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贵州省六盘水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9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六盘水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上)9月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卷命题范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准确把握重点、关键、支撑、目标等工作着力点,才能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在选题策划上,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的主体地位。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创造了无数波澜壮阔的伟大奇迹,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生动故事,广大读者迫切希望能够读到更多深刻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文学作品。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强调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文学出版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通过优化选题结构、规划选题重点,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在选题计划中的占比和分量。同时,倡导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与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相互促进,目的在于以选题内容的丰富性,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阅读需求。长期以来,文学出版一直存在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作品大行其道,脱离现实、无病呻吟的作品比比皆是,反之,称得上“高峰”的精品却如凤毛麟角。如何提升文学出版的品质,如何推出更多的精品力作,成为长期困扰出版界的一个难题。为人民奉献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对文学出版来说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对那些可出可不出的作品坚决不出,杜绝无效产出;对那些只有市场效益而内容有害的作品坚决不出,决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而对那些基础好的作品,则要本着孜孜 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作者一道精心打磨,久久为功,将“璞玉浑金”铸造成为文学精品。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的支撑点,是实现全媒体条件下的文学创作与多介质传播的深度融合。文学出版基于媒介技术的支持,推动出版流程重塑再造、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转型升级,不同媒介通过内容、渠道、平台、终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学精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文学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制作成有声书、电子书,可以促成文学IP运营的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更重要的是能够针对读者多样化文化需求,依托新技术、新媒介和新商业模式,为作家与公众搭建起思想与艺术互通的平台,聚合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最大程度地发掘文学作品的内容资源优势,传播知识、引领精神、启迪审美。文学出版属于大众出版,其商业属性相对来说表现得更明显一些。但是,如果一味重市场需求、轻价值引领,重故事情节、轻文化底蕴,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则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文学出版要倡导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则意味着文学出版要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文学精品必然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而且具有长远性。同时,这些作品的多介质传播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将进一步促成效益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摘编自路英勇《紧紧抓住推出“文学精品”这个关键》)材料二:优质原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恰犹如科技创新一样,需要时间与精力的大投入,如果将这些量化为经济计量也同样是一次大投入。但这种投入无疑是值得的。它一方面为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提供优质的精神文化精品,同时也是在为文化企业提供独有的核心竞争力,且降低了在复制、生产、传播和衍生开发等后续价值延伸增值过程中的成本,这种产业链越长,优质原创文学作品无形价值的开发和利用就越充分,企业的长期竞争力就越强。尽管理论上如此,但由于当下种种复杂的因素,一些优质原创力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等现象也并不鲜见。对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相关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一定要保有足够的耐心,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与业绩观,充分尊重艺术生产规律。坚持以强原创为基石。