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高二上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2年10月18日上午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主要代表人物为惠施、公孙龙)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而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由此,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的特点,一般缺乏严格的推理形式和抽象的理论探索,更欣赏和满足于在模糊笼统的全局性的整体思维和直观把握中,去追求和获得某种真理和领悟。如钱穆所说:“东方人好向内看,而西方人则好向外看。因此太抽象的偏于逻辑的思想与理论,在中国不甚发展,中国人常爱在活的直接的亲身经验中去领悟。”中国文化重直觉感悟、轻逻辑思维的传统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能够比较从容地应付历史的大灾大变,使民族文化不断延续、发展。其短处则在于由于轻逻辑思维,不善于作抽象的思辨,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不容易形成科学的观念,不容易建立起对世界、对事物的有理有据的科学认知。(摘编自《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四大特色》)材料二:儒家在许多方面都是自命的,“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无需客体认可。所以,儒家除学理依据周礼之外,其余的内容不是客体社会需要,而是自我命名,先规定,后存在的。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而无需客观实践。重言轻行,君子动口不动手。这种学风也与现代性格格不入。现代性的认知是创造性推动的,现代性的实践是积极协作,恰恰是动手动口的结合。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自命无效,证实才能有效。这样从古典时期的权威独霸脱离群众,演变成大众认证、客体认证、监控认证,说明自命都是无效的。现代性在学理上是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本质而言,主体性必须经过客体认证,才能检测主体性是不是适合现实。儒家的心学实际是自命无证的。这正是佛教指责的,“想入非非”,舍弃客体,无法正心诚意。朱熹格物致知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对知识进行客体认证,会使知识成为真实的知识。传统思想走的是权威主义之路,圣人之言无需客体认证。现代性恰恰与此相反,科学知识就是被客体认证的知识,这种知识是确定性的,才能使人信服。传统文化历经三个阶段:第一是远古时代,文字初创,人文初建的时期,以原始人文意识、宗教为特点;第二是秦始皇之后的封建社会,文明开启,文字统一,历史演义家天下大一统;第三是元宋明清时期,晚清时期,客观性认识不断增加,自我认识开启,接纳域外文明。从古典时期的自命无证,到晚清时期追求知识的客观化标准,接纳了西方的科学技术,现代性更是把客观化的标准作为知识的尺度,思想的依据,认识的来源。所以现代性的自命无证被淡化为客观认证。现代性必须经过客观认证才能反思知识作为自身的合理性,从实践认识知识的可行性。最终以事实作为知识的结果,以客观化作为自我意志的标准。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的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这种现象也就是所谓的现代年轻人“未老先衰”,他们没有古人少年时期的疏狂,但是整个传统文化因为自命无证而变成整体性的谎言。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而古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这是认识论的历史——不断增强的客观化,不断使思想回到现实,工具理性和客观化的理性不断完善。(摘编自《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材料三:道与器的相互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一个“道”字和一个“器”字,对宇宙万物的生发及其关系进行了高度的概括。“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宏大非凡的概括力,展现了中华文化卓越的思维魅力。一方面,道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是宇宙的总根源,或一切事物运动的总体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宇宙观。另一方面,与无形的道相对的是有形的器。