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微言大谊”。
引微言,精深微妙的言辞;大义,旧指有关《诗》、《书》、《礼》、《乐》诸经的要义。后用以指精微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奥意义。语出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乃夫子没而微言絶,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古者六经之学,专门名家,各守师説,圣贤之微言大义,纲举目张。”
清魏源《<书古微>序》:“《书古微》何为而作也?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闢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章炳麟《校文士》:“源故不学,惟善説满洲故事,晚乃颠倒《诗》《书》以钓名声,凌乱无序,小学尤疏繆,而詡詡自高,以为微言大义在是,其持论或中时弊,而往往近於怪迂。”
孙犁《耕堂读书记·<三国志·关羽传>》:“自《春秋》立法, 中国历史著作,要求真实和简练。史家为了史实而牺牲生命,传为美谈。微言大义的写法,也一直被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