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丰饶,富裕,充足。多指财物、人力等。
引《国语·周语上》:“若是,乃能媚於神而和於民矣,财享祀时至而布施优裕也。”
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数年之后,三路役人可减大半,优裕民力,以待边鄙缓急之用。”
《朱子语类》卷一三八:“优裕,谓有餘剩。”
毛泽东《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但在兵力优裕的条件下,使用次要力量于外线,在那里破坏敌之交通,箝制敌之增援部队,是必要的。”
叶圣陶《倪焕之》二:“他们的生活当然并不优裕,可是男俭女勤,也不至于怎样竭蹶。”
⒉ 指学识渊博。
引南朝陈徐陵《让左仆射初表》:“臣重器怀沉密,文史优裕。”
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钱晓庭画》:“至是蒞局中,谓陈某固才识优裕,即书法亦自佳絶。”
⒊ 自在,悠闲。
引唐柳宗元《与裴埙书》:“且天下熙熙,而独呻吟者四五人,何其优裕者博,而局束者寡,其为不一徵也何哉?”
宋苏舜钦《推诚保德功臣太子太保韩公行状》:“崖州又欲缘此伺公隙,以危法中之,公从容优裕处之甚閒,无不得其宜者。”
《朱子语类》卷四十:“只看他鼓瑟希,鏗尔,舍瑟而作,从容优裕,悠然自得处,无不是这箇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