广泛关注,国外报道称其为人类脱离自然食物链的开端。国际重要学术期刊认为这项工作以温室气体为原料,为制造粮食及其他复杂产物提供了蓝图。马延和说,如果有足够多的淀粉,将有望推进工业原料从化石原料向糖脂原料的转移,形成清洁循环可再生的工业体系。通过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推动生物经济的快速到来,可有望突破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建立应对社会经济安全发展、人口持续增长的系统解决方案。(摘编自《中国科学家揭秘“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材料三: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使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是人类跳出传统食物链的第一步。使用无机物直接合成食物,可以帮助人类迈向新的高度,比如未来我们想在与地球环境相近的行星上进行基本建造,可以使用这些行星上固有的无机物来直接合成食物,不必再担心食物不足的问题。这将给未来的宇宙开拓带来极大便利。从长远看,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人类迈向新高度的起点。(摘编自孙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将无机物变为有机物,这项技术意义何在》)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马延和认识到自然界植物合成淀粉的化学本质就是太阳能还原碳,抱着实现设计自然、超越自然的期望,他带领团队开展了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工作。B.二氧化碳还原能量输入,是淀粉人工合成过程中一个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明确这一方向后,马延和团队努力进行化学催化和生物催化的耦合研究。C.认识到甲醛积累会抑制后续的耦合反应进行,马延和团队对途径进行了充分的分区和优化,实现了化学和酶化的耦合反应,形成了淀粉人工合成的3.0版本。D.在与地球环境相近的行星上,我们可以用这些行星上固有的无机物来直接合成食物,所以在这些行星上进行基本建造时,我们再也不用为食物问题而忧心了。6.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有什么意义?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妈妈王愿坚“冯司长的儿子忆平来了”的消息传开了。晚上我们来到司长家,他们母子正在叙离别之情。今天司长兴致特别好,用我们平日里熟悉的缓慢声调,讲起了关于她和孩子的故事。“我俩分开是在1933年,他还不足六岁。 “当时我和他爸爸在汕头做地下工作。后来他被调到江西,平平就留在我身边。“我给一个老板做佣人,有天买菜时,我接到任务到城郊接一个香港来的同志。我请好假,买了几个烧饼留给孩子就动身了。“完成任务回来,看见孩子满头满脸流着血,扑到我怀里,哭着哀求:‘妈妈,咱们走吧!……,我一面给他包扎,一面问。原来是东家的孩子放学见到平平吃东西伸手就抢,平平不给。那孩子掏出砚台就打,你们看!”她抚摸着忆平留有疤痕的额角,我仿佛看见了当时的鲜血和屈辱的泪。“当时.我又难过又气愤,可也没法:‘孩子,走,能走到哪儿?妈带你到外面去玩吧。’其实我还有任务:把一份文件交给党组织。我领着他沿大街往接头地点走。“孩子望着橱窗里五颜六色的玩具和衣服,妓起勇气说:‘妈妈,买!’“我把手插进衣袋抓住刚发的一块多工钱;捏了一阵,还是空着手出来——那得吃饭哪!“弦子说:‘妈妈,人家念书.我没有,人家……’说着两颗泪滴下。是啊,老板家的孩子吃好穿好有书读,而我的孩子……我咬咬牙,抱起孩子走进店里,拿出工钱给孩子买了一件小褂、两块点心和一副骨头制的小手串。看着孩子大口吃点心,我心里感到舒服极了。”我们为这个革命家清贫的生活和她那母亲的心激动着,静静地等她继续讲。“第二天清早,我接到上级指示去上海送一批文件。一切妥当,就是路费不凑手,上级要我明天到他家取钱买票上船。“我赶回去辞了工。“第二天,远远看见上级同志家的窗帘低低地放下来了——这是出事了的暗号。又看见警察抬着东西出来;门口一个三岁的女孩正在喊爹叫妈地哭,我认出是这个同志的孩子。“警察走远,我让平平悄悄把女孩领来,抱到怀里。地下党是单线联系,给孩子买了东西现在没钱,怎么上船去上海啊!“我领着大的,抱着小的,来到一家大门楼底下,孩子们睡着了。我接着孩子,接着文件,听着那震碎人心的海涛,一夜没合眼。“天亮了,一位围着围裙的大嫂挎个竹篮出来。看见我们问:‘你娘儿们怎么在这里?’“我只得撒谎:‘母亲病重,想去上海看看,没上去船。,“说话间,孩子醒了嚷着饿。那大嫂进去端出一碗粥,给他们吃,又安慰我。我说:‘大嫂,不瞒你说,我缺的是盘缠!’“她看看我,又摸摸孩子问:‘你还回来不?’“‘回来?’我不懂她的意思,含糊应着:‘回来。’“‘要是回来倒有个办法,可是不知该说不该说……’“我催她:‘只要我们娘儿仨上得去船就行。’