在道与器的关系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态度是以道驭器、重道轻器,由此形成传统文化特别注重探究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的特点,但也具有忽视科技等器的因素的一面。究其原因,问题不在于道,而在我们未能摆正道与器的关系,只看到道高于器、统御器的一面,没有充分重视道生于器、寓于器、依赖于器的一面。所以,正确的做法应是以道御器、道器并重。以道御器就是在充满竞争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道文化的优势,驾取器物之用,引导人类役物而非役于物;道器并重就是道与器协力,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形成互补互进的良性状态,促进经济建设、生态建设、科技创新等更好更快发展。(摘编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协力共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强调对世界、对事物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而非穷根究底,所以民族心态总体比较冷静沉稳。B.材料二可以从学理上解释材料一中的现象,并指出现代性的特点是主观的东西必须被客观证实才能有效,客体认证大于主体自命。C.在现代性体系下的年轻人“未老先衰”,没有古人少年时的疏狂,仍有古人的诚信,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D.材料三认为应发挥道文化的优势来驾驭器物之用,这里的“道”与材料一中“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在内涵上无差别。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墨家与名家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它们未成为中国文化主流。B.儒道释主张直觉把握宇宙人生,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肯定直觉、顿悟的认知方式。C.儒家学理错误会导致错误的学风,只要主观意志,无需客观实践,朱熹格物致知说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D.由于古典时期言辞与现实的背离,古人言辞散漫,想怎么说就怎么说,造成整个传统文化的自命无证。3.下列选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中国文化重直觉思维、轻逻辑思维”特点的一项是()(3分)A.《论语》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B.《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高二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C.《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D.《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4.结合对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请简述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请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发展中的作用?(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文本一: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抖?”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文本二:2020年12月,第五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颁奖典礼在温州举行。迟子建获“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评委会认为: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始终带有浓厚的地域色彩与突出的个人风格。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象的相勾连,生物灵性与各色人性的相贯通,使得她的小说,地气与元气相得益彰,灵气与生气融为一体,从而使小角度的故事总是蕴含着深邃与丰沛;小人物的悲欢总是携带着希冀与温暖。以地域文化为基点,以底层生存为焦点,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使迟子建具有了清晰俊朗的辨识度,更使她具有了卓尔不群的重要性。(摘编自《澎湃新闻》)6.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和不舍。B.文中划横线处有关周瑜“敲鼓”的描写,既照应了前面的鼓角声,又塑造了周瑜沉醉于战争的形象。