一方面,在各种资源配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应旗帜鲜明地围绕 着原创力坚持党和国家的标准与尺度,大力扶持、表彰和奖掖原创,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文学原创,在全社会倡导与培养尊重原创、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事前审核和事后监管等多种手段,抑制低端重复出版现象,比如明确规定中外文学名著单位的专业出版资质与门槛,对校勘者、译者和责任编辑等相关人员的相关资质与能力进行基本审核等。(摘编自潘凯雄《强原创:文学创作与文学出版永恒的主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准确把握重点、支撑等工作着力点,才能在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时做到整体谋划、全面推动、取得实效。B.文学出版一直存在着数量与质量的结构性矛盾,出版界需要提升文学出版的品质,为人民奉献真正的文学精品。C.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把效益提升作为目标,文学出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社会效益。D.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创作和传播优质原创文学作品,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文化企业的竞争力来说都是值得的。2.根据材料丙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在选题策划上,为了丰富选题内容,尽可能地满足读者多样化的阅读需求,应使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与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地位相当。B.基于媒介技术的支持,文学IP经营的经济效益能实现最大化,如文学作品可以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被制作成有声书、电子书等。C.文学出版如果一味重视市场需求和故事情节,忽视社会效益,就有可能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D.因为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所以一些优质原创文学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曹禺从1930年起几经揣摩构思,又用半年的时间全心写作,终于在1933年完成了《雷雨》。B.茅盾于1931年10月开始创作《子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C.1942年在重庆,仅用时十天,郭沫若就完成了五幕历史话剧《屈原》的创作。D. 从1975年开始构思、准备,直到1988年5月,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4.什么样的文学作品才称得上文学精品?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5.请从作家、出版企业和出版管理部门的角度,谈谈如何推动文学出版的高质量发展。【答案】1.C2.B3.C4.①文学精品应是那些能够深刻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作品。②文学精品应是那些具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③文学精品应是那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④文学精品应是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优质原创作品。5.①从作家角度来说,作家应积极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强化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投入时间和精力进行优质原创作品的创作。②从出版企业的角度来说,出版企业应提高作品鉴赏能力,对那些可出可不出和只有市场效益而内容有害的作品坚决不出,对那些基础好的作品则要本着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作者一道精心打磨,久久为功,努力为人民奉献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还要针对读者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依托新技术、新媒体和新商业模式,最大限度地发掘文学作品的内容资源优势,传播知识、引领精神、启迪审美。③从出版管理部门的角度来说,出版管理部门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政绩观和业绩观,在资源配置、政策等方面大力扶持、表彰和奖掖原创,在全社会倡导与培养尊重原创、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还要通过事前审核和事后监管等多种手段,抑制低端重复出版现象。【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文学出版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适当考虑社会效益”错误。由材料一第五段“文学出版要倡导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当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必须服从社会效益”可知,文学出版首先考虑的应是社会效益,而非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适当考虑社会效益。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 “地位相当”错误,曲解文意,材料一第二段相关表述是“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要突出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的主体地位”,“倡导新时代现实题材精品生产与多样化题材精品生产相互促进”。C.“就有可能会导致……”错误,将必然说成或然。材料一第五段相关表述是“如果一味重市场需求、轻价值引领,重故事情节、轻文化底蕴忽视社会效益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则会导致文学的庸俗化、低俗化和媚俗化,最终将失去读者和市场”,可见原文的观点是肯定的,而选项表述变成了“可能”。D.