“‘娘儿仨怕不行。我是说把一个孩子留给我东家,以后你有了钱还怕孩子赎不回来?’“你们知道,潮汕地区兴买儿女,实际上是买劳动力。“这太意外了,我脑子‘嗡’的一声说不出话。大嫂道:‘我说不该说呀,这倒成了拆散你们母子了……’说完走了。“我把两个孩子拉到怀里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小女儿爹妈正在监牢受酷刑,我怎么也得把她带大。再看看平平吃东西的模样,多像他爸爸呀!我想起他爸爸临去江西说过:‘辛平,孩子留给你,受累的是你,幸福暂时也是你的,可想念他的却是我呀!,我怎舍得把他扔给陌生的、又是财主家去受罪呢?“‘吱——’船的汽笛响了,仿佛在用震人的大嗓门呵斥我:‘辛平啊,你入党五六年了,怎么还这么糊涂?’那大嫂的话也在响:‘有了钱还怕孩子赎不回来?’“那大嫂回来了,从篮底摸出两个炸糕给孩子,对我说:‘妹妹,这年头穷人命苦,另想 办法吧……’“‘大嫂,就照你说的办!’我的泪涌了出来。“大嫂问:‘当真?’“‘当真!’“那,是哪个呀?’“呶。’我咬紧牙抬手指向平平,那手有千斤重。“大嫂搀起平平的手说:‘走,跟大妈去吃东西!’“约莫一个钟头,大嫂拿着三块银圆,领着孩子出来了。隔了一个钟头,我觉得像隔了多少年。我没顾得接钱,抱起孩子。“大嫂含泪道:.妹妹心放宽,我在这儿不会让孩子屈着。’“我万分感激,从三块钱里拿出一块给她:‘我们娘儿俩,船票和吃食两块够了;这钱你存着,孩子要有个三灾八难的,费心给请个大夫。’说完我抑制不住哭起来。孩子看出我要走,赶紧揪住衣服。大嫂把他的手掰开哄道:‘妈妈买完票就来。’又对我说,‘快去买票上船吧!看完老人就回来。’“回来?回来的可能很小。我看了孩子一眼,狠狠心,抱起女儿走了。“我不敢回头,害怕自己会跑回去,就抱紧女儿,朝着码头拼命快走。“走出好远,听见孩子叫:‘妈妈!”’她的话停住了。屋里静得很,只有外面的北风在呼叫,把细细的沙子撒到窗子上来。不知哪位女同志唏嘘地哭起来。“后来,革命活动中我被捕了,在狱中度过几年。出狱后,想尽办法找他。特别是他爸爸牺牲后,我更是想着孩子……“忽然,你们看见,他来了。”忆平往母亲身边偎了偎,叫了声:“妈妈!”“妈妈!”我们都情不自禁地重复着这个字眼,最后不约而同地向着冯司长,大声地喊出来:“妈——妈!”司长笑了,忆平笑了,我们也笑了。笑声钻出窗棂,在宁静的首都的夜空里,飞散得很远,很远……1957年1月(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位慈爱而富有革命情怀的母亲形象,真实生动,极具艺术感染力。B.小说先后写到屋里很静、屋外呼叫的北风把沙子撤到窗上的环境和笑声钻出窗棂在夜空里飞散的情景,既推进了情节发展,也暗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C.“我咬紧牙抬手指向平平,那手有千斤重”中的“千斤重”,写出冯司长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割舍儿子时内心的沉重和不舍,也反映了她坚定的革命信仰。D.忆平被东家儿子用砚台打,哀求妈妈带他离开,妈妈却说“孩子,走,能走到哪儿?”暗示了那个年代的老百姓无路可走的社会现实。8.文中有关革命同志女儿的内容能否删去?请简要分析。(6分)9.小说在叙事方面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齐景公游于海上而乐之,六月不归,令左右曰:“敢有先言归者,致死不赦。”颜烛趋进 谏曰:“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景公说,遂归,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门大夫入言曰:“晋人咎犯也,欲以乐见。”平公曰:“内之。’’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坐有顷,平公曰:“客子为乐?”咎犯对曰:“臣不能为乐,臣善隐。”平公召隐士十二人。咎犯曰:“隐臣窃愿昧死御。”平公曰:“诺。’’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隐官皆曰:“不知。”平公曰:“归之。”咎犯则申其一指曰:“是一也,便游赭画,不峻城阙。二也,柱梁衣绣,士民无褐。三也,侏儒有余酒,而死士渴。四也,民有饥色,而马有粟秩。五也,近臣不敢谏,远臣不得达。’’平公曰:“善。’’乃屏钟鼓,除竽瑟,遂与咎犯参治国。吴王欲伐荆,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昊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摘编自《说苑·正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B.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C.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D.