C.当“我”说要回去“奶孩子”喂猪鸡时,周瑜“动也不动地看着我”,说明我们的谈话没有触动他。D.文中的“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战场、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的和平守卫者更是大英雄。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A.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周瑜出场做铺垫。B.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艾”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睦。C.小说人物形象鲜明,作者除了运用外貌、动作、语言等描写方式外,还借助典型化场景描写烘托人物形象。D.小说采用梦境方式,讲述了“我”穿越历史时空,与历史人物进行了倾心的交谈,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8.“我”在这篇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高二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9.文本二中说迟子建的短篇小说“努力营造短篇小说的诗意美学”,《与周瑜相遇》中哪些方面体现了这种“诗意美学”?请结合文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吴王夫差起师伐越,越王勾践起师逆之。大夫文种乃献谋曰:“王其无庸战,不如约辞行成,以喜其民,以广侈吴王之心。”越王许诺,乃命诸稽郢行成于吴,曰:“昔者越国得罪于天王,天王亲趋玉趾,而又宥赦之。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其敢忘乎?越国固贡献之邑也,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唯天王秉利度义焉!”吴王夫差乃告诸大夫曰:“孤将有大志于齐,吾将许越成,而无拂吾虑。”申胥①谏曰:“不可许也。夫越,非实忠心也,又非慑畏吾兵甲也。大夫种固知君王之好胜也,故婉约其辞,以从逸王志。”吴王曰:“大夫奚隆于越?”乃许之成。吴王夫差既许越成,乃大戒师徒,将以伐齐。申胥进谏曰:“昔天以越赐吴,而王弗受。夫天命有反,今越王勾践舍其愆令,轻其征赋,裕其众庶,其民殷众,以多甲兵。越之在吴,犹人之有腹心之疾也。今王非越是图,而齐、鲁以为忧。夫齐、鲁譬诸疾,疥癣也,岂能涉江淮而与我争此地哉?”王弗听。十二年,齐人与吴战于艾陵,齐师败绩,吴人有功。吴王还自伐齐,乃讯申胥曰:“今天降衷于吴,齐师受服。敢告于大夫。”申胥对曰:“夫天之所弃,必骤近其小喜,而远其大忧。吾先君得之也,必有以取之。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将死,曰:“以悬吾目于东门,以见越之入,吴之亡也。”遂自杀。(节选自《国语》卷十九)【注】①申胥:伍子胥,春秋吴国大夫。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B.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C.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D.今天王既封殖越国/以明闻于天下/而又刈亡之/是天王之无成劳也/虽四方之诸侯则何/实以事吴/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成,平定,讲和。文中“不如约辞行成”是说不如用谦卑的辞令向对方求和。B.“而”有多种用法,文中“而无拂吾虑”的“而”为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C.众庶,指百姓。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黔首、黎民、庶民、黎庶、黎元等。D.敢,冒昧。文中的用法与“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敢”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王夫差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起兵对抗,但越国大夫文种出主意,希望勾践讲和,以此使吴王的野心膨胀,从而削弱吴国。B.申胥对越王的想法心知肚明,对越国大夫文种的谋略也很清楚,但吴王夫差狂妄自大、目光短浅,根本听不进他的意见。C.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废弃错误法令,减轻民众赋税,让民众富裕起来,使得能够作战的军队人数增加,壮大了越国实力。D.对吴王夫差进攻齐国的计划,伍子胥坚决反对,夫差没有听他的劝谏,打败齐国归来,责问伍子胥,导致伍子胥自杀身亡。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王之于越也,繄起死人而肉白骨也,孤其敢忘乎?(2)今王无以取之,而天禄亟至,是吴命之短也。