“因为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所以……”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二第二段表述是“但由于当下种种复杂的因素,一些优质原创力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等现象也并不鲜见”,可见在一定时间内未必完全能够释放出它本该产生的强大文化影响力及经济效益的原因并不是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屈原》虽然是一部影响大、震撼人心的剧作,但因为这部剧作的创作仅用时十天,所以不能用来论证“优质原创文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运作规律,美成在久”这一观点。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广大读者迫切希望能够读到更多深刻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文学作品”可知,文学精品应是那些能够深刻反映新时代历史巨变、描绘新时代精神图谱的优秀作品。从材料一“为人民奉献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文学精品,对文学出版来说至关重要”可知,文学精品应是那些具有正能量、有感染力、传得开、留得下的作品。从材料一“文学精品必然是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而且具有长远性。同时,这些作品的多介质传播所衍生出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将进一步促成效益提升这一目标的实现”可知,文学精品应是那些思想精深、艺术精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从材料二“优质原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恰犹如科技创新一样,需要时间与精力的大投入……”可知,文学精品应是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优质原创作品。【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材料一“构建文学出版新格局,强调聚焦新时代现实题材文学创作,就是为了进一步强化文学出版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担当”和材料二“优质原创文学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恰犹如科技创新一样,需要时间与精力的大投入”概括出答案第一点。从材料一“这就意味着对那些可出可不出的作品坚决不出,杜绝无效产出;对那些只有市场效益而内容有害的作品坚决不出,决不能在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而对那些基础好的作品,则要本着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与作者一道精心打磨,久久为功,将‘璞玉浑金’铸造成为文学精品”“文学出版基于媒介技术的支持,推动出版流程重塑再造、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转型升级,不同媒介通过内容、渠道、平台、终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文学精品的传播力与影响力……最大程度地发掘文学作品的内容资源优势,传播知识、引领精神、启迪审美”概括出答案第二点。从材料二“相关部门特别是管理部门,一定要保有足够的耐心,摒弃那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与业绩观……一方面,在各种资源配置以及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应旗帜鲜明地围绕着原创力坚持党和国家的标准与尺度,大力扶持、表彰和奖掖原创,尤其是现实题材的文学原创,在全社会倡导与培养尊重原创、呵护原创的社会风气;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事前审核和事后监管等多种手段,抑制低端重复出版现象”概括出答案第三点。(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黔小景沈从文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快出嫁时乡下姑娘们的眼泪一样。春雨落后,大小路上烂泥如膏,各处有崩坏的土坎,各处有挨饿太久全身黑区区的老鸦,许多小屋子里,都有面色惟悴的妇人,望到屋檐外的景致发愁。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马回籍的小官,有正行法事的男女巫师。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这官路上来往。春雨一落后,路上难走了。于是许多路旁的小客舍里,天黑前都有了商人落脚。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 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早,所以不到黄昏,两人就停顿下来了。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叨着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两个客人一面洗脚,一面就问有什么吃的。这老人站到一旁好笑,说:“除了干豇豆,什么也没有了。”年轻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豇豆待客吗?”“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接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人。我这干豇豆本来留着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个客。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乎吃一顿吧。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门外边雨渐渐已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坐在门边的主人,好像十分快乐,像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说着:“晴了,晴了,我昨天做梦,也梦到天会晴。”有许多乡下人,在落春雨时都只梦到天晴,所以这时节,定也有许多人,在向另一个人说他的梦。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轻一点儿的客,一面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适!”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中在你讨媳妇的,我应当喝你的喜酒。”“我媳妇还在吃奶咧。”两人于是大声笑着。那老人在旁边听到客人的调笑,也笑着。但这两双鞋子,却是他在冬天刚死去的儿子的。两个商人正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轻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地在此住下,生了好奇的心。