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曰/敢有谏者/死国人/忧之/有咎犯者/见门大夫曰/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与“内无应门五尺之僮”(《陈情表》)两句中的“内”字含义不相同。B.“隐臣窃愿昧死御”与“而御六气之辩”(《逍遥游》)两句中的“御”含义相同。C.“除竽瑟”与“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两句中的“除”字含义相同。D.“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与“内立法度,务耕织”(《过秦论》)两句中的“务”字含义不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景公在外游玩多曰,颜烛趋冒着被处死的危险劝谏齐景公尽快返回朝廷,最终齐景公听从了颜烛趋的建议。B.晋平公不行君道,晋人咎犯说自己想凭借乐技拜见晋平公。咎犯坐到殿上,随即拿出钟磐竽瑟,但最终也没有演奏。C.咎犯在朝堂上把弯曲的五指依次伸出,这样做是为了引起晋平公的注意,伺机谏言,容易使晋平公接受。D.与邹忌设喻说理的劝谏方式不同,少孺子借物喻人,利用蝉、螳螂和黄雀潜在的危险,规劝吴王罢兵。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君乐治海上,不乐治国,而六月不归,彼傥有治国者,君且安得乐此海也? (2)咎犯申其左臂而诎五指,平公问于隐官曰:“占之为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冬夜陆游杞菊家风有自来,充饥藜糁不盈杯。云迷野渡一声雁,雪暗山村千树梅。宴坐何妨面庵壁,长吟且复画炉灰。岁残尚恨新春远,欲挽天边斗柄①回。注:①北斗七星中,第五至七颗星,排列成弧状,形如酒斗之柄,故称为“斗柄”。它常年运转,古人即根据斗柄指向,来定时间和季节。宋代陆佃解《鹞冠子·环流》:“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首联表明自己家风良好,即使生活条件艰苦,也不会改变高洁志节,有君子固穷的操守。B.“云迷野渡”“雪暗山村”景物描写低沉压抑,营造了一种凄迷荒寒的意境,衬托出诗人孤寒寂寥的心情。C.颈联写冬夜闲坐、面庵壁、长吟、画炉灰等行为,充分表现出诗人长夜寂寥、无所事事的状态。D.尾联除了写身处寒冬的诗人对春天的盼望,也抒发了诗人想要扶大厦、挽狂澜、匡扶社稷的豪情壮志。15.本诗与王湾《次北固山下》都写到岁暮腊残、冬春交替,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感情却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观沧海》中“,”两句,写出了海水的起伏动荡和海中岛屿的耸立挺拔。(2)李白《蜀道难》中“”以夸张的手法写手可触摸到星辰,“”则直接写出可怕的路途上险恶陡峭的山壁不可攀登。(3)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借客人之口写出了人生的短暂和人类的渺小。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又到了世界读书日。一波呼吁公众多读书的热潮必然会到来,但那个核心问题恐怕还是没解决: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是为了赚钱,是为了成功,这本来①。但这不应该成为读书的全部意义。我们带着这样的预设和前提去读书,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因为,此读书和彼读书并不是同一个读书。世界读书日前夕发布的一份国民书房报告显示,中国人均书房面积仅0.65m2,不足一个马桶大小。这个数字简直令人②:人们不是不想追求诗和远方,只是眼前的苟且不允许罢了。既然如此,世界读书日真的只是走走过场、喊喊口号?等这一天过去后,一切又恢复如常?其实不然。读书的“用处”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实在③中改变一个人的气质和能力。接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能力……这些能力可能无法量化,但读书带来的变化,每个人一定能看到。 我们的人生是有限的,但书本里有无限宽广的世界。不要为了读书而读书,我们读书,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开阔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人生。说到底,读书关乎人的本质、人的存在、人的关怀。生而为人,所以有比物质利益更高级的追求,这正是人类最伟大的地方。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请将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假设关系的反问句,并分析修改后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一个部位患病,①。