14.在对待越国问题上,吴王夫差和伍子胥存在分歧,概括伍子胥的观点。(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5-16题。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张炎辛卯岁,沈尧道①同余北归②,各处杭、越。逾岁,尧道来问寂寞,语笑数日。又复别去。赋此曲,并寄赵学舟。记玉关③踏雪事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此意悠悠。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一字无题处,落叶都愁。载取白云归去,问谁留楚佩,弄影中洲?折芦花赠远,零落一身秋。向寻常、野桥流水,待招来,不是旧沙鸥。空怀感,有斜阳处,却怕登楼。[注]①沈尧道:张炎之友,下面的“赵学舟”也是张炎之友。②北归: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张炎与沈尧道、赵学舟等人,赴元都为元政府书写金字《藏经》,1291年从北方回归南方。③玉关:玉门关。此处泛指北方。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写作者赴北写经的旧事,冰封雪飘,枯林古道,踏雪冒寒,格调悲凉凄婉。B.作者身归江南,泪洒故土,欲倾苦恨,触目牢愁,虽欲题诗赠友,却无从下笔。C.故人来访,给作者带来欢乐慰藉,折芦花寄赠故友,亦饱寓着他生不逢时之痛。D.全词起笔清劲,结意幽深,声调激越,情感却缠绵、纡徐,令人悲慨不尽。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在《劝学》中说“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老子》中也有类似的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名言都启发我们做事要从点滴做起。(2)《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轻财重义的性格特点。(3)“鸿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8-20题。近年来,纪录片多次掀起收视热潮。或探访特色美食,展现地域文化;或航拍万里山河,带来诗意之旅;或聚焦稀世文物,诠释工匠精神……一部部纪录片相继成为网络“爆款”。纪录片作为一种影视艺术,展现真实是其本质特征,其创作素材是真实生活,表现对象为真人真事,创作者通过艺术的加工展现真实生活,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相较于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经历的真实,纪录片带来的真实感更加丰富,也更具美学价值。纪录片的画面细节讲究,摄影技术娴熟,旁白精炼恰当,精心设置的影音元素,给观众带来的审美体验。移动传播时代,纪录片主动拥抱数字科技,不断拓展表现形式,微纪录片、VR纪录片、交互式纪录片等纪录片。此外,纪录片还与其他视听节目融合,出现“纪录片+剧情演绎”“纪录片+综艺”“纪录片+互动体验”等跨界类型。观众通过发送弹幕、二次剪辑等抒发感想,在增强参与感与互动感的同时,丰富了纪录片的内涵。当代纪录片适应了年轻观众的文化消费偏好,受到广泛追捧也就。我们需要纪录片,既为了观察世界,更为了理解自己。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根据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为“纪录片”下定义。(4分)20.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1-22题。炎热的天气,人们需要大量补水,然而有人会因为喝水而进急诊。原来这位患者口渴难耐,一口气喝了两瓶凉水,导致了“胃痉挛”。 胃痉挛是指胃部肌肉抽搐,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并常会伴有呕吐症状。胃痉挛的发生常常与体质和饮食等因素有关。 ①?多数是因为不会正确喝水。当我们口渴难耐时,机体的水分早已失去平衡,部分细胞已经处于脱水状态,此时喝水已是”被动喝水”,不宜喝凉水,一次性喝水也不宜超过人体胃生理容量(成年人为大于500ml)的三分之一。一次性大量水分进入胃内,不仅容易增加心脏、肾脏负担,还会引起胃痉挛,影响消化功能。正确的喝水方式,应是将一杯水(200ml)缓慢喝完,小儿或老年人可将一杯水分为两次(每次100ml)缓慢饮用。②,可将第一口水含于口中,再慢慢咽下,使口腔及身体适应水温之后,再缓慢增量饮用。若因喝水过多导致胃痉挛怎么办?专家建议,此时胃肌肉强烈收缩,③,如盐酸屈他维林、腹可安片等,同时使用抑酸药物——铝碳酸镁保护胃黏膜;非药物干预,可以热敷疼痛部位,注意防止烫伤,热敷时间小于30分钟。如果仍得不到缓解,应尽快就医。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②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③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盛赞白求恩大夫“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④作家雪漠说:“利众让自己的生命得到升华,所以,利众是最大的利己。”