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曾受箭伤,闻弓弦声而惊堕的鸟。喻受过惊吓而遇事惶惶的人。语本《战国策·楚策四》:“更羸舆魏王处京臺之下,仰见飞鸟。 更羸谓魏王曰:‘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可。’有间,雁从东方来, 更羸以虚发而下之。
引魏王曰:‘然则射可至此乎!’ 更羸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对曰:‘其飞徐而鸣悲。飞徐者,故疮痛也;鸣悲者,久失羣也。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高飞,故疮陨也。’”
《晋书·王鉴传》:“黷武之众易动,惊弓之鸟难安。”
《石点头·瞿凤奴情愆死盖》:“方氏本是惊弓之鸟,听见官司两字,十分害怕。”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八章第四节:“西太后、荣禄一伙人,屡受外国强盗的打击,早成惊弓之鸟。”
亦作“惊弦之鸟”。 《穀梁传·成公二年》“齐侯使国佐如师” 唐杨士勋疏:“败军之将,不可以语勇,惊弦之鸟,不可以应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