“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我一个人。”说了又自言自语似的,“唉,就是我一个人。”“你儿子呢?”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轻人相像,本来要说“儿子死了”,又改口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两个商人穿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他们望到门外黄昏景致,望到对过路旁一些小小菜圃,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好像散碎金子。黄昏景致更美丽了,晚晴正如人病后新愈,柔和而十分脆弱,仿佛在微笑,又仿佛有种忧愁,沉默无言。 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菜畦,以为正指到那个土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着他的儿子,是在这人死过一天后,老年人背了那个尸身,埋在自己挖掘的土坑里,再为他加上二十撮箕生土做成小坟,留下个标志的。慢慢地夜就来了。屋子里已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门外边的两个商人,回头望到灶边一团火光,老板却痴坐在灶边不动。年轻人就喊他点灯。这老人近来一到夜时就睡觉,不用灯火有两三月了。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訇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几个人谈起话来。他们问他有六十几,他说应当再加十岁去猜,又问他住到这里有多久,他说并不多久,只二三十年。他们问他还有多少亲戚,他就像在哄骗自己,把一些多年来已毫无消息的亲威一一数着,且告诉他们,这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些什么事。他们问他那个上云南做生意的儿子,要多久回来一次,他打量了一下说:“冬天快过年了回来次,还送了云南出的大头菜。”说了许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可说,使他自己也觉得今天有点奇怪。平常他就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不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也谈到,近于自慰的谎话也说了很多。到后,商人中那个年长的,提议要睡了,这侄儿却以为时间还太早了一点,托故他还不消化,要再缓一点。因此年长商人睡后,年轻商人还坐到那条板凳上,又同老头子谈了许久闲话。到末了,这年轻商人也睡去了,老头子一面答应着明天喊叫他们早起,一面还是坐在灶边,望着灶口的闪烁火光,不即起身。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媒燃灯,稀奇得很,怎么老板还坐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里死了。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路旁小客舍的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可以看出他世外隐者的潇洒飘逸。B.老人亲手埋葬了自己的儿子,“背了那个尸身”“加上二十撮箕生土”,平静的叙述却写出了老人悲凉的人生。C.年轻的商人询问老人的家人,并陪老人闲谈了许久,表明年轻人涉世未深,还保留着一份善良与同情心。D.屋子里已经非常黑暗时,老人却还坐在灶边不动,没起身点灯,主要是因为生活过于拮据,早已用不起灯火。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黔小景”为题,借贵州深山的小人物、小场景展现特定历史时期底层人民生存境遇的大图景。B.小说多处写春雨,但并未带给人们希望和惬意,反而使故事笼着阴沉的色调,折射出老人的内心世界。C.小说的语言平常朴素、含蓄隽永,在平静的叙事中隐含着深沉的孤独与忧思,展现出独特的抒情韵味。D.小说情节随时间推移,用老人的限知视角讲述了这个哀伤的故事,让读者不由生出对人物的同情与悲悯。8.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商人第二天起来才发现老人在半夜里死去,这样安排有何用意?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6.B7.D8.①孤独无依、晚景凄凉。他独守着位置偏僻罕有人到的客栈,年过七旬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儿子,最后孤独地死去。②渴望关心与关爱。他在生日当天迎来两位客人,与他们深夜长谈,甚至编造谎话安慰自己,间接表现出对受人关爱的渴望。③心地善良。他拿出儿子的鞋给两位奔波的商人换上,因年轻商人与自己死去的儿子相像,便不忍心讲出儿子已死去的事情。9.①在情节上形成突转,前天夜里还热情招待客人、与客人聊天的老人突然死了,令人感到意外。 ②凸显老人悲凉的生存境况,老人守着孤单的客栈,在夜里寂然死去,进一步表现了其悲凉的人生。③激发了人们对老人命运的同情以及对当时人们生存境况的思考。【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A.“路旁小客舍的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匹白鹤,可以看出他世外隐者的潇洒飘逸”分析错误,依据原文“对不起你们,马马虎虎凑乎吃一顿吧。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下了雨路也走不得”可知,老人的生活是很凄凉的,体现不出“潇洒飘逸”,属于无中生有。C.“表明年轻人涉世未深,还保留着一份善良与同情心”分析错误,“年轻的商人询问老人的家人”,属于人之常情;“陪老人闲谈了许久”,是因为“以为时间还太早了一点”。D.“主要是因为生活过于拮据,早已用不起灯火”分析错误,依据原文最后一段“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媒燃灯,稀奇得很,怎么老板还坐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里死了”可知,是因为老人去世了。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用老人的限知视角讲述了这个哀伤的故事”分析错误,小说主要用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鉴赏能力。(1)老人是客舍主人,文中交代,他是一个“孤老”,他所在的地方是“贵州深山里”,位置偏僻,是一个孤单的客栈,可见老人的孤单。老人儿子已去世,他不仅孤单,而且无依无靠,很不幸。