(《世界是调心的道具》)⑤亚当·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己的,追求个人利益是人民从事经济活动的唯一动力。(《国富论》)读了上述材料,你对“利人”和“利己”的关系有着怎样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郧阳中学、恩施高中、沙市中学、随州二中、襄阳三中高二上联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2年10月18日1.D解析:材料三中的“道”属于哲学范畴,而材料一中的“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属于现代科学范畴。A.在材料一第二段中说“其长处是对世界、对事物容易进行整体、系统的把握,具有较长远的历史眼光,不狂躁,不玄想,重经验,好历史,民族心态总的讲比较冷静、沉稳”,“缺乏穷根究底的探索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精确性”。B.在材料二第二段中“凸显客观性认证,把认知变成客体化的,这是现代性的特点。”C.原文为“现代性虽然看似缺少了古人所谓的诚信,但是总体上建立了个人认知的可信度。”2.D解析:原文为“古人的言辞散漫正是自命无证造成的,因为拥有无须客观化的认知,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就会造成言辞与现实的背离,而古典时期一直不顾这种背离。”因果关系颠倒。A材料一第一段“先秦的儒家和道家都长于直觉的辩证思维,后期墨家与名家则特别发展了理性的逻辑思维,提出了一系列富于思辨精神的逻辑命题。但两汉魏晋以来,儒、道、释三家互补成为影响中国文化的主流”B材料一第一段“三家都主张直觉地把握宇宙人生。儒家的道德直觉、道家的艺术直觉、佛家的宗教直觉,都把主客体当下冥合的高峰体验推到极致,认为对于宇宙本体,不能依靠语言、概念、逻辑推理的认知方法去认识,只能靠直觉、顿悟加以把握”C材料二第二段“儒家的学理错误是自命无证。这会导致错误的学风”,第三段“朱熹格物致知说基本导向客体认证。”3.B解析:《中庸》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意思是要博学多才,就要对学问详细地询问,彻底搞懂,要慎重地思考,要明白地辨别,要切实地力行。A.《论语》曰“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 ”意思是道要是能够施行那是天命所致;道要是将要衰败,那也是天命所注定的,公伯寮能把天命怎么样呢!C.《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 意思是一切都是命运,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顺应它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所以知道命运的人不站在危险的墙下。D.《庄子》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意思是天地与我并生不害,而万事万物都与我是一体同在的。4.①先指出儒家学理是错误的,与现代性不符。②然后论述现代性认识的特点。③接着从本质和认识论的历史两方面论证现代性认知的正确性和合理性。(每点1分,2点3分,3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5.①扬道所长,注重传统文化对道理、道路、方向、原则等重大问题探究的特点,但要重视科技等。②以道驭器,用道来驾驭器物,引导人类了解、掌握、运用器物,而不是被器物所奴役。③道器并重,使传统文化道的优势和现代化器的优势互补互进。(每点1分,2点3分,3点4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6.C.解析:“说明我们的谈话没有触动他”解读错误,结尾处“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说明周瑜接受了“我”的意见,放下了战刀,成为和平的守护者。前后周瑜的形象是不同的。故选C。7.A.解析:“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错误。根据第二段整体语境,“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渲染了温馨、祥和的氛围。故选A。8.①第一人称叙述,便于直接描述人物心理、抒发情感,更能将一个村妇的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从而给读者以真实、亲切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②“我”是线索人物,通过“我”见到周瑜、与周瑜交谈、离开周瑜串联起小说所有情节。③“我”是整个事件的亲历者、陈述者,通过“我”见证了周瑜对待战争的态度的变化,从而展现了周瑜“放下屠刀”的布衣英雄形象。