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普通;平常。
引晋袁宏《后汉纪·和帝纪下》:“﹝任尚﹞私谓所亲曰:‘我以班君当赠以奇策,今所云平平耳。’”
南朝梁锺嵘《诗品·齐诸暨令袁嘏》:“嘏诗平平耳,多自谓能。”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三:“紫庭曰:只平平写景,而横絶宇宙之胸襟眼界,百世之下,犹将见之。”
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倘蒙谅其直言,则我以为内容实非幽默,文多平平,甚者且堕入油滑。”
⒉ 均平;公允。
引汉扬雄《太玄·割》:“次四,宰割平平。”
司马光集注引王涯曰:“宰割于物,有均平之德。”
唐杜荀鹤《田翁》诗:“官苗若不平平纳,任是丰年也受飢。”
⒊ 谓治理有序;安详娴熟。
引《书·洪范》:“无党无偏,王道平平。”
孔传:“言辩治。”
陆德明释文:“平平,婢县反。”
《诗·小雅·采菽》:“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陆德明释文引《韩诗》曰:“便便,云闲雅之貌。”
《荀子·儒效》:“分不乱於上,能不穷於下,治辨之极也。 《诗》曰‘平平左右,亦是率从’。是言上下之交不相乱也。”
《汉书·叙传下》:“敞亦平平,文雅自赞。”
颜师古注:“平读曰便。便,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