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瞪眡”。 怒目而视。
引晋郭璞《山海经图赞·开明》:“开明天兽,禀兹食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视崑山,威慑百灵。”
《太平广记》卷四二九引唐薛用弱《集异记·丁岩》:“时方被酒,因为衣襟罥掛树根而坠穽中,众共嗟骇,谓糜粉於暴虎之爪牙矣。及就窥, 巖乃端坐,而虎但瞪视耳。”
《宋史·盛度传》:“度体肥大,艰於拜起,宾客有拜之者,则俯伏不能兴,往往瞪视而詬詈之。”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她咬着嘴唇,懔然地瞪视着这些人。”
⒉ 睁大眼睛看。
引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兹辰去前蔽,永日劳瞪视。”
宋洪迈《夷坚丙志·李铁笛》:“崔瞪眡移时,咄曰:‘汝师曾食肉乎?’”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芸乃执余手而更欲有言……忽发喘,口噤,两目瞪视;千呼万唤,已不能言。”
叶圣陶《城中·微波》:“他很惊奇,这不是两年前的忆云了……晶明流利的眼睛,现在变为滞暗的眸子,细筋的眼球,怅然的瞪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