④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文中通过“我”厌恶战争,喜爱安宁而淳朴生活,引领读者去思考探索小说的主题。 (每点2分,任答对三点6分)9.小说诗意的美学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环境描写体现诗意美:故事始终有月光笼罩,艾香萦绕;人物出场时的环境开阔、宁静、素雅。②人物形象体现诗意美:“我”是砍芦苇、喂猪、奶孩子的村妇,却对英雄有自己深刻的看法,能让战争的参与者放下武器;不再身披铠甲的周瑜身着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③情节设置体现诗意美:整个故事都发生在梦境之中,现实人物和历史人物相遇,穿越时空进行交流。④语言体现诗意美:小说语言简洁、朴素、隽永、舒缓,富于诗情画意。如“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每点2分,任答对三点6分)10.C解析:句意:现在天王已经扶植了越国,凭着圣明在天下闻名,却又要消灭它,这是天王对越国的扶植徒劳无功啊。即使是四方的诸侯,又将凭怎样的事实来相信吴国而来臣事它呢?“越国”作“封殖”的宾语,不可断开,且“以明闻于天下”的主语是吴国,排除AB;“何实以事吴”是“以何实事吴”的倒装,排除D,故选C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11.B解析:“而无拂吾虑”中的“而”通“尔”,你们。12.D解析:“在打败齐国回来之后责问伍子胥,导致伍子胥自杀身亡”错。原文“员不忍称疾辟易,以见王之亲为越之擒也。员请先死。”是指“伍子胥不忍心看到夫差被越国所擒,所以自杀”,并非是吴王的责备导致伍子胥自杀。13.(1)君王对于我们越国,如同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重新长肉一样的恩德啊。勾践怎敢忘记呢?(4分,“起”“肉”使动用法;“其”,表反问,各1分,句意1分,)(2)现在你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而上天赐给你的福禄却屡屡降临,这是吴国的国运变短了。(4分,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亟:屡次、多次,是:这,各1分,句意1分)14.①越国并非真心求和;②越国是吴国的腹心之疾;③越国最终会灭掉吴国。(每点1分,3点3分)参考译文:吴王夫差攻打越国,越王勾践起兵迎战。大夫文种向勾践献计说:“您还是不要跟吴国打仗,您不如用谦卑的辞令向对方求和,让吴国的百姓高兴,让吴王的骄傲的心理膨胀起来。越王同意了,于是派诸稽郢去吴国求和,诸稽郢说:“过去越国得罪了天王。天王亲自起兵,却又宽宥了他。天王对于我们越国,如同让死人复活,让白骨重新长肉一样的恩德啊。勾践又怎敢忘记呢?越国本来就是给吴国纳贡的城邑,天王不挥舞着鞭子使唤它,却要让您的军士屈尊来攻打呀。现在天王已经扶植了越国,凭着圣明在天下闻名,却又要消灭它,这是天王对越国的扶植徒劳无功啊。即使是四方的诸侯,又将凭怎样的事实来相信吴国而来臣事它呢?希望天王根据利益来考虑怎样合适!”吴王夫差于是对大夫们说:“我将要践行征服齐国的宏大志向,为此我将允许越国讲和的请求,你们不要反对。”申胥(即伍子胥)进谏说:“不可以答应越国的求和。越国并非真心对吴国,也并非畏惧于我们的军队。越国的大夫文种本来就知道您好胜心强,所以就用委婉动听的话来放纵您的心志。”吴王说:“大夫何必这样抬举越国?”于是就答应了越国的求和。吴王夫差同意越国的求和之后,就大规模地整顿士卒,准备去攻打齐国。伍子胥进谏说:“过去上天把越国送给吴国,而您没有接受。天命也会有反复,现在越王勾践废弃了错误的法令,减轻民众的税赋,让民众富裕起来。他的民众数量日渐庞大,足以用来壮大军队。越国对于吴国,就像一个人有了心腹之患。现在您不去谋划如何征服越国,却去操心征服齐国和鲁国的事。那齐国和鲁国如同诸多疾病中疥癣一类的小病罢了,怎么可能会渡过长江和淮河来与我们争夺这里的土地呢?”吴王不听劝谏。在吴王执政的第十二年,齐国与吴国军队在艾陵交锋,齐军战败,吴国取得成功。吴王夫差伐齐获胜归来后,便责问伍子胥说:“现在上天降福吴国,使齐国归顺了。我冒昧告诉你这个消息。”伍子胥回答说:“那上天所要抛弃的,必定在眼前先给它小小的欢喜,而把大的忧患留在后面。我们先王凡是取得成就,必定有成功的条件。现在你没有取得成功的条件,而上天赐给你的福禄却屡屡降临,说明吴国的国运已经很短了。我不忍心称病退避一边,看到你被越国人所生擒,我只有请求先死!”临死前,说:“把我的眼睛悬挂在国都的东门上,让我看到越国入侵,吴国的灭亡。”于是就自杀了。15.A解析:“格调悲凉凄婉”错,本词前五句一气直下,气象苍莽,陈廷焯曾以“苍凉怨壮”评价该词。16.①北游归来的失意惆怅(或身世飘零之感)。“短梦依然江表,老泪洒西州”北地的屈辱经历已过去,南归后的词人老泪洒落,无欢可言,失意惆怅之情溢于言表。②别友的离愁。“问谁”二句化用《九歌》捐玦、遗佩的典故,写好友惜别之情;向野桥招来的“不是旧沙鸥”,写知己离散后的寂寞无聊,反衬一笔,愈见故交情深。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③遗民对故国沦丧的隐痛。开篇五句写北游,其中“此意悠悠”抒发作者内心无限的忧思;“空怀感”三句“登楼”用典借王粲作《登楼赋》思归之事,表达失国隐恨之意。(6分,每点2分。其他答案若合理亦可酌情给分)诗歌译文:记得在北方边关,踏雪漫游,寒气冻硬了貂裘。