(2)依据原文“今天是他的生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叨着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可知,突出老人对人的渴望;依据原文“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过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就睡,傍着两个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平常他就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不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也谈到,近于自慰的谎话也说了很多”可知,这些表现出老人对得到人关爱的渴望。 (3)依据原文“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轻一点儿的客,一面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同我的脚合适!’”和“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轻人相像,本来要说‘儿子死了’,又改口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可知,表现了老人的心地善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相关情节作用的能力。(1)从情节看,前一天夜里老人还给客人准备洗脚水及吃的东西,热情招待客人,与客人聊天,第二天老人突然死了,令人感到意外,在情节上形成突转;第一天迎来客人,到当夜去世,也形成了首尾完整的结构。(2)从人物形象看,老人孤单一人,生活在贵州深山里,年过七旬又失去了相依为命的儿子,自己守着孤单的客栈,在夜里寂然死去无人知晓,孤独无依、晚景凄凉,凸显老人悲凉的生存境况,进一步表现了老人悲凉的人生。(3)从主题上看,借贵州深山的小人物、小场景展现特定历史时期底层人民生存境遇的大图景,老人的突然死去更能激发人们对老人命运的同情,对他的死戛然而止,也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从而引发人们思考人的生存境况,令人深思,耐人寻味。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秋七月,加刘裕北青冀二州刺史。或谓裕曰:“张纲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会纲自长安还,太山太守申宣执之送于裕。裕升纲于楼车,使周城呼曰:“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城中莫不失色。江南每发兵及遣使者至广固,裕辄潜遣兵夜迎之,明日,张旗鸣鼓而至,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张华、封恺皆为裕所获。秦王兴遣使谓裕曰:“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裕呼秦使者谓曰:“语汝姚兴:我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当取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刘穆之闻有秦使,驰入见裕,而秦使者已去。裕以所言告穆之。穆之尤之曰:“常日事无大小,必赐预谋,此宜善详,云何遽尔答之?此语不足以威敌,适足以怒之。若广固未下,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晋师不出,为日久矣。羌见伐齐,殆将内惧,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初,秦王兴遣卫将军姚强帅步骑一万随韩范往就姚绍于洛阳,并兵以救南燕,及为勃勃所败,追强兵还长安。韩范叹曰:“天灭燕矣!”南燕尚书张俊自长安还,降于刘裕,因说裕曰:“燕人所恃者,谓韩范必能致秦师也,今得范以示之,燕必降矣。”裕乃表范为散骑常侍,且以书招之。长水校尉王蒲劝范奔秦,范曰:“刘裕起布衣,灭桓玄,复晋室,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燕亡则秦为之次矣,吾不可以再辱。”遂降于裕。(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B.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C.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D.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B.周城的“周”是环绕的意思,与《阿房宫赋》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的“周”相同。C.铁骑即披挂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又称重骑兵,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D.布衣,原指古代老百姓穿的麻布衣服,后借指平民百姓。文中“布衣”是后一个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对刘裕说如果得到张纲,让他制造攻战的器具,就能攻下广固,于是刘裕派太山太守申宣捉拿张纲。B.刘裕让后秦使者回去告诉秦王,东晋军队攻克燕国后会休整三年,之后就要去攻打后秦,后秦如果想投降就早点来。C.刘裕对刘穆之说东晋的军队不出国征战很久了,羌人看见他们大举讨伐三齐之地,心中会畏惧,也不会去援救别人。D.刘裕听从了南燕尚书张俊的建议,上表朝廷请求封韩范为散骑常侍,并且写信招降韩范,韩范最终向刘裕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2)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14.从刘裕处理后秦使者这件事上,能看出刘裕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0.B11.B12.A13.(1)北方的百姓拿着武器、背着粮食归降刘裕的人,每天都有一千多。晋军对广固的围攻,更加猛烈。(2)这次起兵讨伐燕国,所到之处,无不土崩瓦解,这一定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14.对敌方的心理揣摩到位,判断准确,体现了他机智果断、坚定自信、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的特点,具有出色的军事才能。【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是用兵之道,不是你所能明白的,所以才不告诉你。大凡用兵,贵在神奇迅速,他们如果真的能赶来救援的话,一定是害怕我们知道,哪里还能事先派人前来通知我,说下这番话呢?这是他们的大话。“故不相语耳”中“故”是连词,表原因,应放在句首,前应断开。排除AC;“是自张大之辞也”是判断句,“是”,代词,这,作主语,“是”前断开,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实词和文化常识的能力。B.