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繁琐累赘。
引晋葛洪《抱朴子·省烦》:“人伦虽以有礼为贵,但当令足以叙等威而表情敬,何在乎升降揖让之繁重,拜起俯伏之无已耶!”
《百喻经·老母捉熊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作诸异论,既不善好,文辞繁重,多有诸病。”
宋苏轼《朱寿昌梁武忏赞偈》:“莫如梁武所説懺悔,文既繁重,旨亦渊祕。”
清叶名沣《桥西杂记·内阁掌故宜有专书》:“内阁职掌丝纶,地居禁近,向无专书,其职守非如六部院寺委曲繁重,可以分任于胥史也。”
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周朝文字笔划繁重,称为大篆,或称籀文。”
⒉ 繁多而沉重。
引《隋书·袁充传》:“其后荧惑守太微者数旬,於是缮治宫室,征役繁重, 充上表称‘陛下修德,荧惑退舍’。”
宋叶适《故礼部尚书黄公墓志铭》:“役力繁重难支,鱼贯而守,一处失险则连城震动。”
《元典章·吏部六·令史》:“江南诸道行省,户口税粮课程造作等事,实为繁重。”
清谭献《<金元诗录>序》:“感威柄之褻越,悼徵赋之繁重。”
沙汀《困兽记》十:“‘不过,乡下究竟俭省些呢!’ 孟瑜说,想起了街上住家的繁重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