沿着荒枯的树林古老的大道行走,到漫长的黄河边饮马暂休,这内心的愁绪啊,似河水悠悠。北游如一场短梦,梦醒后此身依然在江南,禁不住老泪纵横,洒落在故都杭州。想借红叶题诗,却连一个字也无写处,因为那飘落的片片红叶上已写满了忧愁。你载着一船的白云归去,试问谁将玉佩相留,顾盼水中倒影于中洲?折一枝芦花寄赠远方故友,零落的芦花啊,透出一身的寒秋。向着平常的野桥流水漫步,招来的已不是旧日熟识的沙鸥。空怀着无限的情感,在斜阳夕照的时候,我却害怕登楼。诗歌鉴赏: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末元初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张俊的曾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1279年宋亡,张濡被元人所杀。张炎落拓浪游。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北游大都(今北京)。后失意南归,漫游江浙各地,曾设ト肆于四明,潦倒以死。著有《山中白云词》《词源》《词话丛编》等。此词写于南归以后,内容是怀念北游生活及感怀,系于后期创作的第三阶段。因为创作时间距北游不远,所以上片的写景还保留了一些清雄慷慨色彩。《八声甘州》有边塞词的格调,悲壮苍凉,拿它来写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感,非常适合。上片,前五句,由“忆”字领起,追忆昔日与沈尧道诸友人在北地交游时的情景。“玉关”,泛指北方。作者仅用“踏雪清游”、“寒气脆貂裘,傍枯林古道,长河饮马”数语,清雄阔大,描绘出了与江南截然不同的北方的地域风光和生活特点。不仅意兴豪迈,而且可以入画。一个“脆”字,即显出炼字之精,音感、质感呼之欲出。北游犹如一场短梦,猛然醒来,发现自己依旧身在江南,面对故国残破的山河,只有空洒老泪了。“短梦”二句折入现在,一句点醒。“西州”,古城名,在今南京西。据《晋书·谢安传》,羊昙受到谢安的推重,谢安扶病回都时曾从西州城门而入;安死后,羊昙怕触景伤怀,就避而不走西州路。有一次,羊昙大醉,不觉行至西州门,发觉后大哭而去。此处借“西州”指杭州。张炎先世虽为陕西人,但自六世祖张俊以来,便世居杭州,所以他流泪怀念的家乡应该是杭州。此言自己年岁已晚,见故国而生悲慨,不禁落泪。国恨家仇集于一身,悲愁无边无际,无法挣脱。“一字”二句,翻用红叶题诗典故,言在这深悲巨痛面前,语言显得多么苍白无力,你只能承受和感觉,甚至每一片落叶都是凄惨的化身。足见遗民失国,北去南来,俱无佳致。下片表明自己选择山中白云的生活方式,可是仍忍不住眷念故旧。换头改出以疏宕之笔。“载取”一句,结合小序,写友人来访,给孤寂的生活带来一些慰藉和温暖,但仅数日之欢,友人又要回去,回到白云深处像我一样去过他的隐居生活。“问谁”二句,化用屈原《九歌》捐袂、遗佩的典故,写与友人依依惜别、萦怀无已的情谊,乃故作摇曳,以疏间密。“折芦”二句,上句借前人“折梅寄远”典故,寄托留别之意;下句就所折芦花,借喻自己零落如秋荻的身世和心境。“向寻常”三句,喻知己难得,言友人既去,平常虽亦能找到二三朋友,但毕竟不是故交。反衬一笔,愈见故交情深。收拍“空怀感”三句,点明感慨,言孤愁之极,只能靠登楼远望来排遣,可是登楼所见,“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不登也罢,只能空怀感念而已,真是沮丧到了极点。这里,故人的飘散,自身的孤零,山河的易主,汇合成古今兴亡的沧桑,而这一切怀古伤今,充其量只落得一个“空”字罢了。“怕”字则更道尽一个读书人内里的怯弱,反衬出一个时代的创伤是何等的深刻沉痛。张炎常用“怕”字,除了词人工愁善感的心灵素质,自应还有引发这种“怕”的许多时代和社会因素。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纵观全篇,由景到情,由壮及悲,由友情而及国愁家恨,文字极为警策,一股清刚悲怆之气回荡其间,即使全篇有旋折流走之妙,也将读者引入愈渐深沉窈窕的情境中去。此种结构,似有“梦窗家法”在焉。17(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示例一: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示例二: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每空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第三小题是开放题,符合题意即可酌情给分)18身临其境、应运而生、不足为奇(若有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书写无误即可得分;每空1分)第一空,“身临其境”的意思是亲身面临那种境地;也作身历其境。前文讲纪录片带来的真实感更加丰富,在画面、影音等方面的精心设置,后文又有“体验”一词,故填“身临其境”。第二空,“应运而生”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前文讲到数字时代,纪录片不断拓展表现形式,故填“应运而生”。第三空,“不足为奇”意思是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这里是说当代纪录片受到年轻人喜爱很正常,故填“不足为奇”。