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一槩”。
⒉ 概为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斛之木,引申为同一种标准。
引三国魏曹植《黄初五年令》:“诸吏各敬尔在位,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戳,在亲不赦。”
《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自古帝王居中州者,政化各殊, 赵为姦诈, 秦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
胡三省注:“概所以平斗斛,一概待之,言无所高下也。”
⒊ 一样;一律。
引唐杜甫《秦州杂诗》之四:“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清顾炎武《玉田道中》诗:“我行至北方,所见皆一概。”
⒋ 一端;一方面。
引汉王充《论衡·问孔》:“今宰予虽无力行,有言语。用言,令行缺,有一概矣。”
《新唐书·韦表微传》:“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
⒌ 全部。
引《红楼梦》第五十回:“琴儿和顰儿,云儿他们抢了许多,我们一概都别作,只他们三人做才是。”
丁西林《一只马蜂》:“你们的事,我老早对你们讲过,由你自己去,我一概不管。”
柳青《铜墙铁壁》第三章:“听说全是东河畔人,一概要送乌龙铺。”