“与《阿房宫赋》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的‘周’相同”错误,“周身之帛缕”,“周”是全的意思。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于是刘裕派太山太守申宣捉拿张纲”错,根据原文“会纲自长安还,太山太守申宣执之送于裕”可知,恰好张纲从长安回来,申宣抓住了他,不是刘裕下令捉拿。 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执兵”,拿着武器;“负粮”,背着粮食;“日”,每天;“益”,更加。(2)“兴师”,起兵;“伐”,攻打;“崩溃”,土崩瓦解;“殆”,大概;“此殆天授,非人力也”,判断句。【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原文第二段“秦王兴遣使谓裕曰:‘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骑十万屯洛阳;晋军不还,当长驱而进。’裕呼秦使者谓曰:‘语汝姚兴:我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当取关、洛;今能自送,便可速来!’”据此可以看出,当秦王使者威胁刘裕军队撤兵,否则将派十万精兵长驱进攻时,刘裕进行缜密分析后,非常果断,针锋相对地表示自己并不怕威胁,回复后秦的使节说,攻克燕国之后三年,将要去夺取他们的关中、洛阳,叫他们赶紧送上这两地,体现出其机智果敢的性格特点;根据原文内容“刘穆之闻有秦使,驰入见裕,而秦使者已去。裕以所言告穆之。穆之尤之曰:‘常日事无大小,必赐预谋,此宜善详,云何遽尔答之?此语不足以威敌,适足以怒之。若广固未下,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可以看出,当刘穆之埋怨他冒然答复的话足以激怒敌人,敌人来攻打怎么对付时,刘裕认为这是用兵之道,这不是刘穆之所能明白的,所以才不告诉他,体现出刘裕的坚定自信;根据原文刘裕说“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晋师不出,为日久矣。羌见伐齐,殆将内惧,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可以看出刘裕认为用兵贵在神奇迅速,他们如果真的能赶来救援,一定是害怕对方知道,不会事先派人前来通知自己,这是敌人在说大话。晋军已经很久不出国征战了。羌人看见自己军队大举讨伐三齐之地,心中畏惧,只求他们保全自己,不能援救别人。由此看来刘裕对敌人的战术和心理有充分的认识和估计,体现出他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的特点。 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刘裕机智果断、坚定自信、心思缜密、足智多谋的特点,,军事才华非常突出。参考译文:秋季七月,东晋加授刘裕为北青、北冀二州的刺吏。 有人对刘裕说:“张纲心灵手巧,如果把他抓来让他制作攻城用具,广固一定可以攻克。”正好张纲从长安回来,太山太守申宣把他抓住送给刘裕。刘裕让张纲登上很高的楼车,命令他在城的四周对城内高喊:“刘勃勃把秦军打得大败,所以没有谁能派兵来救你们了。”城中将士听到这话没有不大惊失色的。东晋从江南每次发兵前来增援,或者派遣使者来广固慰问,刘裕都常常暗自派兵卒在前一天夜里迎候,第二天再打着大旗、敲着锣鼓到来。北方的百姓拿着武器、背着粮食归降刘裕的人,每天都有一千多。晋军对广固的围攻,更加猛烈。南燕大臣张华、封恺都先后被刘裕俘虏。后秦王姚兴派遣使者对刘裕说:“慕容氏与我们相邻,关系友好。现在你们晋国这样急迫地进攻他们,我们秦国已派遣十万精锐强壮的骑兵屯聚在洛阳。你们的部队如果不撤,那么,我们就要长驱进军了。”刘裕把后秦的使节叫到跟前来说:“告诉你们姚兴:我攻克燕国之后,停止军事行动三年,然后就要去夺取你们的关中、洛阳。今天你们要是能自己送来,那就快点来吧!”刘穆之听说有后秦使节来,便骑着快马跑来拜见刘裕,但后秦使节已经走了。刘裕把自己说的话告诉给了刘穆之。刘穆之埋怨他说:“平常的时候事情无论大小,都一定找我商量。这件事太重大,应该好好考虑一下再决定,为什么就这样冒然地答复他呢?你说的这话不但不足以把敌人威慑住,相反却足以激怒他。如果广固没有攻下,而那些羌族强盗又突然到来,不知道你怎么对付他们?”刘裕笑着说:“这是用兵之道,不是你所能明白的,所以才不告诉你。大凡用兵,贵在神奇迅速,他们如果真的能赶来救援的话,一定是害怕我们知道,哪里还能事先派人前来通知我,说下这番话呢?这是他们的大话。晋军不出国征战,时间已经很久了。羌人看见我们大举讨伐三齐之地,心中已经开始畏惧。他们保全自己还来不及,怎么还能援救别人呢?” 当初,姚兴派遣右将军姚强,统帅步兵骑兵共一万人,随韩范到洛阳与姚绍会合,然后两个合兵一起去救援南燕,等到被刘勃勃打败之后,又派人追上姚强,让他带领部队回长安。韩范叹息说:“上天让我燕灭亡了!”南燕尚书张俊从长安回来,投降了刘裕,又对刘裕说:“燕人所仗恃的,是以为韩范一定能请来秦的军队。现在抓住韩范让他们看看,那么燕国一定会投降。”于是,刘裕一面上疏给朝廷,请求封韩范为散骑常侍,一面写信给韩范,招降他。后秦长水校尉王蒲劝说韩范投奔后秦国,韩范说:“刘裕从一个平民百姓起家,剿灭桓玄,兴复晋朝皇室,这次起兵讨伐燕国,所到之处,无不土崩瓦解,这一定是上天的旨意,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燕国亡,那么秦国紧跟着就是第二个,我不能再受一次亡国之辱。”于是,投降了刘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阮郎归晏几道天边金掌①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②,菊簪黄。殷勤理旧狂③。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注】①金掌:汉武帝在长安建章宫筑柏梁台,上有铜制仙人,掌托承露盘。此处代指汴京。②兰佩紫:即佩紫兰。紫兰,一种香草。③理旧狂:重又显出从前狂放不羁的情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天边”两句以写秋景起,点出地点是在汴京,时序是在深秋。意象绵妙,满怀悲凉,为全词奠定了秋气瑟瑟的基调。B.“绿杯”两句将客居之情与思乡之情交织来写,用笔细腻而蕴涵深厚,一方面赞美故乡人情之美;另一方面又赞美了重阳友情之美。C.词人用“兰佩紫,菊簪黄”描绘了宴会上佩秋兰、簪菊花的美人,写出了人物之盛与服饰之美,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D.“清歌莫断肠”含不尽之意。词之结句,竟体空灵,包含着万般无奈而聊作旷达的深沉苦楚,极尽回旋曲折、一咏三叹之妙。16.请简要分析“人情似故乡”中的“似”和“欲将沉醉换悲凉”中的“换”字在表达感情上的作用。【答案】15.C16.①“似”是说重阳时节,对着“红袖”佳人,举“绿杯”而饮,习俗犹如故乡,使人感觉到异乡的温暖。然而,只是相似而已,毕竟不是故乡亲人相伴,词人既欣慰,又心酸。②“换”是说词人想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无法忘记,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语言、情感以及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C.