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后因以“楚材晋用”指引用别国人才或自己的人才外流为别人所用。
引《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通使於晋,还如楚。令尹子木与之语,问晋故焉,且曰:‘ 晋大夫与楚孰贤?’对曰:‘ 晋卿不如楚,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楚往也。虽楚有材, 晋实用之。’”
《周书·儒林传·沉重》:“建德末, 重自以入朝既久,且年过时制,表请还梁。高祖优詔答之曰:‘……不忘恋本,深足嘉尚,而楚材晋用,岂无先哲。’”
清钱谦益《光禄大夫铁山王公墓志铭》:“楚材晋用,国士所以长嗟; 秦智虞愚,贤哲为之永叹。”
郑观应《盛世危言·游历》:“果如此讲求研练,十年以后, 中国内外文武人才皆当辈出,决不致有乏才之患,亦何庸楚材晋用,僱募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