很多东西靠着血液系统这条人体的“大运河”播散。营养物质和氧气靠血液系统运送到全身各处,而结核分枝杆菌也会借助这条“大运河”播散到全身。结核分枝杆菌到达肾后,就会像白蚁一样一点一点地吃掉肾,最开始是一点点“虫蚀样”的改变,接着肾会形成结核“空洞”,最后肾就剩下一个空空的“皮囊”了。这些变化都是静悄悄的,患者很少有腰痛、腰酸的症状,很多人看病时肾都彻底坏掉了还不自知。其实,②,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肾内的结核分枝杆菌会顺尿路从上到下排入膀胱内,造成膀胱黏膜的炎症,从而导致尿频。无论在白天还是夜晚,③,可由正常的每天数次增加到数十次,严重的每小时都要排尿数次,甚至出现尿失禁现象。除了尿频,还会出现尿急、尿痛等症状。普通的泌尿系统感染也会有这些膀胱刺激症状,肾结核发病初期不太好区别是普通感染还是结核感染。所以,当泌尿系统感染久治不愈而且治好后又反复出现时,就需要格外警惕泌尿系统结核了。肾结核因为病变在肾,所以症状表现在膀胱。肾结核有发热、消瘦、乏力、盗汗等结核中毒全身症状.泌尿系统结核却并不明显。所以,肾结核是在静悄悄地“害命”。肾结核根本就没有所谓“肾痛”,只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如果按照“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很多的早期肾结核就会被误以为是普通的膀胱炎,从而贻误了宝贵的治疗时机。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请对上述材料中关于肾结核症状的内容进行概括,要求保留关键信息,运用一种修辞手法,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10个字。(4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点火升空,顺利完成了中国的太空首秀。2008年9月25日-28日我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出舱技术的国家。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太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即将实现空间站建成的梦想。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入列,由前苏联的“瓦良格号”改造而来。2017年,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了“山东舰”。工程人员大幅优化了舰岛、机库、飞行甲板的设计和布局。2022年更加先进的“福建舰”下水。福建舰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新东方一度沉默,正当人们为它的走向担忧时,“东方甄选”直播横空出世。新东方转型销售三农产品,“双语带货’’火遍全网。新东方股价接连上涨,新东方用了半年时间便涅榘重生。“天以新为运,人以新为生。”不管是载人航天的发展,还是中国航母的进步;不管是国家层面的超越,还是民营经济的转型。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活跃着一个重要的因子:创新。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创新与发展”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湘豫名校联考2022年10月高三一轮复习诊断考试(一)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矛盾无法解决”于文无据。由第五段“而真正纠结不清的,是科技伦理实践中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与充满利益考量的复杂伦理现实之间的冲突”和第七段“这个案例涉及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造成的”可知,“女婴养父母的知情权和女婴的隐私权间的矛盾”属于传统的价值观念模式与复杂伦理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虽然这一矛盾冲突让基因专家陷入两难的境地,但原文并没有说这种矛盾冲突“无法解决”。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第三段是以抗生素技术和烹调技术与基因重组技术作类比,以此来说明评判一件事是不是对自然的操控,本身是没有实证依据的。3.C【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文中信息推理判断的能力。A项,“对现代科技活动也没有什么现实意义”说法错误。