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悲伤;悲凉。
引《楚辞·九辩》:“中憯惻之悽愴兮,长太息而增欷。”
晋陆机《文赋》:“诗缘情而綺靡,赋体物而瀏亮,碑披文以相质,誄缠绵而悽愴。”
唐高适《登子贱琴堂赋诗》之一:“临眺忽悽愴,人琴安在哉!”
明陆采《怀香记·京邸遇旧》:“今得聚萍踪梗跡,顿消悽愴。”
苏曼殊《焚剑记》:“老人言已,悽愴不乐。”
⒉ 严寒貌。
引汉秦嘉《赠妇》诗:“严霜悽愴,飞雪覆庭。”
《汉书·王褒传》:“故服絺络之凉者,不苦盛夏之鬱燠;袭貂狐之煗者,不忧至寒之悽愴。”
颜师古注:“悽愴,寒冷也。”
《医宗金鉴·水气病·杏子汤》:“究其得之之由,以汗出,入冷水中浴,则悽愴之寒内入。”
凄惨悲伤。 宋苏轼《定惠院海棠》诗:“雨中有泪亦凄愴,月下无人更清淑。”
元刘壎《隐居通议·文章八》:“由端平至今,又三十年,八陵不復动凄愴。”
悲伤凄惨。 唐裴铏《传奇·崔炜》:“主人谓崔煒曰:‘子何所适而三秋不返?’ 煒不实告。开其户,尘榻儼然,颇怀凄愴。”
宋陆游《将离江陵》诗:“《竹枝》本楚些,妙句寄凄愴。”
《西游记》第八十回:“三藏真个慈心,也就忍不住掉下泪来,声音哽咽,叫道‘徒弟’。那八戒、沙僧,正在林中寻花觅果,猛听得师父叫得凄愴。”
郭沫若《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工友们愤不欲生,开会讨论对策,全场只是痛哭,那种凄怆的情境,真是惨不忍见,惨不忍闻。工友们要求‘三·一八’全体总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