19示例: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4分,符合单句要求但信息不全,缺一项扣1分,语句不通顺酌情扣分,不符合单句格式要求,0分)解析: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其格式一般为“……(种概念)是……的……(属概念)”,同时要注意多项定语的顺序。本题首先要确定被定义概念“纪录片”的属概念,即一种影视艺术形式,然后确定其本质特征,最后确定定语的顺序和各个定语的表达形式。20示例:①运用排比。连续使用三个统一的句式“或……,……”构成排比②内容:从美食、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等不同方面展现了纪录片丰富多彩的内容;③效果: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感强,语势突出,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指出修辞手法1分,构成1分,内容分析1分,音韵效果1分)21①为什么喝水会导致胃痉挛②饮用温度稍低的水③应使用解痉药物缓解(每句2分,其他答案酌情给分)解析:第一空,由上文喝水导致胃痉挛的内容和下文“多数是因为不会正确喝水”可以推断此处应该填写问句,“喝水”“胃痉挛”为关键词;第二空,由上文不宜喝凉水的内容推知此处写“饮用温度稍低的水”;第三空,根据下文推出“使用药物缓解”,由上文推知,使用的为解痉药物。22.大量水分一次性进入胃内,不仅容易引起胃痉挛,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增加心脏、肾脏负担。(一处1分,两处3分)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主语是“大量水分”,“一次性”应该修饰谓语“进入”,而原句却把“一次性”当作了定语修饰主语;第二处,“不仅……还……”为递进关系,原句语序错误。23.(一)作文审题立意参考(1)材料的理解:“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说天地之所以能久远存在,因为它不为自己索取什么,故能长久。这是以天地为喻,教人无我利他。“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说有仁德的人,自己想有所作为,同时也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通达,同时也要助人通达。这句直言,仁人利己不忘利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句盛赞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利他不利己,周恩来、焦裕禄等都是典型代表。冯友兰在《人生的境界》一文中指出“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道德境界的人“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我们多数人处于功利境界,但不能就此矮化甚至否定这一崇高境界。作家雪漠的话“利众是最大的利己”直述其意。亚当·斯密的话,表达利己才是本性,从人性的角度否定了利他。当然在他的《道德情操论》对“利他”有更深刻的表述,货币主义大师米尔顿·弗里德曼曾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利己”。(2)写作立意建议:文章应紧扣“利己”与“利他”展开论述;概念界定清晰,能够明确二者的关系,表明态度;能够进行合理的原因推理和归纳,论据充实;语言流畅,结构严谨。切题立意示例:利人利己,并行不悖;利人者,人恒利之;始于利己,终于利他;利己利他,互利共赢。对“利己”与“利他”二者的概念界定不准确或片面狭隘;(比如:简单地将利己等同于自私自利,利他等同于无私,或将利己与利他直接等同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只写“利他”完全不涉及“利己”;缺乏必要的论述,只是简单地罗列现象而不分析原因;结构基本完整。评为三类卷36-44分(二)作文评分补充细则(1)本次作文切入分45分。分四个评分等次:一类卷53—60分,二类卷45—52分,三类卷36—44分,四类卷35分以下。(2)关于抄袭作文抄袭作文的判定与处理要十分慎重,只是怀疑而没有实据的不能判为抄袭。抄现代文阅读材料,90%左右文字雷同的,给1-5分;70%左右的文字雷同,给5-10分;50%左右文字雷同的,给10-15分;30%左右文字雷同的,扣除抄袭字数后,正常评分。(3)关于未完卷作文第一缺标题扣2分。只有标题,且与命题有联系,给1分。有标题,写有一二行文字,且与命题有联系,给1-2分。第二字数达到600以上而不足800字的,按正常卷评分,每少50字扣1分,扣完4分为止。不足600字的,得分不超过20分;不足400字的,得分不超过10分;不足200字的,得分不超过5分。第三错别字3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不重复计算。第四套作或文体不明的,酌情扣分。高二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高二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