由第三段可知,自然律论者所持的评判立场对现代科技活动“具有重要的监督意义”。B项,“逐步走向自然消失”理解错误。由第五段可知,科技发展与传统价值观念体系间的冲突总会随着情势的变化,“在某种共识之上”,“实现一定程度的缓冲”,而不是“逐步走向自然消失”。D项,“只要……就”的说法过于绝对,且文章主要阐述了现代科技的一些发展与传统伦理有冲突,并没有提及更新价值观念后能否解决冲突。4.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内容涉及材料二。C项,突破“目前化学路线的努力还不足以满足后续路径对能量的需要的难关”错,根据原文“目前生物路线的努力还不足以满足后续路径对能量的需要,化学催化成为重要选择”,C项中的“化学路线”应是“生物路线”。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内容涉及材料三第二段。根据原文“使用无机物直接合成食物,可以帮助人类迈向新的高度。比如未来我们想在与地球环境相近的行星上进行基本建造,可以使用这些行星上固有的无机物来直接合成食物,不必再担心食物不足的问题”,这是将来可能实现的,选项变“未然”为“已然”。“再也不用为食物问题而忧心”,表示绝对,夸大作用。原文为“不必再担心食物不足的问题”。6.[答案】①为人类生存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粮食安全作m了积极贡献。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减缓温室效应。③有望推进工业原料从化石原料向糖脂原料的转移,形成清洁循环可再生的工业体系,推动生物经济的快速到来。④帮助人类迈向新的高度,给未来的宇宙开拓带来极大便利。⑤有利于弘扬甘坐冷板凳、百折不挠的科学研究精神。(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根据材料三“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可以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还可以为人类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材料一“为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粮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材料二“这项工作以温室气体为原料”,得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在服务“双碳”战略、粮食安全及环境保护方面的意义,即答案要点①②。其次,从材料一“将在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生产中带来变革性影响”,材料二“如果有足够多的淀粉,将有望推进工业原料……系统解决方案”,材料三“是人类跳出传统食物链的第一步”“这将给未来的宇宙开拓带来极大便利。从长远看,使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是人类迈向新高度的起点”,得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在未来生物制造、工农业生产及宇宙探索中的意义,即答案要点③④。最后,材料一中的“他们敢坐冷板凳、甘坐冷板凳,在一次次失败后迎难而上”和材料二的“经过反复实验和艰苦探索”,得出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的成功在科学研究精神方面的意义,即答案要点⑤。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推进了情节发展”分析错误,这两处环境描写暗示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没有推进情节的发展。8.【答案】这部分内容不能删去。①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冯司长带走革命同志的女儿,才有了下文把哪个孩子留在财主家以换取船票钱的矛盾冲突和与自己孩子常年的别离。②它使人物形象更突出。冯司长宁愿舍下自己的孩子,也要把被捕革命同志的女儿带大,这一取舍更加体现了革命同志之间的真挚情谊和冯司长的善良无私。③它使主旨更为凸显明确。无论是冯司长,还是革命同志,都有舍小家为国家的革命精神,有关革命同志女儿的内容使文本主旨得到凸显。④它照应了题目。革命同志被捕后,冯司长就承担起了照顾小女孩的责任,并将她称为“女儿”,这一部分内容也照应了标题“妈妈”。(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小说中多处出现有关革命同志女儿的内容,这样安排有重要作用。“门口一个三岁的女孩正在喊爹叫妈地哭,我认出是这个同志的孩子”,表现了革命同志舍小家为国家的革命精神。“小女儿爹妈正在监牢受酷刑,我怎么也得把她带大”,体现了冯司长的责任感和革命精神。