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安然处之,不以为耻。见“恬不知耻”。
引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卫礼至杀邢国子》:“卫礼至行险侥幸而取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於铭,以章示后。”
明唐顺之《与曹子泰评事书》:“如老嫠守节,盖几十年苦心,若一旦忘哀冒利,恬不知耻,则所谓举其平生而尽弃之,生不如死也。”
清戴名世《与白蓝生书》:“即其所习之文,不过记诵熟烂之辞,互相钞袭,恬不知耻。”
亦作“恬不知耻”、“恬不知愧”、“恬不知羞”。 清阎尔梅《房琯论》:“军法,大将失律者,斩。 琯失律,宜斩;不斩而罢,已属非法,尚恬不知愧,宾客盈门。”
清王韬《淞隐漫录·冯佩伯》:“特不解当时妇女,何以恬不知羞,岂真叔寳全无心肝者哉?”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四三章:“‘打这个恬不知耻的走狗!’台下一片激怒的喊声,还是震动了台上的胡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