“描绘了宴会上簪菊花、佩秋兰的美人……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分析错误。身佩紫兰、头簪菊黄写出了人物之盛和服饰之美,不是特指美人;“兰”“菊”喻词人高洁品质,不是“旨在”渲染重阳宴饮的盛况。故选C。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意思是“举绿杯,舞红袖,趁着九九重阳,人情温厚似故乡”。“似”意思是“像”,词人重阳节时还在汴京,重阳宴饮时“举绿杯”,饮菊花酒,佳人跳舞以助兴,这些习俗和故乡是一样的,而宴饮时人与人之间的醇厚感情也让词人感到温暖,这让身在异乡的词人有回到故乡的似曾相识之感,因此说“人情似故乡”;但毕竟只是“似”,陪伴在身边的并不是故乡亲友,当词人有一瞬间的走神,又回到现实,内心的感受是既欣慰于佳节有人陪伴欢饮,又因为不是在故乡而略感心酸。“欲将沉醉换悲凉”,意思是“想借一番沉醉换掉失意悲凉”。“换”在这里是“忘却”之意,词人沉醉于重阳宴饮,但似曾相识的感觉让他时时记起故乡,内心交织着复杂情感,尤其是随着宴饮推进,他的思乡之情愈加强烈而无法排遣,于是想要借饮酒而醉来忘却佳节不能回乡的悲凉,然而这又怎么能够实现呢?词人想寻求解脱、忘却,而他自己又明知这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欢乐,这是真正的悲哀。一个“换”字,写出主观上的愿望客观上却无法实现,表现出词人对故乡深沉而强烈的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作用,又强调需要自我反思的两句是“______,_____”。(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以加强个人修养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3)《<老子>四章》中强调积累的重要性时,先用“合抱之木”来阐述,接着又以“_____,____”来形象说理,最后阐明走一千里路要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的道理。【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④.壹是皆以修身为本⑤.九层之台⑥.起于累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齐”“庶”“壹”“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内容丰富,创意无限。《春江花月夜》鸿篇巨制,寓意深远。月光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思妇、游子等,幻化成丰赡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理趣兼有的画卷。我们可据此进一步策划创意,设计营建多元夜游产品,做特做精。山清水秀,名诗配名曲。可将《春江花月夜》名诗做成音频、视频,在“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悦耳声中,融进镇江古城月光下绚丽的秀美景色,背景画面从春江潮广场移入“三山一湖一渡一河”,从焦山缓缓推升,远江①,一轮明月冉冉升起;镜头切换为金山塔影、北固夜色、西津灯火等,景色②……如果再配以《春江花月夜》的经典名曲,一句诗、一处景、一首曲、一幅画、一脉情、一捧意,情景交融,定能打动人心,而将其打造成镇江夜游产品新品牌。节事活动,丰富又多彩。我们可全年举办“镇江花月夜”系列节事活动,如诗歌朗诵周、趣味美食月、音乐欣赏季、名篇赏析会、书画摄影展、3D灯光秀、创意商品汇和旅游艺术节等,夜游、夜演、夜娱、夜市、夜购、夜食、夜赏、夜读,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有高潮、年年有创意。只要我们③,定能借船出海,“镇江花月夜”会成为镇江夜间文旅经济新名片。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一系列短语并列而成,但第一处是数量词短语,第二处是含有“夜”的偏正短语,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答案】18.①波光粼粼②美不胜收③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同心协力均可)19.第一处是由“一句诗”“一处景”“一首曲”“一幅画”“一脉情”“一捧意”这些数量词短语并列而成的,突出“镇江花月夜”将《春江花月夜》的“诗情”与镇江古城月下景色的“画意”完美结合;第二处是由一系列含有“夜”的偏正短语并列而成的,“夜游”“夜演”“夜娱”“夜市”“夜购”“夜食”“夜赏”“夜读”,既突出了夜色弥漫的特色,又突出夜游节事活动之丰富,标示夜游经济的发达、人民群众生活的美好。【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形容波光明净。语境是说随着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江水呈现波光闪耀的状态,此处可用“波光粼粼”。波光粼粼:波光闪动的样子。第二空,语境指“金山塔影、北固夜色、西津灯火等”景色很多,很美好,可用“美不胜收”。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很多,一时看不过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无法一一收纳。 第三空,语境强调了时间,“周周”、“月月”、“季季”到“年年”,活动越办越好需要“我们”有恒心坚持才能成功,也可指大家一起努力才能办好,所以,此处可用“持之以恒(或久久为功、同心协力)”。持之以恒:有恒心地坚持下去。久久为功:意为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同心协力:意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或为取得一致的效果而统一思想、共同努力。【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使用短语和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第一处数量词短语“一句诗”“一处景”“一首曲”“一幅画”“一脉情”“一捧意”均是偏正结构的名词性短语,将山清水秀的景色、富有优美意境的名诗《春江花月夜》和《春江花月夜》的经典名曲融合在一起,为我们展现出了从“春江潮广场”“三山一湖一渡一河”“焦山缓缓推升”“远江波光粼粼”“明月冉冉升起”到“金山塔影、北固夜色、西津灯火等”一系列优美景色,重在展现画面,画面感强,情景交融,颇富诗情画意。第二处“夜游”“夜演”“夜娱”“夜市”“夜购”“夜食”“夜赏”“夜读”均是偏正结构的动词性短语,其中“夜”做定语,表示活动的时间是夜晚,夜色弥漫,充满意境;“游”“演”“娱”“市”“购”“食”等一系列动词表明人们活动很多,各式各样。夜晚很多人外出活动,而且丰富多彩,突出当地经济发达,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好。(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曾经有人提出过“水桶模型”,认为先天基因与后天环境就像两根水管,同时向人类“大脑桶”里放“智商之水”,智商是两者的综合体现。