“抱紧女儿,朝着码头拼命快走”,照应标题“妈妈”。9.【答案】①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增强了代入感,使叙述更加真实、亲切自然。②借助对话。借大嫂和冯司长的对话,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叙述集中紧凑,人物形象立体丰满,跃然纸上。③回忆和现实交织展开。文中既有冯司长对往事的回忆,又有现实场景,还有历史背景,增强了文章的厚重感和可读性,引起读者的想象和思索。同时,以时空变换的方式安排情节,使情节完整,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有利于主旨的表达。(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叙事特色的能力。鉴赏叙事特色一般从叙述人称、方式、腔调、节奏、风格以及遣词造句、艺术手法等角度分析,另外还应考虑文本自身独具的叙事特点。不同的叙事特色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要逐一展开具体分析。10.C【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晋平公喜好音乐,他增加赋税征收,却不修整城邑,并且说:“有敢劝谏的人处死刑。”都城的人都为此而忧虑。有一个名叫咎犯的人求见宫城的守门长官,说:“我听说国君喜好音乐,所以凭借乐技求见君王。”首先从不同断点中筛选出句意较易理解的一处进行判断,即“敢有谏者死”,意为“有敢劝谏的人处死刑”,句意完整,合为一处,“死”是针对“谏者”的,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可知“臣闻主君好乐,故以乐见”的主语是“咎犯”,而不是“门大夫”,所以是“见门大夫曰”,而不是“门大夫曰”,排除B项。11.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 项“中道闻国人谋不内矣”意思是“途中听说都城中有人图谋不让他入城”,“内”同“纳”,意思是“让进入”;“内无应门五尺之僮”意思是“在家里没有可以照应门户的童仆”。“内”,里,相对于外而言。两者含义不同。B项“隐臣窃愿昧死御”意思是“我情愿冒死侍奉主君”,“御”为“侍陪、侍奉”;“而御六气之辩”意思是“驾驭六气的变化”,“御”为“驾驭、控制”。两者含义不同。C项“除竽瑟”意为“去掉(撤去)竽瑟”,“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意为“而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除”,动词,都是“去掉,清除”的意思。两者含义相同。D项“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意为“这三个家伙,都一定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务”,意为“务必,一定”。“内立法度,务耕织”意为“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务”,意为“从事,致力”。两者含义不同。1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所述有误,张冠李戴。晋平公不行君道,对应选文“晋平公好乐,多其赋敛,不治城郭”。此处正确。“咎犯坐到殿上,随即拿出钟磬竽瑟”,对应选文“止坐殿上,则出钟磬竽瑟”“平公曰:‘善。’乃屏钟鼓,除竽瑟”,由此推断是晋平公令人拿出钟磬竽瑟,而不是咎犯拿出钟磬竽瑟,张冠李戴,此处错误。13.【答案】(1)君王喜欢治理海域,不喜欢治理国家,因而六个月了还不回去,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国君,君王您将要怎么在海上游乐呢?(“傥”“且”“安”各1分,句意2分。“傥”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且”,将要;“安”,怎么。)(2)咎犯伸出他的左臂而弯曲五指,平公向那些善于隐语的官员询问:“你们推测这是什么意?”(“申”“诎”“占”各1分,句意2分。“申”,通假字,通“伸”,舒展;“诎”,读音qu,动词,通“屈”,弯曲;“占”,推测。可运用前后对称推断法理解,后文有“咎犯则申其一指曰”,那么“申”和“诎”意思应该相反。)【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参考译文】齐景公在海上游玩得很高兴,过了六个月还不回到朝廷,(并且)命令身边的人说:“有敢先说回去的人,立即处死,决不赦免。”颜烛趋上前去劝谏说:“君王喜欢治理海域,不喜欢治理国家,因而六个月了还不回去,如果有另外的人做了国君,君王您将要怎么在海上游乐呢?”(听了这番话,)齐景公很高兴,于是动身还朝,途中听说都城中有人图谋不让他入城。晋平公喜好音乐,他增加赋税征收,却不修整城邑,并且说:“有敢劝谏的人处死刑。”都城的人都为此而忧虑。