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欢喜欣悦。
引《荀子·礼论》:“故人之欢欣和合之时,则夫忠臣孝子亦愅诡而有所至矣。”
《后汉书·杜林传》:“海内欢欣,人怀宽德。”
唐白居易《初除户曹喜而言志》诗:“置酒延宾客,客容亦欢欣。”
明唐顺之《请皇太子受朝疏》:“至於来岁首春,又当天下百官述职,多士宾兴,衣冠咸萃於天都,欢欣交通於万国。”
鲁迅《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欢欣和绝望的起伏,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
⒉ 懽欣:亦作“懽忻”。喜悦;欢乐。
引《大戴礼记·曾子立孝》:“懽欣忠信,咎故不生,可谓孝矣。”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靡不奔走贡献,懽忻来附。”
唐元稹《贺圣体平复受朝贺表》:“﹝臣﹞无任跳跃懽忻瞻望徘徊之至。”
明方孝孺《思亲堂记》:“天之於人寓懽忻於悲哀,藏长养於摧抑。”
清刘大櫆《程府君墓志铭》:“益谦兄弟三人,亦偕出偕入,如一人之身,懽欣无所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