但脑科学研究发现,先天基因是水龙头,后天环境是引出“智慧之水”的水管,可由于水管不同,最后流出的水就会千差万别。大脑仅重1.5千克,却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也可能是宇宙间最复杂的物体。在脑组织外部,包裹着一层略显丑陋的灰色皱褶,这就是大脑皮层。这些皱褶是人类所独有的,人类的智慧就藏在其中。____①____?最明显的一点可能就是细胞形态的不同。大脑里面有两类细胞,____②____,另一类是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细胞多达一千亿个,大约相当于银河系中的恒星数量。这些神经元细胞有着很多非常特别的“触手”,这些“触手”被称为突触。通过突触,使神经元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连接,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通过脉冲电信号和化学分子的释放来传递各类信息。由于大脑内神经元数目众多,且每个神经元的电路模式、信号编码模式、信息处理方式都不相同,要真正理解大脑这个复杂的系统,____③____。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仍以“智商”为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基本一致,语言通顺。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①大脑和其他器官有什么不同②一类是神经元细胞③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1.先天基因是建筑材料,后天环境是建造“智慧大厦”的设计师,可由于设计师不同,最后盖出的房子就会千差万别。22.通过突触,神经元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连接,通过脉冲电信号和化学分子的释放来传递各类信息,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前面说脑组织外部包裹着一层略显丑陋的灰色皱褶,这是“人类独有的”;此处是个问句,后面说到“最明显的一点可能就是细胞形态的不同”,说明此处是询问大脑与其他器官有什么区别。可写:大脑和其他器官有什么不同;第②空,此句与“另一类是胶质细胞”形成照应,应当用“一类是……”的句式表达;内容上,联系后文“神经元细胞……”可知是神经元细胞。可写:一类是神经元细胞;第③空,前面说大脑神经元数目众多而且非常复杂,而了解这个复杂系统需要科学家努力。可写:科学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仿写句式的能力。先分析画曲线句子。此句把先天基因比喻成水龙头,把后天环境比喻成水管,说明由于水管不同,流出的水千差万别,从而表明后天环境才是决定智商的关键因素。句式上,此句采用“先天基因是……”,“后天环境是……的……”,“可由于……不同”,“最后……的……就会千差万别”。本题要求仍以“智商”为话题,另写一段话。关键是找到一个恰当的喻体,如把先天基因比喻成“建筑材料”,把后天环境比喻成建造“智慧大厦”的设计师,强调设计师不同,最后盖出的房子就会千差万别。注意句式的套用。【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成分残缺,“通过……使”造成主语残缺,可删掉“使”;语序不当,应先说“通过脉冲电信号和化学分子的释放来传递各类信息”,最后再总结“由此构成一个庞大的通信网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位禅师为了帮助爱抱怨的小徒弟领悟人生,抓了一把盐放进一杯水中,叫他喝一口,并问道:“味道如何啊?”小徒弟往外一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小徒弟带到湖边,抓了一把盐散入湖中,然后叫他去尝尝湖水。“什么味道啊?”“甘甜可口!”“有咸味吗?”“没有了。”于是禅师告诉小徒弟:“我们生命中的痛苦好比是盐,其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意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呢?”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故事比较好懂,结尾又通过禅师的话,将“寓意”有所点明,所以审题难度不是很大。我们都知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未必知道怎样让“心”又大又充实;我们都知道要看淡痛苦追求甘甜,未必知道怎样淡化痛苦和化苦为甜。我们不仅要让“心”这个容器更大,更要在其中多装“水”。以什么为水,怎样稀释。要将思考推向深入。这是材料的价值,也是供考生自由发挥的地方。考生思考时一要全面地看问题——让心中多装“甘甜的淡水”。人生有得失,生活有美丑,要同时看到对立的两面。通过发现自己的长处,看到更多的成功,增强自信,以美好的大方面来淡化局部的小失意。如某一科考差了,其他学科还不错,就不必悲观抱怨。这与盲目乐观是有差异的。 二要可变地看问题——让心中装入“反应的药水”。祸兮福之所托,要学会化苦为甜,转忧为喜。遇到挫折也是幸事,比如考试考差了,不必痛苦。因为考试就是为了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找到问题也就为自己找到了前进方向,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与简单的忘却是不相同的。三要发展地看问题——让心中装满“梦想的甜水”。眼前的挫折有其前因,应该认真分析,汲取教训放眼未来,争取转败为胜。这就是不计一时成败,要以积极的态度去采取行动,以将来成功的喜悦淡化当前的痛苦。这和以不作为的幻想来麻醉自己,是有区别的。四要联系地看问题——让心中多装“动力的苦水”。与其一心装着自己的痛苦,不如满腔装着众生的苦难,用鲁迅先生的话说,“这样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个人的遭遇,可推己及人,往往也是社会的问题。关注他人和自己的痛苦,努力解决自己的困境,未必不是在为普渡众生做铺垫;努力解决社会的问题,未必不是在为自己谋求幸福的出路。不要只关注自己的得失,而要关心家国的兴亡。为大家着想,为社会出力,找到战胜痛苦的强大动力。这与用他人也有痛苦来忽悠自己,是迥然不同的。心的大小是相对的,更是易于改变的。胸怀如何宽广,态度如何豁达,痛苦如何稀释,问题如何解决,甘甜如何获取,这才是人生的关键。没有容器的水,再多也分散无用;没有水的容器,再大也无济于事。要扩大胸怀,就要关心天地万物,放眼古今未来。既要深味苦难,又不悲观绝望;既要看到光明,又不盲目乐观;既要总结得失,又要采取行动;既要忧虑自己,更要关注天地……这些都是稀释“盐”之“水”。立意:1.以乐观豁达之心面对人生。2.心系天下,看淡得失。3.以宽广的胸怀稀释人生的痛苦。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2-03 08:00:04 页数:22
价格:¥3 大小:45.6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