有一个名叫咎犯的人求见宫城的守门长官,说:“我听说国君喜好音乐,所以凭借乐技求见君王。”守门长官进去报告:“晋国人咎犯打算凭借乐技拜见君上。”平公说:“请他进来。”咎犯坐到殿上,平公就拿出钟磬竽瑟,让咎犯演奏。咎犯坐了一会儿,平公说:“你倒是奏乐啊?”咎犯答道:“我不会奏乐,我善于猜谜。”平公召来十二个善于隐语的官员。(隐官:专说隐语度辞以供皇帝取乐的人。)咎犯说:“我情愿冒死侍奉主君。”平公说:“好的。”咎犯伸出他的左臂而弯曲五指,平公向那些善于隐语的官员询问:“你们推测这是什么意思?”隐官们都说:“不知道。”平公说:“你们都下去吧。”咎犯就依次伸出手指说:“第一点,君王所游之处雕梁画栋,但城池却年久失修。第二点,君王宫殿里梁柱上都裹着绣制布料,而士民连麻布衣服都没得穿。第三点,为君王取乐的侏儒都有喝不完的酒,而敢死之士反而忍受饥渴。第四点,老百姓忍饥挨饿,而君王的马反而有粮食吃。第五点,亲近的大臣不敢劝谏,远方的臣子又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平公说:“说得好。”于是撤去钟鼓声乐,去掉(撤去)竽瑟,便和咎犯一同治理国家。吴王想要攻打荆地,警告左右大臣说:“谁敢劝阻就处死谁!”舍人中有个年轻的侍从官想规劝吴王却不敢,便每天拿着弹弓、弹丸在后花园转来转去。露水湿透他的衣服,接连三个早上都像这样。吴王问:“你过来,为什么要像这样打湿衣服呢?”答道:“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蝉停留在高高的树上一边悲鸣一边饮着露水,却不知道有只螳螂在它的身后; 螳螂弯着身子屈着前肢在树枝上想扑上去猎取蝉,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自己身旁;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啄食螳螂,却不知道有个人举着弹弓在树下要射它。这三个家伙,都一定想要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有考虑到它们身后有隐伏的祸患。”吴王听后,说:“好啊!”于是停止出兵。14.D【解析】尾联“欲挽天边斗柄回”与上句“尚恨新春远”的意思相结合,应该理解为想要调整时令,好让春天早点到来,不能理解为挽狂澜、匡扶社稷,故D项错误。15.【答案】①《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于冬残之时感受到新春的气息,于艰难的处境中看到新的希望,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欣喜之情。②本诗“岁残尚恨新春远”一句落笔惊人,“岁残”,“新春”本不远,诗人却“恨新春远”,凸显诗人对残冬漫长的无可奈何和对新春迟迟不来的孤寂苦闷。(每点3分,答案言之成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要求学生在理解意思的基础上对诗人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总结。本诗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从“岁残”“恨”“新春”的表层义、深层义、语境义、象征义的分析把握入手,进行总结概括。16.(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2)扪参历井仰胁息畏途巉岩不可攀(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每空1分)17.【答案】①无可厚非②瞠目结舌/黯然神伤③潜移默化/不知不觉(每处1分,共3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能力。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根据语境,为了赚钱和成功而读书,是功利的,但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第一空可填“无可厚非”。瞠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窘或惊呆的样子。黯然神伤:形容因失意、沮丧而伤感。根据语境,中国人均书房面积很小,令人吃惊,也同样令人沮丧、伤感。因此第二空可填“瞠目结舌”或“黯然神伤”。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此处强调的是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因此第三空可填“潜移默化”或“不知不觉”。18.【答案】如果我们带着这样的预设和前提去读书,难道就不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2分)表达效果:使用假设关系的反问句,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文章的感染力,表明结论确定无疑。