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浇醨”。
⒉ 浮薄不厚。多用于指社会风气。
引南朝齐王融《为竟陵王与刘虯书》:“淳清既辨,浇漓代袭。”
唐张九龄《敕岁初处分》:“政犹蹐驳,俗尚浇醨,当是为理之心未返於本耳。”
清昭槤《啸亭杂录·德济斋夫子》:“人心为风俗之本,未有人心浇漓而风俗朴厚者。”
鲁迅《热风·随感录五十八》:“慷慨激昂的人説:‘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嘆息者也!’”
⒊ 文风浮艳不实。
引《旧五代史·周书·冯道传》:“道尤长於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故渐畏其高深,由是班行肃然,无浇醨之态。”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殷文圭》:“唐季,文体浇漓,才调荒秽。”
⒋ 酒味淡薄。亦借指薄酒。
引唐皮日休《酒中十咏·酒泉》:“玉液是浇漓,金沙乃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