(2分)【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并分析句式表达效果的能力。正确的逻辑关系应是“我们带着这样的预设和前提去读书”是前提,“会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结果”是结果。使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可以假设前提存在,就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然后分析效果。我们可以使用表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再加上反问,反问起到强调的作用,使结论更为明确肯定,增强语言的气势和文章的感染力。19.【答案】①其他部位也可能受到影响②肾结核是有一些早期信号的③排尿次数都会明显增多(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的能力。①根据前文“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那么“一个部位患病”,整体就会受到影响。因此第一空应从受到影响角度进行概括。②根据“很多人看病时肾都彻底坏掉了还不自知”,而“比如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属于相关症状,故第二空应从疾病信号角度进行概括。③根据“可由正常的每天数次增加到数十次”,故第三空应从次数增加的角度进行概括。20.【答案】没有“肾痛”,小心“膀胱”(内容2分,修辞2分,共4分)【解析】本题考查概括语段和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根据最后一段关键句“肾结核根本就没有所谓“肾痛’,只有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从肾痛与膀胱两个角度拟写,可以运用拟人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另外注意字数限制。21. 【答案】所以,当泌尿系统感染久治不愈或者治好后又反复出现时,就需要格外警惕泌尿系统结核了。肾结核虽然病变在肾,但症状表现在膀胱。(修改对一处给1分,两处给3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句共有两处语病:①不合逻辑,应把“而且”改为“或者”;②搭配不当,应把“因为……所以”改为“虽然……但”。22.【答案】略【写作指导】该作文题由材料、引导语和写作要求组成。前两段材料展示了我国在航天和军事方面进行自主创新的最新成就。第三段材料讲新东方靠创新成功转型,大获成功。在具体写作时,考生应紧紧围绕“创新与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多方面阐释:①在阐释“创新”时,可以将创新分为科技创新和方式创新。具体论证时,可以从创新的内涵、创新的必要性、创新的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证。②在阐释“发展”时,可以将发展分为个人发展、事业发展、国家发展等层面。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是讲清创新与发展的逻辑关系。创新是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条件。因此考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切忌把话说得太绝对,不能说成“只要创新就能发展”,这种说法将必要条件改成了充分条件,这样就偏离了题意。【参考立意】发展离不开创新;包含创新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创新是手段,发展是目的;没有创新就不会有真正的发展。【参考题目】独辟蹊径,创新发展;亦步亦趋,何如独辟蹊径;创新引领美好未来;让创新赋能发展;创新勇超越,更上百尺竿;君子求诸己,创新向未来。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满分:60分)【个案处理】①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300字以下,10分以下赋分;500字左有,21-30分;600字左有,31-40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②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如一逗到底的,最高扣2分。不写作文题目的,扣2分。③确认全文抄袭的,10分以下赋分;文不对题的,10分以下赋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11:12:06 页数:13
价格:¥3 大小:671.7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